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樵生|嘉溪文昌会的前世今生

作者:王樵生 洋门乡嘉溪村人,市市监局副县级干部


嘉溪文昌会的前世今生

    据载,吉安古庐陵以“三千进士冠华夏”而闻名。安福以文章结义人杰地灵,历史上考取过进士459名,举人1853名而著称嘉溪——一个偏踞一隅的山村,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历史上高中过7位进士、16位举人而不输郡县。明代南京国子监祭酒邹守一,曾书“五传三进士,九代十登科”联于嘉溪王氏祠内,赞叹嘉溪文风鼎盛,簮缨不断。

 图 马祝才

                (嘉溪进士坊)

    耕读传家是植根于一代代嘉溪人心中的金科玉律,而“盘箕晒谷,教崽读书”这文化名言,更成了嘉溪人千古不易的良风美俗。

    明初,村人王彦,年六岁而父亲殁,其时长兄世哲才十五岁,次兄世英九岁。母亲刘氏在抚养一家老少操持家务的同时,刻意对三个儿子授以书。尤以三子王彦事母至孝,为读书寝食俱废,登永乐六年戊子举人,九年辛卯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改刑部山西主事,历贵州司郎中,左迁云南升中宪大夫澄江知府。考满入京后,看不惯官场腐败,并且以憨直不与宰相同流合污而五十五岁致仕回乡。归乡后倡明理学,并辟一室惟课亲故子弟,并亲书联曰;“绿野岂无新气象,黄堂惟守旧规模”。从联里我们可以看出,王彦对尔虞我诈官场充满无奈和抗争、归田后对人生态度充满积极和乐观。彼时,村人王理以家贫废学,时年已有二十四岁,王彦见其聪颖,督促并资助其就学。在王彦的鼎力帮助下,王理逐考取正统戊午年(1438)举人,正统壬戌年(14420)进士,历礼部郎中,擢刑科给事中,奉旨琉球册封国王,明英宗赐“两朝谏议”,后官至四川左参政。

              明宣德九年诰封王彦家人诰命碑)

    时光渐失,嘉溪人告别了可浓墨重书写的全盛时期——明朝,进入了清代。村人王世仁,雍正元年(1723)由廪增生选拔,登雍正七年(1729)己酉科第廿五名举人。按清例律,秀才考取举人后即取得做官的资格,也可以不做官,靠官府每年例银生活也无忧,如果还能充分利用荫庇他人免税免徭役的特权,便有人带着财产上门投附,自然日子会过得很滋润而王世仁是贫苦人家出生的读书人,十五岁时父亲亡故,靠自己的努力和亲友的赞勷下才高中举人。因此,勤勉、廉洁、孝道、有爱心是王世仁的做人行事的根本。雍正十年(1732),奉礼部调赴福建任壬子科(1732)乡试同考官。在福建秋闱乡试的日子里,王世仁了解到地处沿海的福建,有大量的华侨在海外经商置业,他们把新理念带回家乡来开阔了视野,还把钱财带回家乡兴学助教,培养了众多人才,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更大发展。受此启发,王世仁联系自己因父亲早故靠亲友资助考取进士的经历,加上目睹家乡很多子弟因家贫读不起书,而不能改变自己在命运的现实,世仁决定在福建壬子科(1732)乡试结束后不去做官,毅然回乡倡办“文昌会”,帮助贫困子弟“由之仕途得以培植,彝伦得以风化”。世仁的倡议一提倡,嘉溪的乡绅们的积极响应,村民们一致赞同。世仁更是带头把本来就因清廉而只有不多的例银捐献给了文昌会。在世仁义举的带动影响下,乡绅富户和村民有钱捐钱,有谷捐谷,无钱缺谷的出力,很快文昌会的机构、章程和底子建立起来了。经商议,文昌会的议事地点就选定在崇源堂的淑道公祠。淑道公祠宽敞且偏静,需要时还可以作为学子们集中传道授业的场所。为了使文昌会能够长期办下去造福村里,世仁还与大家商定,将募集来的钱粮,全部用来置买良田作为文昌会产业,租赁给农户耕种,用每年收来的租谷或变现来资助贫苦子弟读书。为了放置保存这些租谷,王世仁又将淑道公祠的右厢房改成义仓来精心保管。王世仁精打细算,将文昌会的租谷资助贫苦学子用在关键处,出入明细清楚,几年下来还积存有200余桶。至此,王世仁又有了更大想法,待他日会产有了更多盈余,同时加上募捐,将择地建一“文昌阁”,专门用来办学教化子弟。嘉溪文昌会在王世仁管理下办得红红火火,对资助贫苦子弟就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安福南乡一带很有名气。可惜天不“佑”善人,素来体弱的王世仁五十四岁时就不幸病故,建文昌阁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嘉溪人感激他、怀念他。时隔倡建文昌会已有170多年后的光绪廿九年(1903),村人王禄增在《文昌会历迹引》里还高度评价他的善举“德被后生,功勋济世;如公之泽,加于后世不朽。”作为望族大姓的嘉溪王氏,王氏祠经过了多次兴建、坍塌、移址,总没有一处像样祖祠。康熙丁卯年(1687),由生员王虬松倡建了嘉溪王氏祠后寝堂,一直到乾隆庚申五年(1740),才又由王世仁倡建祠前堂廊二进,至此祀祖祭典、议事断理、教化规训有了规模场所。嘉溪王氏祠的修建,也为后来新式学校兴起,村里办公学提供了条件。

