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39年,一个苦闷的灵魂

公元1839年,在中国为清道光十九年,论干支则为己亥,属猪。彼时的大清王朝的朝堂上,从道光皇帝到他的列位臣工,正在为鸦片一事焦头烂额。谁也不会注意到,这年423日,一个叫龚自珍的从六品的官员向他的上司递交了辞呈,离开了北京,是年他48岁,按照传统中国社会的说法,这年是他的本命年。

龚自珍的辞职,与彼时清廷上那些军国大事相较,实在是一件不值得记载的事件,但对于他本人来说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解放和解脱。他的好朋友林则徐早在一个月以前到达广州,开始了禁烟运动。他在林则徐出都时赠送了一方紫端石砚,这方砚深得林则徐的喜爱,后遭贬至新疆时也随身携带,并在砚后题写一首诗——“定盫贻我时晴砚,相随曾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风雪天山共往还。”而龚自珍本人在这一年所写315首《己亥杂诗》却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病梅馆记》也是这一年写的。这一年,他虽然官场失意,但情场却顺风顺水,谈了两次恋爱。

在龚自珍47岁(1838年)的时候,他的人生面临着重大的转折。他的叔父文恭公任礼部堂上官,按照官场规则,他必须避嫌。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回乡。这是明面上的原因,其真实的原因是他“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动触时忌”,加之其父岁数大子,1839年夏,龚自珍从京城辞官南归。据《己亥杂诗》的自注,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龚自珍的行程:四月二十三日出都,向同僚故友辞行,沿陆路南下;五月十二日抵达江苏清江浦,即淮安府境内,稍作逗留后继续南行,相继历扬州、镇江、江阴、秀水、嘉兴等地;于七月初九抵达杭州,在杭州逗留一段时间后,回到昆山县的个人住宅羽琌别墅;然后于九月十五日北上接眷属;九月二十五日抵清江浦;十月初六渡河而北,经曲阜,抵固安;十一月二十二日,偕眷属出都南归,于十二月二十六日抵昆山县。《己亥杂诗》大抵即作于这一往返行程之中。

辗转行程的同时,他的好友林则徐在虎门发动了销烟运动,史称“虎门销烟”,而龚自珍本人则在他的《己亥杂诗》中第87首中写道:

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蕆勋。

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这首诗作于当年五月中旬,诗中所提到的“横海将军”是指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东禁烟,将林则徐比作南天一柱,但与此同时,全诗也流露出对禁烟运动成败的担忧。据林则徐的《复札》中所说,龚自珍本人曾有意随自己南下共商禁烟大计,却并未成行,但龚本人却时刻关注林则徐禁烟大计,诗中所提到的“随符经”意在表明自己有禁烟的谋略,却无法施行。

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龚自珍出生在浙江杭州东城马坡巷,他的祖上曾随宋南渡,迁余姚,后迁杭州,并在定居,到了龚自珍祖父辈时,他的家已经是杭州一个书香门第、仕宦之家。

龚自珍的外公段玉裁是著名的汉学大家,老先生的学养和开明前卫的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少年龚自珍。龚自珍的母亲段训是他的启蒙老师,为龚自珍以后全面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龚自珍的爷爷、爸爸、叔叔都是省部级的高官。

早在少年时代,他受王安石的《上神宗书》的影响,立志要成为向王安石那样的大政治家,挽救大清王朝衰落的命运。然而在这之后的科考之路还是充满了艰辛坎坷。

1813年,嘉庆十八年,龚自珍赴京参加乡试,不幸落第。在之后十多年间,他连续六次参加会试,将自己最好的年华,辗转奔波在科考的路上,但成绩都不理想,早年“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如今连科场都过不了关。

而与此同时,由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西方世界不择手段用鸦片来掠夺中国财物,进而荼毒中国国民身体,从18世纪中叶每年的两百箱,增至到1838年4万箱,英国人从鸦片进入中国得到的税收就是国库收入的10%—20%。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且同时数以千百万计的民众饱受鸦片的毒害。

在这一时期,龚自珍曾前后所著《乙丙之际箸议》二十五篇,在这些文章当中,他认为清王朝表面的社会稳定和繁荣只是徒有其表,相反,在朝堂上君子皆去,小人独存,使得整个时代政治上、军事上没有才相、才吏、才将,各行各业也没有优秀的人才,原因是这个时代对人才的扼杀无所不用其极,人才一出,就成出上成千上万的无才之人督之、缚之、扼杀之。面对此情此景,龚自珍向统治者当头棒喝“起视其世,乱亦竟不远矣”。然而龚自珍的声音,统治者似乎还听不到。

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龚自珍参加殿试,取三甲第十九名,被赐同进士出身,是年38岁。七天之后的朝考,题目是《安边绥远疏》,在这篇疏中,龚自珍洋洋洒洒千字文,大抒以边安边、足食足兵的主张,据说考官读后大为赞叹,但却以龚的楷法不中程为由,不列优等,这也意味着龚自珍没有入选翰林的资格,后担任内阁中书,职责是起草皇帝的诏书和管理宫廷图书,只能沉沦在朝廷的最下僚,在朝堂外的走廊上徘徊。

此事对龚自珍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他于1832年以制钱千文购一字贴,这是他十三岁读书时老师所用之物,时隔二十八年再见此物,他不禁感慨,在撰写《跋某贴后》中写道:“余不好学书,不得志于今之宦海,蹉跎一生。……一生无困阨下僚之叹矣,可胜负负”。写完此文大醉,第二天酒醒后大哭一场。

