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妻鹤子,未误相思

关于林逋,应该说诗名胜过词名。倒不是说他词写的不好,而是因为量太少。三百多首诗,vs三首词,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然而若说他最出名之处,莫过于梅妻鹤子这个雅号,传言他在孤山植梅养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端的是清高闲适,逍遥自在。

根据《宋史》里记载,林逋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寒,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然而他小小年纪便懂得自律自强,一门心思刻苦学习,发奋攻读,终于成了一个有大学问的人。只是和绝大多数读书人不同的是,林逋求知若渴,并非为了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他生性恬淡,对功名利禄嗤之以鼻,对社会上那种阿谀奉承、追逐名利的风气更是厌倦至极。甚至为了躲避世俗纷扰,他干脆就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山中隐居起来,过上了悠闲自在的日子。以今人的眼光来看,林逋应该是个性格很孤僻的人,除了梅鹤山水,他可能并不擅长跟人打交道。

但是孤僻的林逋却特别擅长写诗。同样是《宋史》里说的,林逋作诗的时候,断断不会像贾岛那样,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常常是不假思索,大笔一挥就写好了,而且每出必为佳句。但是他还有个怪癖,就是每次写完以后,自己读一遍,读完便立即撕掉。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把诗留给后人品鉴学习,林逋说: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意思就是说他隐居深山,都没指望以诗出名,又怎么会去想名扬后世呢?

他是那样的喜欢梅花和仙鹤,四处寻访,只为觅得好的品种,且不管多贵,他都会想尽办法给买回来,留着自己闲暇的时候,一个人在院子里赏梅花,逗仙鹤。据说他有只名叫“鸣皋”的仙鹤,每次有客人来访的时候,如果林逋不在,看门的童子便把“鸣皋”放飞,而这只仙鹤就会跑去给林逋报信,然后林逋便回来会见客人了。能把仙鹤养成信鸽,古今中外恐怕也就林逋一个人了。林逋“梅妻鹤子”的名头也就是这么来的。

“梅妻鹤子”固然雅,然而足可见林逋的脾气古怪到了极点,一个大男人,既不娶妻,更不要孩子,比现在的丁克族还活的任性。说句老实话,对于文坛上这个颇具传奇与浪漫主义色彩的典故,我一直不太相信,因为我怎么也不能理解,一个对草木如此多情的人,如何又会对人无情若此呢?除非他是个GAY!但就算这个假设成立,一个无情无爱的林逋,又怎么可能写出《点绛唇》和《长相思》那样缱绻到骨子里的句子呢?我以为很值得去细细揣摩一番。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点绛唇》:


金谷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咏物词的佳作。点点离愁,丝丝别绪,寄托在萋萋芳草的叶尖,铺陈在清新空灵的笔触里,被渲染,被扩散。
金谷,也就是金谷园,西晋第一大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石崇曾经在他的《金谷诗序》里说,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金谷园里为其饯行。于是“送客金谷”便成了一个典故。已离去,园无主,草木依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直落得一地荒芜,满园凄清。实在是流水无情草自春啊,多少人世沧桑、多少繁华富贵,亦都成了过眼云烟。春色于细雨中凋零,但余一地哀伤与惆怅,离歌声中,长亭渺渺,远游之人渐行渐远,惟见草色苍茫,天涯路远,怎一个愁字了得?

写草,看似无情却有情,写愁,万千惆怅还能境界辽阔。这哪像是一个断了红尘牵绊、无有男女爱情的男人情怀?

何况还有那首让人感觉到余味无穷的《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单从技法上来说,这首小令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出之处。全词采用民歌中极为常见的复沓形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抒写了一个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的女子,被迫与心上人江边诀别的悲苦愁怀
钱塘江两岸山明水秀,风景如画。然而,青山无情,离人有恨,诀别的痛苦,恐怕只有自己能知晓了。一对情到深处的恋人,却不知为什么样的力量所阻,欲结同心而不得。于是,一个行在不愿行之时,一个送于不忍离之际,都只剩下泪眼相看,此恨绵绵。一句“江头潮已平”,以景语作结,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境。那些真挚入骨的相思爱恋,那种被迫离别的愁苦愤懑,都隐藏在了这漫不经心的五个字里。

这分明就是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呀,那个平生只爱草木珍禽的林逋,就算才高八斗,又怎么可能从别人的故事里,体会到如此深刻的情感?