    举人王世仁创建了嘉溪文昌会,虽然“壮志未酬身先卒”,没有建好文昌阁实现更大的抱负,但文昌会资助了一大批贫苦学子读上了书,从此经书启人智、智慧创奇迹。王世仁倡立的嘉溪文昌会距今已近300年。我们要知道300年前的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国家经济孱弱,普通平民百姓连解决温饱都困难,无法给子女予以良好教育,如若遇上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就更加只能重韬父辈命运,一辈子“田”字不出头。而王世仁倡立的文昌会这个民间组织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不说这在当时是个有远见的创举、一件惠及底层百姓的善事。嘉溪文昌会自创立起,就在一任任乡贤的运作下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期间虽然有时因为管理不善而步履艰难,但一直到民国年间嘉溪的文昌会才慢慢地演变成各房各支的“公婆会”,来代替并继续发挥作用。民国年间,政府开始重视教育倡导办学校,现代教育和私塾并存,嘉溪立即修缮王氏祠兴办新式学校,教育也慢慢步入正规。

    现在我们无法统计出嘉溪文昌会资助了多少贫苦学子,但文昌会的核心精神——重教,却在一代代嘉溪人中传承并发扬光大。

    王孟秋1943 年毕业于洲湖省立试验小学(原复真书院),1944 年考取吉安青原山国立第十三中学,19451946年母亲父亲相继去世,顿时使王孟秋失去了经济来源而面临不能让品学兼优的孟秋失学毁了前途,是嘉溪敦叙堂的“公婆会”和本房的父老乡亲,全资助他继续完成学业。1947年考取省立泰和联合中学高中部,在学校受进步思想影响,王孟秋1948年在永新中共地下党左太元、曾文的介绍下加入了地下党,并且发展党员成立了南乡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50年高中毕业,为了报答乡亲们,王孟秋在嘉溪小学义务教书一年,然后外出工作。2013年《嘉溪王氏族谱》圆笔请他作序,王孟秋在族谱序言里深情地写道:“是家乡的父老宗亲和秀水沃土养育了我······今后仍将竭力报效于家邦。”是的,王孟秋热爱家乡关心故土,在他外出工作的近七十年里,老家嘉溪和县、乡的每一项公益事业都有他的捐赠;每一个去找过他请求帮助的村人都会得到热情的相助。2017年夏天,已经年过九旬的孟秋老人在井冈山度夏,笔者和村人夏峰去看望他,在详细询问了家乡传统村落打造情况后,老人更是念念不忘家乡的教育事业,要我们转告村干部,在适当时候村里还是要发动大家捐资成立教育基金会,帮助和奖励村中青少年认真读书。如果基金会成立,他将把自己省吃俭用的有限积蓄捐献出来,作为基金会的启动资金。这就是这位受尊敬的离休耄耋老人的胸怀和境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一建立,嘉溪又积极扩大学校规模,尽量争取所有适龄儿童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前清秀才,多年的私塾先生王清珍也当起了新式学校老师。在新修整的王氏祠柱子上,写下了“栋宇资梁柱因世久年烟毁败堪虑难得众志成城恢复旧矩;国家重儿童宜设校兴学培植维殷但期小子有造运到前程”的楹联,来表达他的感慨和期望。为了让学子能更好的学习,1952年村里又决定把学校迁到了环境更好的近鹤林佛庵。当时佛庵里有一尼姑,村里动员老尼姑去了上街的龙洲庵继续她的修行。近鹤林佛庵离村子有一段距离,古树相掩十分安静,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1973年夏秋时节,村里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兴建一栋两层教学楼,已预付了资金在村沛村的任上红砖窑订购红砖。中途承包红砖窑的湖南人卷款逃跑,眼看兴建教学楼的计划就要落空,时任大队支部书记王正才、大队长王立顺,得到消息后连夜鸣锣集中全村青壮劳力去任上红砖窑抢运红砖。这一夜嘉溪人彻夜不眠,村民们不仅仅是抢运回来了几万块红砖减少了经济损失,而是确保了教学楼工程的进展,体现了嘉溪人对教育的关切与爱心。第二天,公社接报嘉溪抢红砖,立即派员来嘉溪准备严厉查处。王正才王立顺二人将公社干部带到近鹤林工地,并向他们汇报了原由。公社干部看到嘉溪村民一个晚上将几万块红砖搬运回来,码放的整整齐齐,深感震撼,当场表态:嘉溪大队干部有责任心有担当有号召力;嘉溪群众齐心团结,尊师重教爱校有凝聚力,难能可贵。就这样,本来兴师动众来调查追责却变成了现场表扬。