据说龚自珍之后也确实有意要练习书法,然只练得三四行便觉朐中有不忍负此一日之意,遂放弃之。不过作为一种抗议和宣泄,他让家中妇女——女儿、儿媳、妾、宠婢都学练这种馆阁体。有一次,客人来他家造访,闲谈时说起此事,龚自然不禁自我解嘲:“今日之翰林,犹足道邪!我家妇女,无一不可入翰林者。”意在说明家中女性的馆阁水平之高。

按照清廷的规定,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向皇帝上折,然而,龚自珍并没有因为官职卑微放弃理想,他在《上大学士书》中提出改革建议,指斥时弊:自珍少读历代史书及国朝掌故,自古及今,法无不改,事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者,所轼者,人才必不绝于世而已……这些“说了也白说”的话只能让他越来越成为众人眼中的怪人。

45岁那年,正当盛年的龚自珍病倒了,想到了少年时外公的教诲:“努力成为名臣,为名儒,勿为名士。”不禁泪满衣襟,悲愤难耐,吐血不止。

离开京城,正值暮春季节,在回乡途中,他将自己所思所想写在纸上,投入一个竹框里,久而久之,“得纸团三百五十枚,盖作诗三百一十五首也”,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己亥杂诗》,在这些诗作里,龚自珍除了对自己前半生、著述、交游、家世、情感作了整理与回顾,以此告别前半生。

其中杂诗第一首写道:“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岁,先生续集再编年。

这315首诗中,有咏言诗、咏志诗、咏史诗、赠酬交游诗、爱情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清王朝的社会现实有过多地揭露。

北京出发时,龚自珍先后与吴葆晋、何绍基、刘良驹、桂文灿、丁彦俦等同僚故友别过,每次相别都有诗作。这些人都各有所业,遍及诗人、书法家、画家、经学家、金石学家、史地学者等各个领域。这是那个时代的精英。龚自珍之所以对京城有所眷念,这些精英显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故此,每一首诗也几乎都是由衷的感慨,富于人间气息,向我们展现了龚自珍出都时的那种难以排遣的心绪,雄奇而又苍凉。

梁启超曾经评说龚诗,是初读其诗,“若受电然”。这与其说是龚自珍的思想迷人,不如说是他的语言文字的风格迷人。在《己亥杂诗》并不全然是家国隐忧,里面还有龚自珍的三段情史,两段发生就发生己亥年,一段发生在遥远的过去。这类诗作近50首。

虽然龚自珍出身诗礼世家,但他却极力反对独尊儒术和宋明理学,主张尊情,认为只有真情实感才有生命力,也因此他的这些性之作便被当时很多人认为是“艳情诗”,就连今人在评价龚自珍时,也曾对他为一个叫灵箫的妓女写的30多首诗所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提出了批评。

的确,有个叫灵箫的女孩是他诗中多次提到的,这是他南下来到清江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名的风尘女子。诗人是这样写她的出场的:“大宙东南久寂寥,甄陀罗出一枝箫。箫声容与渡淮去,淮上魂须七日招。”东南各省寂寥已久,因一个女子而变得璀璨起来,这是何等的浪漫。最出名的当属这一首了:“风云才略已消磨,甘隶妆台伺眼波。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英雄迟暮的诗人已经疲于宦海,才略消磨殆尽,只沉迷于温柔乡中的女子。可是,女子生怕他将平生英气真的消磨一空,于是在梳洗的时候,特意卷上窗帘,引导诗人望着不远处的黄河。这首诗在很多影视作品被多次提及,此处不议。不过诗人毫无遮掩的将自己对灵箫的感情尽显于文字,这是何能的情感能让已经48岁的诗人如此神往和留恋呢?

诗人不介意世俗社会对他这段恋情的鄙薄,并任凭自己的心声于诗歌自由抒写中对灵箫的爱怜。在当代学者孙康宜看来,龚自珍对灵箫的感情是矛盾的也是纠结的,他与传统文人一样有着既渴望爱情又想极力摆脱的复杂心境,但同时又随时受传统的束缚,告诫自己要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毕竟受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多年,加之灵箫作为妓女的脱籍问题又很棘手。且自己现在又是一介布衣,所以他不能给灵箫许下承诺,只能选择暂时性离开。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二人最终因龚自珍帮灵箫脱籍并将其纳为妾而得以生旦团圆。

《己亥杂诗》是伟大的作品,但伟大是方方面面的,固然有关心民瘼、抨击时政,有悲天悯人、悟解人生,但如果缺少了这50多首绝代销魂的诗句,这种伟大是残缺的。

 龚自珍始终徘徊庙堂之外,他拼尽一生却始终未能进入权力的中心,当然距离他做名臣、当名儒的理想愈来愈远。但今天我们读龚自珍的诗,我们能看到一个距离我们180年苦闷灵魂的自白,我们能看出这个人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思想家、一个热爱生活并能向他的读者倾诉自己感受的人、一个时代的先行者、一个不懂得装睡的人、一个不甘遁隐尘世的方外人、一个具有真性情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联系他所处的病态的时代,身边那一群群复杂、扭曲、猥琐、焦虑的面孔,就知道这个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曾经承受了多少委曲与痛苦。

次年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00余年屈辱的的近代中国近代史拉开序幕。

1841年,龚自珍病故,享年50岁。

72年后,清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赏析
帝国将倾,他写了315首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龚自珍到林则徐与陆游
《己亥杂诗》第八十七首
林则徐和龚自珍“神交”昆山
跳出“三百年来诗文第一流”的身份,浅谈龚自珍的温文与多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