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拾遗小生|岂不怀归-悠悠槎江(二)

作者:拾遗小生, 安福县南乡槎江人   


接上一篇:拾遗小生|岂不怀归-悠悠槎江(一)

英武庙:位于颜前中狮山脚下,建造年代不详,占地10平米左右。据传是颜氏所有,供奉通天转事神,梅山神,土地神,另有一神主铭曰:敕封保障英武庙德道通天转事五位公侯梅山土地列神圣位前,门联:赖福泽以惠一境,倡神恩盟保英明。解放后拆除,遗存一青石台。

青云得路坊:(俗称白门楼)位于中狮三狮古道上,始建年代不详,为砖瓦结构,方门,因通体粉刷白石灰得名。坊额刻有“青云得路”朱字草书,如走龙蛇;意为得到通往高位的路,希望官运亨通或者科举及第。2019年因木质过梁腐朽而坍塌,遗址出土青砖上有“道光壬寅年(1842)八月二十五日”等字样。

福神庙:始建年代不详,据传为颜氏遗留。最后一次为民国辛巳年(1941)重建,正面由青砖铺就,附带一对垛子,其余三面为土砖,并增加门联一副:门对狮象千古秀,重修庙宇万载春。殿内神龛供奉福主(刘王)、先锋、判官,神龛顶部中央有“聪明正直”四字。而厢房隔墙上原留有对联一副,今倒塌不存。为追远堂和两善堂共一案。

司马公祠:为槎江现存年代最久的祠宇,两栋三进,只有一对马头墙,具有清早期风格,又根据整修时遗留木构上残存的墨迹:十三年仲秋月谷旦鼎建字样,推断可能是1735年8月份完工。前为祠门墙,墙与房之间是独立院落。左右两边各开一小门,或方或圆,圆门通过小巷与邻祠相通;中栋为享堂,是以前读书人衣锦还乡落轿的地方;其采用的是抬梁和穿坊相结合形式,享堂后金柱中间设置活动门扇,当举行祭祀活动就会打开,平时关闭作为议事厅的后壁,进出则走左右两侧耳门;后栋为寝殿祀奉朱之瑶神主,高约一尺,采用的是木雕漆金工艺。原祠内还藏有船神画像,每至正月十五便会请去安永桥下祭拜,以求风调雨顺。解放前时经常作为收留货郎,游村艺人匠人场所,当初还在此请永新武师教习团练,热闹非凡。

小东祠同时期建筑,归司马公祠所管辖。两进两栋一天井,凹斗式建筑。前为诰敕楼,存放朝廷敕书,后为寝殿供奉神主。当族中水痘流行,也会于此设立九皇坛或娘娘坛驱灾,并在正门口张贴对联:祥云拥护皇坛来;金风净扫皇坛去。

丹奏公祠:清末建筑,一进一栋三开间,正门为木质折扇型牌匾,镌刻“丹奏公祠”四字,左右两侧则是木雕狮子抛绣球垂花,为住宅祭祀于一体。供奉思永堂二十七世德言公,因其后裔继宗公经商致富而创建。

有容公祠:为追远堂家祠,明末始创,为一进一栋三开间。此派代有闻人,明中期之守吾公,史称十万公。此公一天之内安排工匠将十八栋房子基脚同时做好,工程量之浩大,可想家产之丰厚;民谣“陈山木,柘田竹,上城鱼塘,槎江屋,....”,其中的槎江屋则指代这片区房子的精美绝伦。原祠内还铸有铁钟一口,因大炼钢铁融毁。后来祠宇也被改建成民居。

中狮山上社令庙遗址:位于中狮山脚下,几处古柏附近,为思永堂供奉土地神。

建侯公祠明末时期首创,为一栋一进三开间;原祠整体建筑正面由青砖铺就,其他三向则为土砖。门为半圆拱形,上书“建侯公祠”,且门口安装木质栅栏以示森严;因实砖或者实木砌墙需要收税的缘故,内部隔墙均由芦苇糊泥制成。直到1979年受岁月侵蚀不堪而拆除,于2019年重建。其中祠名与堂名匾额书法为子开公遗墨集字而成,原大祠之列宁学校和槎江学校校名也由他书就。

