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11)

二十

初唐时期,北方文人多以关陇人士为主,他们的文学主张自然是对南朝齐、梁文风持批判态度,但对声辞之美却没有持否定态度。这种对文学特色清醒认识,使得唐太宗及其属下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形成对文学发展方向的一种共识——“调远、旨深、理当、辞巧”。

如何运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弘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是初唐时期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中心来展开,多述怀咏史之作,这些诗歌虽然也有南朝格调,但也有开始了变动。这一时期诗歌还表现为唱和应酬的工具,因此尽管在声律词藻方面较精妙,但风格趣味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因为李世民是个文艺气质很浓的君王,在他的诗作里,感时应景、吟咏岁月多达五十多首,于是围绕他身边的虞世南、许敬宗都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宫廷诗人。

由于他们两人身份显赫,因此必须要用诗作歌功颂德,作起诗来要注重规律,夸耀辞藻,缺少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生命。

二十一

李唐建国初期,由于一切制度都是继承了陈隋旧业,因此在文学上,决不是因为换了一位皇帝,一切也跟着改变,在很多诗人的作品当中,仍是充满陈、隋宫体诗的痕迹。这在杨师道、虞世南、陈叔达的作品里有着充分的体现。就连唐太宗及其属下长孙无忌的诗作里也有,难怪后世王世贞评价他的诗作无丈夫气。

在这些宫廷诗人的作品中,只有魏徵的作品迥异于其他诗人的作品,他的《暮秋言怀》及《述怀》两篇就写得很好。但可惜作品太少,无法改变当时诗风。

很多作家仍然以徐陵、庾信为模范,所创作出来的诗作依然是香艳华靡。

在贞观后期,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叫上官仪,以他为代表形成了一种“上官体”的诗风。

上官仪是贞观初期进士及第,到高宗朝官至三品西台侍郞。他在贞观年间所做的应制诗就写得工切并且清丽婉转,这在应制诗当中属于较突出的。他是有意在摆脱从类书掇拾辞藻的陈规旧习中,注重对景物的观察。

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并且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

所谓六对: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所谓八对:的名对;异类对;双声对;叠韵对;联绵对;双拟对;回文对;隔句对。这十四对,重复的五对,去除后,剩九对,这九种对法,在六朝时期的就已经有人采用,只是到了上官仪时期,才开始归纳起来,并作为一种规矩定了下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集文学教育片《唐诗别韵》解说词
唐诗概说与唐初诗歌
南往情书_卷2:隋唐文学史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如何评价
埃德蒙·斯宾塞十四行诗18首
诗意中国64|初唐诗极简史:春花初绽,春水初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