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15 唐诗解读——杜甫之《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睡,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注:

白帝城:在夔州东南,今重庆市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公孙述据蜀,称白帝,在此筑城。

城尖:城处白帝山顶,故称尖。

径仄:山路陡峭。

旌旆愁:旌旗亦显愁颜,言其险峻。

缥缈:似有若无貌,形容楼高。

峡坼:江水破峡而出,如断裂一般。

云霾:云气混浊。

龙虎睡:一作“龙虎卧”。山石蟠屈,势如龙虎睡卧。

日抱:日照。

鼋鼍:鼋为鳖属,鼍为鳄鱼,均为江中水族。

扶桑:传说中的神木,生于东方日出之处。

弱水:传说在西方昆仑山下。这两句写登高远望,山崖似东对扶桑,江水似西连弱水。

杖藜:以藜为杖。

叹世者:杜甫自谓。

迸空:谓泪水洒落空中。

解读:

这首诗是大历元年(766)暮春时节,诗人自云安来到夔州后,登白帝城望长江而作。因长江至此入峡,山形险峻,江水湍急,诗人笔下的景象也随之改观。

诗人独立飞楼之上,所见江峡景象颇为壮观而又带几分诡谲。接下来诗人更联想及扶桑、弱水,又增加几分神异气氛。面对此险异景象,诗人用“泣血迸空”来表现其悲哀,也异于一般的感情描写。

古白帝城建在夔州东五里的白帝山上,“最高楼”指山上最高处的城楼。此诗写登临所见,首先强调“最高楼”的地势之高,以下望远才有着落。城角之尖与步道之窄,都因山高之故,也可以想见此楼的型制必定是高耸半空的,所以连旌旗都似乎发愁要被高处的大风吹倒。楼的地势如飞在虚无缥渺的空中,独立在上头的诗人当然就可以望到极远之处了。

中间两联写远眺的境界:峡江上空的云霾裂开,瞿塘峡两岸的崖石如龙虎高卧;清波激荡着江边滩石,仿佛日光抱着鼋鼍嬉游。扶桑的西枝对着崖壁断石,弱水的影子随着江水长流。这两联都是一句写峡,一句写江。上联形容云开见崖、日出照江的景象,下联虚写峡高可见扶桑,江长可接弱水的想象。借助想象使诗境开拓到实际的视野之外,是杜甫常用的手法,但这首不同的是:“龙虎”“鼋鼍”的比喻虽是形容疑似的景物情状,却也恍惚浮动着人世间龙争虎斗的幻影。扶桑在东,而言其西枝正对断石,弱水在西,却说它的东影随水流去。这样交错,把东西两极的想象之景拉近了距离,强化了日头由东到西、流水由西到东的动感,光阴飞逝、长流不息的感慨也就自然蕴含其中,而且还使峡江中龙争虎斗的幻象扩大到扶桑以西和弱水以东的全部世界。由于中间两联将诗人的心理感觉化入了峡江景物,使山水都幻化为乱世之影象。结尾出现一个拄着藜杖叹世的老人,就极为自然了:他的点点血泪迸射到空中,一头白发在风中飘拂。这个形象是多么悲壮感人。

这是一篇句法用律体而音节用古体写成的诗,称为“拗体七律”。这是诗人的一种创造,其目的在于突破七言律诗中已经形成传统的对偶与声律的统一与和谐,与这种景象描写相配合此诗在形式上也寻求打破常规定格,在律体中自创一种拗格。第二句平仄为“仄仄平仄平平平”,第四句为“平平仄仄平平平”,第五、六句更是“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均为有意破坏定式。此外,“缥缈之飞楼”“叹世者谁子”故意嵌入虚字,也是为了追求一种语言陌生化效果。这首别具一格的作品反映出杜甫在律诗艺术上的探索,他既喜欢运用这样一种形式限定极严格的诗体来表现各种复杂内容,又有意突破、变换其形式来不断寻求新的艺术趣味。联系本诗,诗中“城尖径仄”“峡坼”“对断”“迸空”等声母或韵母近似的字词,使声调十分拗口,从而造成全诗悲抑激楚的声情,使惊人的出语与奇特的表现更加突出。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杜甫《白帝城最高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泉诗社 ll 我为杜甫改诗《白帝城最高楼》
唐诗赏析  白帝城最高楼
杜甫~《白帝城最高楼》赏析
杜诗七律赏(81)杜甫·白帝城最高楼
杜甫七律《白帝城最高楼》读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