开万公祠祀匡彭公之孙若钟字开万公。此派自清初移居,枝开叶散人丁徐增,但无巨富之室。于清中期合宗兴建,因资金不足,终成青砖其表,土砖包后的形式,且木料也是从柘田旧民居购得,重新开榫眼利用,可谓艰难。虽无繁华样貌,不妨攸叙人伦;其中运天公、象超公、秀邦公捐谷入祠,用于七月十五执会的敬祖开销,或遇青黄不接时,借予族人。由于人多地峡,清中后期大量外迁,族裔衍派永新县樟枧、赖田、炎村、安福县凤林村、云南省大姚县等地,留者十不存八,造成室危。以至于到民国时期,约剩十户,里人戏称为“十家老俵”。新中国成立到改开期间一直被用于存放小队粮食和召开集体会议的场所,后期逐渐荒废无人管理,导致墙倒屋漏,2014年重建。

社令庙:据传康熙年间树德堂从西乡请名师颜公俊义教子孙读书,此公兢兢业业,不敢丝毫懈怠,等到七十多岁时辞别乡里父老回家,没过几天托梦给族人说已经羽化归仙,众人便建庙供奉,并立神位铭曰:敕封本境得道社令真官之神位。民国三十八年因山体滑坡损毁重建,并增门联“四时隆祭典,万姓沐恩光”。迨58年修水渠拆除,于2015年再次重建。

福神庙:据传此庙是桥边其他姓氏所有,始建年代不详,为凹式建筑,轩棚顶,双檐滴水,金字栋;根据风格推断为道光时期。正门上方原有“福神庙”木匾一块,庙内三个神龛供奉福主、先锋、判官、梅山神、土地神,神龛顶部写有正大光明四字;其福神像因竹头彭氏无传移入庙内。后添置铁钟,铁香炉皮鼓一面。为怡怡堂、树德堂、思永堂、四均公后裔共一案

四均公祠:经公字四均,之遥公第四子,官至户部广西司主事,后裔衍分新居、老居、县城安成派。于2019年拆除祖厝,集资建祠。

贞洁坊:因旌表爱日长房廿六世朱曰濂之妻前溪刘氏而建,为四柱三间,冲天式,大小柱都加蔓草纹饰、青石材质。县志载:刘氏十九岁就嫁给了曰濂,然而仅仅过了五年他就去世了。刘氏伤心欲绝,婆婆于心不忍就安慰她,才慢慢节哀顺变。一个人担当起抚养儿子逢元重任,还给他定了娃娃亲。未料到,两年后独子也离她而去,在丧夫又失子的沉重打击下她并没有消沉意志;为了让自己丈夫香火延续,就请求了大哥把小儿子道元过继给她抚养,自此婆媳两人相依为命二十载,于乾隆九年(1740)得到朝廷旌表建坊;十五年后刘氏逝世,其儿媳江氏极度悲痛,整日以泪洗面,没过两年也驾鹤西去,见此情景当时的族人赞称她们两个为双节。

安永桥:位于槎江下狮,接通安福与永新,横跨陈山河,上下形相映,如桥似虹。明万历丁未年(1607)六月十六日由玉槎公倡建,于第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完成。桥长七十四米,宽1.8米,共六孔,为砖石结合。清乾隆时期,因陈山河水暴涨,桥倒孔塌,爱日长房侗门三房朱升朱翰于乾隆乙酉年(1765)等捐资修复,此时侗门公正好八十岁,可敬可佩。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突发山洪,上游林木顺水而下,因古桥泄洪能力有限,大量木材积压在桥孔处,层层叠叠到中桥附近,由于受不了巨大水压便瞬间垮塌,继而冲向下游,虽有陈天垄分散水流,但水南桥也未能幸免相继坍塌。次年乾隆辛卯年(1771)同时重修完成,所用支出也是前期捐款遗留在公所里的。之后桥梁也是持续与洪水竹木做斗争,接受山水的洗礼。清末时期古桥因年久失修摇摇欲坠,鉴此冰鉴堂三十一世德润公(因家贫赴湘经商累资巨万,人赠“德老板”)和光裕堂三十一世周瑞公(郡庠生,又称秀才,因热心地方公益事业,人赠“周老师”),一人带头出资,一人负责出谋划策进行调度,号召全村蒸糯米饭拌石灰桐油补缝修缮,才使得古桥焕然一新固若金汤。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3年和75年等陆续有修复

