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志愿行动成为一种习惯

当下,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为内涵的志愿活动如火如荼,无论是工薪阶层,还是下岗工人,还是商家大款,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志愿者的行动当中。

    诚然,大多数的志愿者的行动是出于一种自愿、自觉、发自内心的,各种类型的志愿活动也在社会上掀起一股股正能量的引领。但是在志愿活动过程中,志愿者的行动中,是否也存在“做一次两次的志愿行动就算是做了志愿”“参加了几次志愿活动体验几次就可以了”“坚持几十年太难了”等思想的存在?

    不可否认,这种思想在少数人心理中会存在。综合分析,现在志愿者的行动导向有几种:一是发自内心。从心眼里想做志愿,不计报酬,不怕白眼,立志终生做志愿者,这是真正的志愿者;二是出于好奇。就是想看看做志愿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开始参与志愿。有的觉得做志愿很开心,能给别人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满足,一直坚持下去,久之就成了第一种;有的则做了几次新鲜劲过了,就觉得做志愿太苦太累太费心,就不再做了;三是“从众”。周边的朋友圈大多数都在做志愿,为了融入圈子,加入志愿队伍,这种类型很容易成为长期的志愿者;四是“作秀”。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者公司、政绩发展的需要,积极向志愿者组织靠拢甚至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也能够坚持几次,但是每做一次志愿,就录像机、照相机包围,微信、微博、QQ、报纸、电视大张旗鼓宣传,名义上是不图名利,实际上是舍利图名想,行为可取,动机不纯。

综上所诉,志愿者志愿行动的初衷不一,效果也就不一,在社会上的反响更是不一。如何让志愿者的行动都成为社会的正面反响?只有一条:让这种行动成为志愿者的一种“活法”。也就是说:让志愿行动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自然行为,如同志愿者的穿衣风格、吃饭喜好、个人习惯一样,只有这样,志愿者的行为才能不做作,不生硬,才能贯穿到每个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才能贯穿到志愿者的一生,才能让社会感觉到志愿者的行动是自然的、纯粹的,才能让志愿者、被志愿者以及第三方都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也才能让志愿行动成为一种常态化、生活化的行动,真正成为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软动力。

(此文发在《秦皇岛晚报》评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志愿精神的层次结构(2)
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倡议书
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同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乐益行·隆安】美化社区,青少年环保小天使的定期行动
春晖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六一”儿童节 走访慰问志愿服务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