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16 唐诗解读——杜甫之《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解读: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于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作。诗人以白帝为题并不是专门来描写白帝城的景致,而是以此来反映由于连年的战争暨官府的残酷诛求带给人民的无尽苦难。

同《白帝城最高楼》一样,这也是一首拗体诗,诗中融入了古调或民歌的风格,风格雄奇峻拔、典丽高雅。作者用白帝的狂风骤雨,喻唐代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以荒村的萧条冷落,比喻安史之乱后国家的满目疮痍,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沉郁忧虑。

首联运用反复句法描写出三峡之中云雨大作时的奇幻凶险之景。白帝城高踞于白帝山之上,登城而望,山谷中升起的云雾之气似乎从城门中涌出,低头俯视白帝城中,一瞬间已是暴雨大作,如倾盆而泻。“云出门”,写云气、云雾之景,突出云气之大之浓,是雨来之兆。“雨翻盆”,写山雨、峡江之雨景,来得快、大、急且陡,雨势猛烈,不可阻挡。

颔联紧承前景中“雨翻盆”的描写而来,具体描述雨景之势。“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两句为工整的对仗句式,以“高江”对“急峡”、“翠木”对“苍藤”,对仗精巧,读来音韵和谐,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雨势的猛烈。“高江急峡”绘写出白帝城地势高峻凶险,江流狭窄的奔涌呼啸之势,加上急风骤雨,江水陡涨,湍流凶急,大浪冲天,气势有如雷霆。一个“斗”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雨倾泻而下时浊浪翻滚、惊天动地的壮观景象。而在暴雨的来势迅猛之下,“翠木苍藤”顿时失去了昔日的光泽,天地之间、高峡两岸,一派昏暗无光。

以上四句,以云雨变幻寄兴,暗写的却是当时社会的动乱,也是为下一步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做铺垫。

诗人俯视雨后的蜀郡大地,“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在急风骤雨过后,眼前呈现出一片荒芜萧条的土地,一匹疲惫懒散的归马,因失去主人在荒凉的原野上闲荡。山村之内的景象比荒原更显清冷与凄凉,横遭洗劫后的村庄里,从前的千户人家如今只剩下百户,这情景怎不叫人触目惊心。

面对眼前景象的凄惨、乡村的荒芜,诗人用自己的笔写出了“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的社会现实。面对官府的横征暴敛,本来就已是孤苦无依的寡妇,仅有的一点维持生计的粮食和物品,也被官府的横征暴敛搜刮得什么也不剩。本来应该是秋天收获的季节,荒原中却传来阵阵悲恸欲绝的哭声,哀号遍野,悲怆凄凉。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将三峡山雨欲来之时的风声、雨声、雷声和急流水声表现得准确而又传神。诗人似乎是在鼓乐齐鸣中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三峡骤雨图。后四句抒情。后四句抒写雨后感受,诗人借着白帝城阴森惨淡的雷雨之景,巧妙地反映了在横征暴敛、兵连祸结的战乱时代人民的那种悲伤苦痛的生活情绪,诗中充满着郁愤不平之气。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公共基础知识-杜甫及常考名篇
杜甫与夔州
夔州诗,杜甫诗歌的巅峰
奉节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往来诗人最多、诗歌创作最丰的地方,是中国诗歌绕不开的地标。
第三课杜诗.ppt
119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今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