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

在中国历史上,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政治联姻,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广为人知的如王昭君、文成公主等,她们远赴异域,为民族团结和民族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和亲公主看似表面风光,实则生活极其艰辛,承受着无法想象的困难和屈辱,而为促成乌孙与汉朝结盟而毅然远嫁的西汉细君公主就是她们中的一位。

细君公主并非汉武帝刘彻的女儿,而是从小就失去父母的孤儿。其父江都王刘建于公元前121年企图谋反东窗事发,自缢身亡,他的妻子因同谋被杀。细君因年幼得到赦免,被养育在宫中。

当时,汉朝与匈奴战争不断,汉武帝想联合乌孙国(位于今伊犁河上流流域)一起抗击匈奴。恰巧乌孙国也正主动结交于汉朝,遣使献马并提出求娶大汉的一位公主为妻。张骞向汉武帝提出和亲的建议,汉武帝答应了。但汉武帝舍不得送自己的女儿去那偏远蛮荒之地,于是,美丽的刘细君便进入了他的视野之中。于是,元封六年(前105),汉武帝封细君为公主,将她下嫁给乌孙昆弥(乌孙首领之号)。正值芳龄的细君公主无论如何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成为“西域和亲第一人”。细君公主带着大汉公主的光荣头衔,启程前赴乌孙和亲了。送亲和陪嫁的队伍当然极为庞大,仪式隆重,十分风光。其中包括了使团成员、保卫人员、侍从人员,达数百人之多。至于物品方面,除了公主所用的各色衣物、用具外,还有随行人马的粮草和日常用品,以及汉廷赠送给乌孙的诸多礼物,足足装了上百辆马车。

细君公主和亲乌孙,自然满足了乌孙昆弥的虚荣心。但纤纤弱质的细君公主却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困难和考验,如饮食习惯、气候变化以及复杂的宫廷斗争。而乌孙国国王已经七十多岁,年龄足可以做她爷爷,与她极不相配。这些都让细君公主感到了莫大的痛苦。心灵上的寂寞加剧了细君公主的忧愁和对家国的思念,她在《黄鹄歌》中写道: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汉武帝“闻而怜之”,但也只能诏令使者每年给公主送些帷帐锦绣等汉地物品,以示关怀。老昆弥去世后,根据乌孙习俗,公主将再嫁继承人昆弥之孙军须靡。这是草原上习以为常的收继婚风俗,但却违背了中原的伦理道德,细君公主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上书汉武帝希望返回中原。汉武帝下诏好言抚慰公主,希望公主以大局为重,“从其国俗”,早日实现“与乌孙共灭胡”的大计。细君公主无奈只得遵从乌孙习俗,下嫁军须靡。

太初四年(前101年),在乌孙生活了五年之后,细君公主抑郁而终。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对大汉王朝联合乌孙共拒匈奴虽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对于细君公主本人来说却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和亲,并没有后人所认为的那样伟大和美妙,反而隐藏着复杂的权力争夺与肮脏的政治交易;表面上看来是慨然和亲的女子们,大多并没有真正的救国救民高尚情操,只是出于无奈甚至被迫,因为无论她们出身是高贵还是低贱,与强权者相比,仍然不过是弱女子而已!”(芮传明《异域和亲悲喜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女侍二夫:嫁完爷爷嫁孙子,这位公主凭美貌征服两代君王
史上最幸运的和亲公主,年逾七旬生还大汉!
她贵为公主,却先后嫁爷孙二人,后写下一首悲愁诗,皇帝看后流泪!
《汉魏六朝诗选》第五首《悲秋歌》
[资料]西汉最伟大的和亲公主——江都翁主刘细君 - 老怪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谒细君公主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