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2 唐诗解读——李白之《从军行》(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

呼延将:呼延为匈奴四姓(呼延氏、卜氏、兰氏、乔氏)之一,此处指敌军将领。

解读:

盛唐时代,边塞诗的兴盛,固然与王昌龄、王翰、李颀等边塞诗人的推动有关,但写边塞诗却不是这些诗人的专利,而是那个时代的风尚,毕竟尚武是盛唐时代精神的体现。所谓边塞诗派只是后来文学史上的划分,并不是说当时的诗坛就有这么一个自觉的诗派,李白虽未划到边塞诗派,不能说李白就没写过,只是他太伟大的,像他的好朋友杜甫一样,他的诗作风格很难将其归为那一派。

在这首诗里,诗人突破了“成王败寇”传统英雄思维,倾心塑造了一位身陷重围、英勇杀敌的将领,虽敌众我寡、兵力悬殊,但他还是身先士卒,奋力突围,突破了敌人的包围,胜利地返回了大本营。字里行间展现塞外战场的血雨腥风,对边关将士的英勇卫国之举极尽赞颂之情。

“百战沙场碎铁衣”这是从将军所着铁衣入笔,回顾了将军身经百战的戎马生涯。仅此一物,多少次风餐露宿、多少回浴血奋战,漫漫无期的征战岁月,这一幅幅画面不断闪现在我们的眼前。此句简约蕴藉,涵盖了众多战役的情役,为全诗蒙上一层慷慨凄凉的悲剧色彩。

“城南已合数重围”诗人将读者的目光拉回眼前的现实,此时这位将军正面临着一场更为严峻的生死较量,他所率领的军队陷入了敌人的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战斗已经打响 ,沙场上呼声震天,将军身披碎甲,策马扬鞭,在一片混乱中捕捉战机,直取呼延上将的首领。“独领残兵千骑归”,突围是成功的,可改变不了战争失败的事实,“独领”二字写尽了将军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却写不尽他归来的心痛与悲凉,估计回去决不是君王的赏赐和百姓的夹道欢迎。但英雄顶天立地、舍生忘死的豪情无愧于英雄这个称号,尽管他是个失败的英雄。

用这样一首小诗,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写的是败仗,从败仗中尽显豪气,给人以鼓舞,也就李白能够驾驭得了。

悲剧给人以难以言说的震撼,战败自然是悲剧,但放眼望去一场战争又何尝不是悲剧呢?无论谁输谁贏,令人感动的从来都不是战争,而是战争中的人,李白这首小诗笔墨高度凝练,情节扣人心弦,全诗虽未提到将军的神情和相貌,但英雄的形象深深地留在读者想象的空间,字里行间没有给出主观性的评价,可诗人发自内心的敬重与崇拜充溢在读者的心头。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杀气最重的一首诗
李白很霸气的一首诗,尽管只有短短的28个字,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清从军行》李白唐诗鉴赏
韩毓海:李白《从军行》
文史漫谈:李白《从军行》赏析
李白最霸气一首诗歌,上下五千年无人能比,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