    2002年上半年,县教育局根据上级精神调整教育网点,决定嘉溪小学只保留一、二年级,其他年级合并到高洲村。得知此事,时任村支部书记的王林先和其他村干部心急如焚,随即赶来县城找笔者商量此事。嘉溪小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曾经办过附中,当时的高洲大队和村沛大队没有高年级和初中年级,该年级段的学生都是在嘉溪学校就读,笔者也是在嘉溪学校读的小学和初中。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嘉溪,环境优美的嘉溪小学竟然要撤并中、高年级,到办学条件不如嘉溪的高洲小学去,这将愧对先祖,无颜父老,也关乎孩子们的读书的便利与安全。几百年前就有了文昌会的嘉溪岂能屈居人后!第二天笔者找到了当时分管教育的欧阳运副县长,陈述嘉溪小学保留中、高年级的理由和条件,欧阳运副县长答复到嘉溪小学现场看看后再说。几天后的一个星期天,笔者陪同欧阳运副县长来到了嘉溪小学,查看学校环境,询问了一些有关事情后,对王林先等村干部说:“你们如果能够在下半年开学前自筹资金建好四个教室,就撤并高洲保留嘉溪小学中、高年级。”王林先当即表态:“只要能保留中、高年级,我们举全村之力建好教室”。

                           (嘉溪小学)

在随后的日子里,嘉溪人又一次上演了重教的动人一幕。时任吉安市物价局副局长的村人王奇先,找市老建办章青山主任争取了一批资金,村里发动在外人员进行了捐赠,笔者所在的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在不宽余的办公经费里给于赞助。时年七十多岁的老支部书记王炳龙,不顾年老体弱肩负责重托管理教学楼工程。到下学期开学前,四个教室如期交付使用,嘉溪小学中、高年级如愿保留了。

    今天,国家也早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正在创造条件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开展学龄前的幼儿教育也得到重视。我们重提嘉溪文昌会,讲述一代代嘉溪人重教的故事,初衷是让人们传承一种精神;同时也建议尽快修缮淑道公祠,恢复当年文昌会和义仓的陈设,把它作为一个景点,目的是尽量展示嘉溪人文历史的丰富内涵,增加传统村落的可观赏性。

    愿家乡的村风重教、学子奋发好传统一代代薪火相传。

                                               0一九年五月


      这是关于地方乡土文化的公众号平台,旨在收集整理乡土风物,传播分享地方文化,推送乡贤乡友作品。也为地方乡土文明的延续保存一点记忆......欢迎分享及转发,传播地方文化,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有关于地方乡土的美图美文或安福本土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好去处,可发送至我们,我们会不定期的在平台上推送与大家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昌优贡何峘朱卷
三举人五进士|
看看古代举人有多难考,别说进士了!
六丙日辛卯时断。
乡间“状元”何其多
郑板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