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蹉跎岁月 | 记忆深处的那片橡胶林


本文作者1969年自新华路长新中学初中毕业。隔年5月赴云南西双版纳劳动锻炼整整十年。返沪后在上海申港电气有限公司供销科工作。本文老照片提供 | 石莉芬

蹉跎岁月年代的作者

1970年5月24日,我们告别校园,含泪挥别父母,背着军绿挎包,乘坐绿皮火车数昼夜抵昆明,再乘坐军用卡车胆战心惊地在盘山公路上昼行夜宿将近一周,到达西南边陲的云南军垦西双版纳小勐养农场关坪分场十连。

青春的歌——当年云南十连上海女知青的合影。前排左起:徐国蓉、邹黎明、姚洁喜、金翠琴;后排左起:石雅芬、王云娟、石莉芬。   

开始时那种盲目兴奋过去之后,环视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动地逐步适应。当时真没有想到,在那里一呆就是整整10年!

关坪农场七、八、九、十连撤销后,我们成建制地并入位于橄榄坝的东风农场二营四连。连队派给我的新工作岗位是割胶工。所谓割胶就是在橡胶林里采集天然的橡胶树汁,当时还没有人工合成橡胶,天然橡胶在我国的需求量很大,是一种重要的民用和军用物资。

作者1975年在西双版纳橡胶林中割胶劳动。    

每天清晨,我们挑着两个空胶桶进入橡胶林。用胶刀(割胶的专用工具)在橡胶树上划开一条口子,树干里就会有白色的胶状液体流出。耐心收集满两桶后,就要挑下山去。对于我们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年轻人来说,挑着扁担走很远的路上下山坡是很吃力的。装满橡胶的桶很沉,每次把橡胶挑回去都累得气喘吁吁……。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气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树林里有很多昆虫,特别是那些爬行类的大虫子。我是近视眼,那时候割胶时总戴着一副深紫红框眼镜。有一天,我正低着头在胶林里穿行,突然感觉脸上被蒙了一层薄薄粘粘的丝网,我马上意识到自己撞上蜘蛛网了,下意识地摘下眼镜赶快用手去抹脸,想把蜘蛛网从脸上抹掉。可是这蜘蛛网的丝又粗又粘拉也拉不掉,吓得我气都喘不过来……,再抬头一看,蜘蛛网的主人 —— 一只拳头大的蜘蛛,正顺着蛛丝,面目狰狞、张牙舞爪地朝我蠕动过来!它把我当成猎物了,急得我大脑一片空白……,紧张之中下意识地舞动双臂、摆头,我还是挣脱了那张巨大的蛛网……,惊出了一身冷汗。事后想起真是心有余悸,被毒蜘蛛咬一口不亚于毒蛇咬一口呢。事情过去了那么久远,那惊悚的一幕依然仿佛就在眼前,还是令人后怕不已……

割完橡胶后在河边清洗的喜悦     

热带雨林闷热潮湿,一天割胶下来,总会出很多汗。有一次我把锄草用的锄头挂在树上,然后收工下山了。二周之后等这一片橡胶林又开始锄草时上山再去取用时,却没有找到我的锄头……。仔细四下搜寻,发现锄头的金属部件还在橡胶树上挂着,而木柄都已经被大黄蚁啃完了!后来大家分析,一定是木柄上浸满了辛勤劳作的汗水。大黄蚁需要补充盐分,所以就把木柄给吃了……。想想蛮有意思,这小故事我一直记忆犹新。

日复一日的劳动使我原先学生般单薄的身体变得越来越结实,渐渐变成了一名劳动青年。由于我勤奋劳动,对工作认真负责,每年都被评为连队的先进生产者;荣获过营级、团级先进奖励。这些荣誉称号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光荣和自豪……。即使现在回想起来,还会不由得浮现会心的微笑……

2014年,作者(左一)和石雅芬(右一)双胞胎姐妹回到当年的农场,看望原四连战友嫁给连队老职工已退休的上海女知青(左二)和其丈夫(左三)。     

现在我们过着好日子——子女成婚,身体健康,吃想吃的、做想做的,还有足够的时间不时地到国内外旅游,和当年一起同甘共苦的战友们经常聚会回顾以往。               

静下来时,也会回忆自己年轻时候那十年的青春岁月……,回忆中有苦有乐、有喜有悲,那是我们人生难以替换的精神财富啊……

西双版纳漫山遍野人工种植的橡胶林      照片提供 | 云南省旅游局

记忆深处的那片橡胶林,阳光从树枝间斑斑驳驳地投射在地上。而树叶被阳光辉映得緑油葱葱,树干上满是刻痕,新鲜的刻痕中汩汩流淌着胶液。树下的少女,正坐着小憩,她做了一个美丽的梦,这个梦一直延续至今……

知青系列油画品读

《知青系列-卫红》油画 作者 | 王国斌,河北人,1974年在河北深泽农村插队。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师大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忧伤的歌声

王国斌

 “当代人”看待过去的一幕幕历史事件,虽然比较客观但有时很冷漠。文革那段黑暗的历史时期造成了许多人间悲剧,那个时期许多事件是荒唐、疯狂和违背人性的。但历史的距离反而产生了美感,那种真实的痛苦和激情恰恰就是一种很沉重、悲凉的美。我们对过去的赞美,有时却是为了抑制和治疗内心深处无语言表的忧伤和悲哀。当年知青响应国家号召,红旗漫卷,战歌昂扬,带着浪漫主义的革命理想和激情,“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但现实很冷酷、残酷地粉碎了无数个青春的梦想。他们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试剂纸,留给他们的是难于忘却的回忆和伤痛。我作为一个知青,内心还潜伏着青春岁月那种燃烧的激情和悲伧。一个个鲜活的少男少女,不畏艰难,为了理想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我在画面中还原了记忆中那有些荒诞却真实发生的情景,有一种悲剧和辛酸的效果。靓丽的青春、女性的柔美又走进那个时代的“荒凉”和“寒冷”中。知青时期那种含着罪恶感的声音又悄悄拽着我的画笔:青春的牺牲和浪费究竟是为了什么?让青春之歌饱含我的泪水、我的生命化成光影色彩在画布上流淌,是我做为一个艺术家用现实主义的写实表现手法对那段历史时期个体生命的解读和思考。我希望作品既真实又不失浪漫情愫。中国知青,作为悲剧的角色,不仅仅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文物。我期望我的知青作品能穿透时代的距离,串联我们已散去很久的记忆碎片并纪念歌颂美丽的青春。虽然政治不愿正视和重视,但知青那种年轻生命中纯真、坚强的信念,对民族的责任感和青春豪情会永远闪耀在中国历史的片段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橡胶林与知青记忆(下)——云南行(十四)
在西双版纳看见橡胶林很感慨:知青们留下孽债,更留下亿万财富
美丽的西双版纳
一组油画 油画中最美的女知青
版纳留痕——云南农场十年知青生涯
孽债 (叶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