     据说当时还有小个故事:修建之初,有一桥拱总是坍塌,玉槎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风水师查明原因,则被建议在其中放入金扁担一条便可确保无忧,按他的方法,果不其然顺利合龙。金扁担不知是真假,不过每个桥墩上倒是都有石刻匾额,诸如:南无阿弥陀佛,南海观世音菩萨,雷声普化仙尊等,想必也是寄托安稳的美好愿望。当初修建,役工有烟的抽烟,没烟的抽豆叶,可想工程的辛苦,如今之方便,得仰赖前人所种福田。

文昌阁片区:

文昌阁:始建于嘉靖年间,由爱日堂玉槎公,追远堂志所公等倡建,历代均有修葺。清乾隆时期仍存,何以为证?从上街梁耐斋给侗门公的八十岁贺诗“金狮呈瑞色,文阁紫气翔”中便可得知。清中后期由于没有任何文字记录,也不知有多少重建。但最后一次是在清末,由族中周瑞公、德润公倡议,众人捐资重新建造成两进三开间一天井形式,前栋左厢房悬挂有铁钟并铸铭文记载,后栋为神龛,原供奉文昌帝君;而在旁边另添置一米多高的惜字炉,用于焚化废旧纸张。村中最后一个秀才麒老师曾在此开药店,惠泽乡里;上城立区政府时也做过抓壮丁临时集中所。待新中国成立后被改建成教学楼。

枯树所在位置即是文塔,每当夕阳西照,塔影横斜,塔刹影子所在位置刚好在池塘边,而这口池塘也是先人受风水师指点开掘,所以犹如金笔在砚台中沾墨,尽情抒写田园风光画卷,也是先祖寄希望文运如池水绵延万代。

文塔:和文昌阁同时期建筑,倒塌年代不详,现遗址为花坛。

普陀庵:(俗称观音殿)始建年代不详,民国时仍存墨字普陀庵的照壁和正殿;殿内原藏有观音像一尊,由纯铜浇筑而成,整个佛像严丝合缝,重达百来斤,高有四五尺,异常精美,后因时代动荡毁灭,今唯存地基。

重兴寺:(称重兴院,娘娘庙据传始建于宋代,为槎江、上城、城阁片区共同烧香拜佛,或举办乡会的场所。明代万历年间重本堂南窗公二房廿一世肯基公还捐田给佛寺,用于僧侣的日常开销。同时期永新南门龙家龙氏来此地开基,因在寺院之前,故称院前。大约在清朝以后便因年久失修而坍塌,今遗址不存。

石砻鳅形朱之瑶墓葬:(俗称石牛石马康熙二年(1663)之瑶公由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升湖广布政使司布政使(亦称“藩司”,或称“方伯”,管理今湖南和湖北财务、行政的从二品官员),当年十月在任病故。直到康熙五年(1666)受朝廷赐葬于此。设有碑亭、神道碑、文武翁仲一对、石人牵马一对、石虎一对、四柱三门牌坊一座均为红米石材质,传此石从鹰潭走水路运来,今均毁。

