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朝贤相伊尹辅佐明君传为佳话?他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殷本纪》作为《史记》的第三篇本纪,所记载的故事已经比前两个本纪(即《五帝本纪》和《夏本纪》)详细多了。这可能是因为商朝开始出现了甲骨文,留下的相关记载明显增加所致。在《殷本纪》中,记载了一位能力很强的丞相的故事,这位丞相是伊尹,他辅佐的帝王是贤明的君主成汤,也可以说,只有贤明的君主才会使用贤相,开创一番盛世伟业。本文想介绍下伊尹,并结合后世的记载,谈一下这两人产生的历史影响。本文只谈正史(二十四史)原文的相关记载,其他典籍(包括对《史记》等正史的点评、注释等等后人的观点)一概不取。

一、《殷本纪》中记载的伊尹出身

司马迁大师在《殷本纪》中介绍开国君主成汤时,特意单独提到了伊尹,这正是因为伊尹是贤相,并且已经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所以,才会受到司马迁的重视。整个《殷本纪》中,司马迁对伊尹的笔墨颇多,与其他本纪相比,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现象。那么伊尹的记载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下。

虽然伊尹很有名,后世都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伊尹到底是怎么被成汤重用的,却并没有确切的说法。因此,司马迁在《殷本纪》中记载了伊尹出相始末的两个版本,可见,经过司马迁的认证考证,这两个流传版本都很可信。

第一个版本:伊尹自降身份接近成汤

伊尹名字又叫阿衡,阿衡想拜见成汤,却没有门路也没有机会,想想也是,部落首领(当时成汤还没有灭掉夏朝)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见到。于是,伊尹就去做了有莘氏部落的陪嫁之人(多半为奴隶、下入之类的人物),这样伊尹就有接近成汤的机会了,伊尹背着做饭用的炊具见成汤,通过谈论烹调之道借机谈论王道,因此受到成汤的赏识。

第二个版本:伊尹是隐士,成汤求贤得伊尹

另一个说法是,伊尹是个有名的隐士,成汤听说后,派人去请他来做官,可是伊尹不愿意做官,一直没有答应。后来,成汤连续派人五次去“聘迎之”,伊尹才同意做官。见到成汤后,伊尹向成汤讲了上古时期的帝王以及三皇五帝和禹的故事,于是,成汤任伊尹以国政。后来,伊尹离开商部落取了夏朝,但他厌恶夏朝帝王桀,就又回到了商部落成汤的身边。

上面的两个记载不论哪个是历史真相,都已无从考证了,除非有人坐时光机回到过去亲自看看。不论怎样,伊尹是成汤得以灭掉夏朝的重要贤相。

二、伊尹长寿至辅佐成汤的孙子太甲

伊尹应该是很长寿的,或者伊尹被成汤任用时很年轻,不管怎么样,伊尹直到商朝的第4位帝王在位时,仍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成汤死时,他的太子(名字叫太丁)早已死去,于是传位给儿子外丙,外丙死后又传位给弟弟中壬,中壬死后,王位又传给了太子太丁之子太甲。太甲这个帝王很有特色,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由昏庸转变为贤明的君主。

太甲刚继位,伊尹写了《伊训》《肆命》《徂后》向太甲进谏为政之道,但是这些在年轻的太甲眼里都是废纸。太甲继位三年,始终不圣明,而且暴虐无度,不遵守他爷爷成汤制定的法度,还“乱德”,至于怎么乱,《史记》中没有记载。

这个时候,伊尹看不下去了,他凭借着自己的资历和手中的权力,直接把太甲赶到了一个叫桐宫的地方。然后,伊尹摄政当过,接受诸侯朝见,摄政了三年。这三年里,太甲悔过了,并且很自责,于是,伊尹又把太甲迎接回朝,把政权重新交给他。太甲重掌政权后“修德”,诸侯都来朝见,百姓得以安宁。伊尹非常赞赏这个时候的太甲,写了《太甲训》三篇,褒扬帝太甲,还称太甲为太宗,太宗可是个了不起的庙号了(虽然庙号一般死后才上,但是商朝时,封建制度并不完善,不必深究)。自此,《殷本纪》中关于伊尹的记载就没有了。

