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9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注:

秋浦:唐池州(属安徽)有秋浦县,其地有秋浦水。

东大楼:即大楼山。在今安徽池州境内。

解读:

这组诗是李白晚年时期的作品。

李白一生,酷爱名山大川,他曾于天宝、上元年间,多次到过秋浦,足迹踏遍九华山和秋浦河、清溪河两岸,并留下数十首诗作,且名篇名作颇多。这组《秋浦歌十七首》就是其间最重要的作品。明嘉靖年间《池州府志》《贵池县志》记载了李白游秋浦的过程,并收录了这组诗。这组诗描写了秋浦的风物人情,抒发诗人伤时忧国的情怀。

第一首诗诗人坦露自己思念长安的情怀,不过诗人借助秋浦河这一表达情感的跳板,也是他情感的载体来抒发这种情怀的。

登高诗是古代文人惯作的体裁,只是写多了,难免千人一面,千人一腔,不过在李白的笔下,万物皆为他所用。所谓“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大楼是指大楼山。诗人忧愁时登上大楼山,说明此山是可以帮助诗人解愁的。

诗人在大楼山上“正西望长安”,颇有“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味道。“下见江水流”,江水给了诗人足以安慰,他与江水对话,并请江水“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也。

诗人本意是思念长安,怎么能请江水代他向扬州致意?因为江水流经扬州,而扬州为当时南北水路交汇处,是南方地区北上长安的重要通道,因之,“达扬州”实际上就是到达长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浦歌•其一》李白 |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唐诗极简史:29首巅峰唐诗,重温大唐盛世289年
全唐诗900卷(扬州诗局本)
品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看秋浦旖旎风情长卷
李白这首诗第一句重复3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韵律美
摘自《唐诗三百首》03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