放眼望去,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坳处就是玉霄坛旧地,山下则是江东湾,因金莲山余脉的放缓,陈山河从粗暴也变得内敛含蓄,上城有民谣曰:江东水蹦蹦,代代出皇封。传明清时期,本村人要上山求仙问道,便可从大司寇第门坊附近的小木桥渡江,过江后沿着古道而行,远远可见一葱茏茂密的巨樟挂在山腰;慢慢走进跟前,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子阶映入眼帘,不自觉将你引向秘境。拾阶而上,穿过狭窄的夹山道,十几米后便豁然开朗,平坦的山谷横横的铺在前面,不远处有口古井汩汩的冒着清泉,汇集到相邻的水池中,一口用来饮用,一口用来洗菜,颇为方便。再往深处走,松杉掩映之间,可见金字栋民房一座,“玉霄仙山”大匾高悬大门正上方。它的建筑整体是双檐滴水,三开间,廊庑式;主殿两旁是匡彭公和邹元标写的对联,其中匡彭公所写的是“云气惹松杉涌出仙阙绕鹤舞,风声生洞壑吹成玉律做龙吟”把这里比作人间仙境。跨过门槛步入正殿,抬头又可以看见一大匾“万民主宰”悬于正堂上其下供奉的是玉皇、三清四御、王温马赵、朱英康梁、雷公电母等诸神祇,两侧殿分别是观音殿,供奉观音像三尊,另外一个则是九皇殿。在讲学盛行的明朝,地方绅士经常在此聚会,不乏地方名家,譬如松岩公,玉槎公,匡彭公,吉水邹元标,金田王时槐等等。

注:福主名刘像字攸震,生于唐朝天宝年初,他十年寒窗,攻读书文,在唐宝应元年(762)秋,赴京应试得中,继而委以安福知县。

像出身清贫,深悉民苦,其理政期间,常教戒下属:近贤远奸,去贪除暴。经常微服串街走巷,深入乡里,暗查私访,了解民情。由于他秉公执法.使积年疑案、冤案得到澄清,冤民重见天日。像一向为官清廉,不鱼肉百姓,故所属县境无欺民之吏,人们安居乐。自仅以微薄俸禄度日,因而人民赞他官清似水,办案如镜。

刘像逝世后,全县人民终日叨念,于是广大百姓纷纷集资,首在城南立宇塑像祭祀,渐传像已升天为神,取名福主菩萨,并在其左加雕先峰,形容军纪严明,右塑判官表达办案公正,不徇私情;祈刘继续降福本境黎民。后来其庙宇泥塑遍全县各村,每逢民俗节日或遇大灾小难,村民们备以香烛供果,前往福主庙祭祀,以祈化解、保佑,获大安宁。

梅山神:相传古时候,有一女子和众人上山打猎,偶遇一赤链蛇,大如巨蟒,横亘在前行的大路上,驱赶不肯离去,又无奈又没有其他的方向选择,遂用随身携带的镰刀劈砍,纠缠许久才制服。事后继续向深山老林挺进,青翠掩映之间,鸟鸣鹿啼声四起,刚准备要开始捕猎,未料又遇吊睛白额猛虎,经过一番殊死搏斗,缘势均力敌,老虎悻悻而去。因女子在战斗中表现异常勇猛,后人便塑像纪念,模样为手执赤链蛇,脚踩猛虎,为地方之收魂官;同土地神,作为福主庙标配。以前医疗条件差,家中有人临床表现为神志不清说胡话时,以为魂魄被鬼神掳去,便托巫祝将梅山神像请至正厅,毕恭毕敬安置在八仙桌上,再设一条案,摆好鲜果牲醴,点烛燃纸后开始做法,所谓请菩萨叫魂再收魂,一场法事做下来长短时间不尽一致,但终究是为了救人,如有幸得醒,待家人恢复无恙,还要将梅山神抬至大庙还愿,祈求等级高一级的大仙上天秉明事迹嘉奖德行。


      这是关于地方乡土文化的公众号平台,旨在收集整理乡土风物,传播分享地方文化,推送乡贤乡友作品。也为地方乡土文明的延续保存一点记忆......欢迎分享及转发,传播地方文化,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有关于地方乡土的美图美文或安福本土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好去处,可发送至我们,我们会不定期的在平台上推送与大家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是一个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家族故事
我记忆中的大庙
古老的曹村堡|我的家乡
“烧王船”:漳州九龙江进发宫代天巡狩实至名归
绍兴青坛董氏家庙
神奇的神祇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