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30 唐诗解读——杜甫之《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

樯:桅杆。

解读: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成都经乐山、渝州到忠州的路上所写,由于长年在外漂泊,诗中流露出激愤的情感,且对景物的描写中时时融入了哀怨之意。

前人对此诗的品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一联,认为这是诗人“开襟旷远”的情绪写照,颇有喜悦之情。但如果将这一联放在整首诗进行整体理解与回味,我们会得出一些不同的理解。

这首诗是前四句前四句写“旅夜”,后四句写“书怀”。在细草微风的江岸边,孤独的夜里,停泊着桅杆很高的江船。天上的星星在空中闪着光显得原野很空旷,月亮照在江面上,好像是大江流水中涌现出来。“垂”是自上而下“”是自下而上。用这两个字分别写天和水,是极费苦心、锻炼出来的。宋朝人论诗,把诗词中突出的、不平凡的字称为“诗眼”。好比人的眼,有眼才见精神。这里的“垂”与“涌”也就是中之眼。

首联中的“细草”“危樯”“独舟”在颔联苍远背景的映衬下,使人产生凄孤无依的身世之感。诗中的“细草”暗寓着诗人自己的身世就犹如广袤平野”中飘蓬的“细草”任凭风雨的侵袭和洗劫,这种构思在诗人甫晚年的诗歌创作中是极为常见的,这样的映衬、比照在诗歌的最后一联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张扬和申显。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二句,分别对应的是“细草微风岸”和“危樯独夜舟”。

“飘飘”是对“细草”在风中情态的具体描摹,“何所似”这一问其实诗歌前两联的意境中早已作出了回答,那就是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之中的一只孤舟,亦诚如苏轼后来所说的“沧海之一粟”而已。诗歌前后呼应在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上形成回环往复之美,再加以诗人通过无限拓展的“天地”这一外部空间,以反衬抒情主体自我形象的微渺,从而增强了情感上的力度和厚重感。

关于这一技法的艺术效果,前人曾有过很好的论述。

清人黄生在《杜诗说》中有曰:“一沙鸥,何其渺!天地,何其大!合而言之曰天地一沙鸥,作者吞声,读者失笑。”

金圣叹的《杜诗解》中亦有相类的言论曰:“夫天地大矣,一沙鸥何所当于其间,乃言一沙鸥而必带言天地者?天地自不以沙鸥为意,沙鸥自无日不以天地为意。”

下四句转到写情怀:

“我”的名望并不是因文章写得好而为人们所知道,“我”的官职应该说是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的。“名岂文章著”用的是问句式。“文章”是指诗,唐人把诗和散文一起称为文章。一般人以为杜甫在当时就以诗著名,其实不是。他出名的时候,人家还不很欣赏他的诗。他是以上疏救房琯而著名的,因为当时房琯以兵败得罪,无人敢替他申辩。杜甫不顾自身危险,毅然决然向肃宗上疏。他这一行动,震惊了满朝官员,一时朝野传言,使他出名了。至于罢官,按照制度,年至七十,才算老病,到了退休年龄。但杜甫是因为救房琯得罪,从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又因关中饥荒,弃官而去流浪到蜀中。他的罢官,还没有到老病退休的年龄。这两句诗讲的是同一件事,而这件事又是他一生的牢骚,一辈子的思想矛盾。现在用两个反语,很含蓄地发泄他的牢骚。一个“岂”字,一个“应”字,都是诗眼。最后一联点明题想——“我”现在像个什么呢,只是像一只在辽阔的天地间飘飘荡荡的沙鸥。

其实在颈联是诗人最为直接的“书怀”,但是他的情感表现体现儒家温柔敦厚的美学追求和特质,清代学者黄生曾将此联与之前的“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作比较“此诗与《客亭》作,工力悉敌,但意同语异耳。'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此不敢怨君,引分自安之语;'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此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这段话确实揭示了诗人书怀抒臆时温婉的特点。

“无意为诗人”,这是古代儒家文人的共同心声,只是在经历了太多的挫折磨砺之后,他们便通过诗文作品以人生的际遇和感慨所谓“无心插柳柳成阴”无意间造就了一大批大诗人、大文学家,于是学史上就有了“穷而后工”这样的定理。杜甫便是其中的典型,一个“岂”字,表达出自己对这样人生定位的极度不满。“官因老病休”亦无不饱含诗人的无尽辛酸。衣锦告老,这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但是回顾诗人的仕宦经历,他的“官”却并不是因“老”因“病”,而是因为受到朝中的排挤,被迫离职,由此也阻绝了实现人生和志向的道路。久处这样抑郁无聊的心绪之中,更落得晚年流落天地间,竟如无根的“细草”、不系的“孤舟”一样,四处“飘飘”。这是全诗中唯一抒情的一联,细细读来,我们自不难感到诗歌中的字字辛酸血泪。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全诗赏析
《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最孤独的一首诗,最后10字,写出了孤独的最高境界
李白和杜甫谁技高一筹?看完两首写长江的诗,答案立见分晓
袁春波|天地沙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晚年杜甫在云安小城的漂泊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