三、伊尹对后世的影响

司马迁之所以在《殷本纪》中为伊尹着了这么多笔墨,我觉得肯定是伊尹的影响过于深远。伊尹的史事对后世的影响至少有两个。

第一个影响:后世君主要防止丞相级别的人物做大

历史记载代代相传,在信息闭塞、纸张欠缺、有文化之人数量有限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下,能够读史、看书的人,只能是王侯将相,而作为某部落、某诸侯国、某朝代的一把手们,自然从小就被授以“王道”的教育,这些教育必然来自于对历史事件的借鉴和思考。伊尹放逐帝太甲,这在商朝以前是绝对没有先例的,也不符合人君为大的传统思想,这个事件发生后,对后世的君主们肯定是有震慑作用的。

作为君主,他们肯定会想,一定不要在自己的地盘上出现伊尹这样权力强大的手下,否则,可能成为第二个太甲。在史记《信陵君列传》中,信陵君魏无忌在窃符救赵后威望大升,后来,回到魏国,率领五国之兵攻打秦国,在河外大破秦军,秦将蒙骜败走。信陵君帅兵追击秦军至函谷关,秦兵不敢出。当时的秦军已经很强大,信陵君给秦国的压力前所未有的大,可以说秦国从来没有这样被山东诸国打的这么残。于是,秦国派人去魏国行反间计,说天下的人都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魏王作为君主,必然会受到伊尹的影响,怕手下做大做强,尾大不掉,于是派人替换信陵君回国,五国联军随后就被秦国击败。信陵君回国后,心灰意冷,贪恋酒色以自保。

二十四史有很多类似于这样的事件,有的也只能像魏王这样来处理,有的不像魏王这样处理而选择继续重要手下的,一部分人得到了贤明的辅佐,比如刘备和诸葛亮,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却被取而代之了,比如,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的更替史,隋文帝杨坚的建隋史等,所以说,历史这个东西,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世明史是为了更好的为政、为民,但是从历史看,政治是复杂的,如何处理好伊尹们的权力,如何才能得到诸葛亮而不是杨坚,这些问题始终在各朝统治者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第二个影响:作为掌权派人士,可以废立君主或皇帝

伊尹放逐帝太甲,也为后世有权势之人找到了废立君主的“历史依据”,因为伊尹放逐太甲,太甲悔过自新,励精图治,这是正面的例子。所以,很多别有用心的权臣标榜自己借鉴伊尹故事,可以很好的堵住众人的嘴。

在中国历史上,像伊尹这样的事件,且成为正面事件的历史,很少,但是有。比如,西汉时,汉武帝的继任者汉昭帝死后,没有儿子,找不到继承人,当时的权力最大的人,类似于商朝的伊尹,叫霍光,没错,就是名将霍去病的异母弟弟,先是建议拥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继承人,但是刘贺太混蛋,在位27天,还不到一个月,就荒淫无度,不是皇帝的料,自己一个藩王来朝廷上班,不夹着尾巴做人,居然敢在霍光这里猖狂,太不把霍光当伊尹了。霍光直接牵头废掉了刘贺,改立汉武帝的太子的孙子刘病已为皇帝,人家刘病已就识趣,老老实实做好皇帝,不管是不是傀儡,人家先忍着,等霍光死了再算账。还好,汉宣帝刘病已是个好皇帝,这个事件也成为正面事件。

这还不算完,后世的权臣做大之后,也要废立皇帝,就不止要拿伊尹做榜样了,还要加上霍光。比如,三国时候,就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董卓进入长安后,说我想仿效伊尹和霍光,废皇帝而立陈留王,何如?何如啥啊,你有绝对权力,借口又找的这么正面,谁敢不同意,后来,陈留王就成为了汉献帝。第二次是司马师借口说是太后要废掉魏少帝,要司马师学伊尹、霍光,为了天下废掉不称职的皇帝。

总有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到底哪里相似,大家心里肯定都有一杆秤。

好了,商朝贤相伊尹的故事就介绍到这里了。我是午夜墨水,也叫灼热双刃,感谢观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伊尹:出身卑贱的贤相,为何能辅佐三代商王
商朝贤相伊尹究竟是怎么死的?司马迁有可能又在造假了!
中国历史上有1500年空白期,期间没史料记载,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5分钟读完,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伊尹僭越被杀?《竹书纪年》颠覆性的“记载”的可信度有多大?
六百载殷商,艰难的四兴四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