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失的上巳节

上巳节曾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它起源很早,文化底蕴也很浓厚。“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上巳节期改为农历三月三日。它起源于远古时期举行的辟灾驱邪的'祓(fú)楔(xì)’仪式。汉魏以后,娱乐的色彩日增,并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祓禊古义渐趋淡化。”(林永匡王熹《中国节令》)

上巳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两个明显的变化。首先,它的时间被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而不管它是否是第一个巳日了。其次,上巳节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仲富兰《节日里的中国》)

上巳节俗最大的特点是离不开水,所谓的“祓禊”,“祓”是除恶的祭礼,而“禊”指用水来清洁洗涤。古时人们去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故“祓禊”也就是通过自洁而去灾病的仪式。只不过到了魏晋时期,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等内容。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梦梁录》卷2)正如引文中所说,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要数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举行的兰亭之会了。会上,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就了被后人赞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这首《丽人行》中所描写的也正是唐代上巳节仕女出游的情景。虽然举国欢庆,但是唐朝时的上巳节已经今非昔比,基本成了一个踏青郊游的日子。

上巳节还有吃五彩蛋的习俗,人们在上巳节这一天先将鸡蛋、鸭蛋或者鹅蛋煮熟,染上各种各样的颜色,再将彩蛋和枣放到水中,让其顺流而下,人们在下游各守一处地方,蛋和枣漂到谁附近,谁就取食。在中国民间,卵喻怀孕,是婚配的象征;枣子寓意早生贵子。上巳节吃五彩蛋的风俗,反映了当时人们祈求婚姻美满、早生贵子的美好愿望。

值得一提的是,农历三月三也是道教一个重要节日。“在道教的神仙系统中,王母娘娘是全真道祖师,也是天宫中所有女仙和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她是保佑婚姻和生育的神。道教认为,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诞辰,每到这个日子,王母娘娘都会举办蟠桃盛会,各路神仙也都会赴瑶池贺寿。”(陈玉新主编《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那么上巳节是如何消失的呢?李一鸣先生在《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一书写道:“经过汉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节的巫术色彩逐渐转淡,像祓禊、求子、招魂这些习俗西汉时期还比较多,到魏晋的时候就逐渐消失了。”“随着上巳节的节俗只剩下春游这一项,那它作为一个固定的节日的必要性也就逐渐地消失了。到了唐宋以后,上巳节就逐渐地融入到了清明节里。”也就是说,由于上巳节和清明节时间相近,宋代以后,上巳节和清明节慢慢融合,界限已不是那么清楚了。再后来,上巳节慢慢融入了清明节,使得清明节有了踏青、郊游的习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博士:农历三月三究竟是情人节还是鬼节?
传统节日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的传说和习俗
司马相公的空间 [http://1010573034.qzone.qq.com]
一年春色又杨花:清明、上巳时节的习俗流变
农历三月三,上巳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