那个隐居孤山长达20年的林逋,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千年以后,《宋史》中有关他的记载,会给后人带来些许疑虑,更至于惹出笔墨官司譬如关于他的出生地,有人持钱塘说,有人则认为他出生于黄贤,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最后,黄贤出生,江淮游历,孤山隐居的观点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这场争执暂告一个段落再譬如,余秋雨曾经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过,林逋不但有爱,而且有妻有儿,结果引发了和《辞海》编辑金文明的笔墨官司,以余秋雨败北收场。我不知道金文明究竟是以什么理由驳倒了余秋雨,但是隐隐中我却觉得余秋雨的观点也许并没有那么站不住脚。
《宋史》中说,逋不娶,无子。教兄子宥,登进士甲科。梅尧臣在他的《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余为序。
两则记载看,林逋不娶无子确实之凿凿,但按古人喜欢以过继的形式来延续香火这个习惯来看,无子未必就是无后当然,不娶恐怕也不能证明林逋无爱了。

出于好奇,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意外发现了一则在杭州孤山和奉化黄贤都有流传的关于林逋的民间故事。故事中说,青年时喜欢到处游玩。 某次途经孤山一处梅园认识了一个叫梅云的女子,气质超群,独与老父相依为命这样的美貌,自然引来诸多王孙公子上门提亲,但却都梅老先生设在门口一副择婿上联拒之门外,这个上联的内容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林逋《山园小梅》里的句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梅老先生有言,只要谁能对得出下联就可以入住梅园。林逋行经此处,看到这个对联颇感兴趣,略加沉吟便说出下联: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他并不知道那是梅老先生的择婿联,直到被梅老迎入梅园,方才恍然大悟,又见梅云气质出众,容貌脱俗,自然喜出望外
才子佳人,原本当顺理成章结为连理,与梅老先生在梅园共享天伦,可是偏偏当时一个县令的儿子也看上了梅云,且这小子不走寻常路,抓了梅老,要梅云以身相许才放人,梅云无奈之下只好答应。
梅云嫁,梅老被释放而归。得知女儿为救自己嫁给一个衣冠禽兽,愤懑交加,竟含恨而终。梅云得消息,向县令儿子请求回梅园守孝三天,就在这三天里,她见了林逋最后一面。那天晚上,梅云在林逋面前剪刀剪开自己的衣服,告诉他,她在出嫁之前为自己做了一件全身密封的衣服,不用剪刀无法脱掉衣服。也就是说,依然是清白之身,她只属于林逋一个人。两人度过这最后一晚,梅云便回到县令家,但是却在当天以自杀的方式证明自己对林逋的忠贞。林为了纪念这个美丽刚烈的女子从此独守梅园,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这则故事的来源是林逋研究学者——出版过《林和靖和西湖》的钟婴教授。钟婴教授向来治学严谨,且曾受人邀请黄贤村考察,能够公布这个故事,想来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这个故事呼应的还有一个细节。林逋死后自然也就葬于孤山王朝南渡之后,杭州为都城,皇帝下令在孤山建皇家寺庙,规定将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迁出,惟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贼料想林逋是大名士,且如此受皇家看重,墓中的珍宝必定极多,于是去盗不过让他失望的是,坟墓之中,陪葬林逋的,除了一只端砚一支玉簪外,别无他物
一代名士,以端砚作为陪葬谁都能够理解,但一直被标榜为终身未娶的林逋,放一个女子所用的簪就令人费解了。林逋之墓,为自己生前自造于孤山之侧,选址朝向均有自己主张,陪葬的物品当然也是有所遴选。将玉簪陪自己同穴,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这玉簪的主人在林逋的内心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分量   
从《长相思》到这个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故事再到这样一个因盗墓而引出的史实,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逋了,他更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多情才子。梅可爱,鹤可爱,又如何抵得上那个可以让他挚爱一生的女子?梅妻鹤子,未误相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妻鹤子”的林逋
林逋:西湖倾笔墨,羽鹤伴梅花
【转】梅妻鹤子:林逋是隐士还是伪君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妻鹤子的林逋,潇洒无人能解
林逋:梅妻鹤子任逍遥
大宋朋友圈|除了斯人和是人 林逋我也错读很多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