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求头炷香,但要看“打鬼”


有媒体报道,有人为了抢在正月初一这天于雍和宫求得头炷香,不顾天寒地冻,提前几天去排队,据说是为了祈得佛祖的保佑,至少沾个仙气、得个福气。很多所谓的“善男信女”们,早早地就向雍和宫集结,导致雍和宫大街人满为患,交通瘫痪。结果宗教协会的领导告诫,佛教并没有一定要抢烧头炷香的说法和规矩。

  
农历正月初一到雍和宫烧香礼佛的人们

众所周知,雍和宫虽为寺庙,但因为这里出了两位清朝皇帝,且于乾隆年间改为清政府管理喇嘛教事务中心。所以,雍和宫里举办的宗教活动,除了遵循藏传佛教的程序以外,多与历史政治色彩有关。因此,农历正月初一日,并无民间的传统庙会。

但是,作为藏传佛教的寺庙,在农历正月三十日(小建为二十九)要举行“演鬼”、二月初一日早晨要“打鬼”。此活动巡例为庙会期。

雍和宫“打鬼”表演 , 摄影  秋之蚱蜢

“打鬼”一语,是汉地民间的俗称,喇嘛称为“部勺”,又叫“跳布扎”。“跳”是汉语,舞蹈之意;“布扎”是蒙语的译音,伏魔去祟的意思。黄教的所谓“魔”和“祟”,是指当时依仗权势反对佛教的贵族和异教徒。“跳布扎”是黄教利用宗教的大型乐舞剧,向异教徒大示威,所以演出时要作出种种愤怒可怖的表情,使邪魔外道慑服。

喇嘛打鬼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传说:

一说,西藏某王欺压百姓,百姓不堪其苦,便以跳神诱请藏王观赏,众百姓遂刺杀之。为了纪念,每年循例举行“跳布扎”。

一说,乌斯藏地方有一石屋,久为邪祟所居。白日抢夺人们的食物,夜间尤甚。该地喇嘛便戴了面具,扮成诸天神、护法,进入石屋将魔鬼捉住痛打,石屋之祟被驱逐一空,所以称之为“打鬼”。以后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以求一年的吉利平安。   
  

雍和宫“打鬼”表演,  摄影  秋之蚱蜢


一说,“唐时西蕃某王”(就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毁灭佛法的恶王“朗达尔玛”)系吐蕃(音波)著名的宗教贤王克黎可足之弟。唐开成三年(838)朗达尔玛杀其兄,自立为赞普(国王)。即位后,一反兄长所为,肆意灭佛、焚经拆庙、驱逐僧侣,以至吐蕃佛教顿衰。

当时,吐蕃有个被驱逐的僧人名叫“拉隆巴勒多吉尔”,为了重新弘扬佛法,决心将朗达玛尔杀死。于是他将一匹白马涂成黑色,自己穿上一件黑面白里的大袍子,暗藏一把短剑,跑到布达拉宫附近,跳起舞来。朗达玛尔听到群众的喝彩声,不知是计,命令他进宫表演,拉隆巴勒多吉尔进宫后,拉开舞步,满场跳跃,当他接近朗达尔玛时,突然抽出短剑刺死了他。

宫里顿时大乱,他乘机跑了出来,跨上马,渡过滚滚的拉萨河,涂成黑色的马经河水浸洗又恢复了白色,同时他将黑袍反穿过来,成了白马白袍。待朗达尔玛的卫队赶来时,已经找不到黑马黑袍黑人,拉隆巴勒多吉尔获胜而去。暴君死后,吐蕃佛教又兴盛起来。

五台山“跳布扎”表演


后世,喇嘛们称拉隆巴勒多吉尔所跳的舞为“黑衣舞”。据藏文佛经所载,“跳布扎”形成于喇嘛教。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降服“邪道”及拉隆巴勒多吉尔刺杀恶王朗达尔玛,西藏、青海、蒙古等地的喇嘛庙,每年都要举行“善愿日”佛事,同时跳“黑衣舞”,以示庆祝。到清康熙五十九年传到北京的黄寺。随后,雍和宫每年都要举行“跳布扎”的宗教仪式。

是日,在雍和宫法论殿,宗喀巴圣象前,广陈供养,大型蜜供、面鲜、套饼、鲜果,摆列齐楚,设三面“Π”字形的馒头桌子,燃灯数百盏。东西两条供案上,满布“八令”面做的“满扎”(宝塔)。

下午一点,鸣角招集众喇嘛上殿。随后,住持喇嘛登上设在佛对面的“替僧宝座”,盛大的“善愿日”法会就拉开了序幕。
 
雍和宫“打鬼”表演, 摄影  秋之蚱蜢
唪(音讽 fěnɡ)经、奏乐后,即在天王殿前跳布扎。此是大型乐舞剧,共分十三幕:

第一幕:“跳白鬼”。四名扮演白鬼的小喇嘛,从天王殿跳跃而出,随跳随扬白土子,让观众四散躲开。然后旋风般的狂奔乱舞。这一幕表示人间有了魔鬼,阴风乍起时的景象。

雍和宫“打鬼”表演,摄影  秋之蚱蜢

第二幕:“跳黑鬼”。四名扮演黑鬼的喇嘛,在急骤的鼓乐声中从天王殿跳跃而出,与白鬼合舞。这一幕象征人间黑云翻滚、预伏凶兆。

第三幕:“跳螺神”。四名喇嘛突然从天王殿跳进舞场,与白鬼、黑鬼合舞。这一幕表示,佛祖要伏魔去祟,解救众生,水族动物亦为之欢呼跳跃。

雍和宫“打鬼”表演,摄影  秋之蚱蜢

第四幕:“跳蝶神”。扮演者有时四人、有时八人,间杂在白鬼、黑鬼、蝶神之间翩翩起舞。这一幕表示,佛祖要伏魔去祟,连花丛中的蝴蝶也欢快飞来,迎接胜利。
 
第五幕:“跳金刚”。四个扮演者象征狮头、犼头、象头、夜叉头。他们一上来,其他鬼神立即退下。这一幕预示佛祖派来四员大将,将要向魔鬼开战。

第六幕:“跳星神”。最多用28人,扮成二十八星宿;最少4人,扮成“四星神”,与四大金刚起舞,表示魔鬼势力难除,佛祖又派来了天上的星宿助战。

雍和宫“打鬼”表演,摄影  秋之蚱蜢

第七幕:“跳天王”。演者扮成四大天王,威风凛凛地与在场的金刚、星神齐舞。表示佛祖又派来了神通广大的干将来指挥作战。

第八幕:“跳护法神”。护法神即大威德金刚一类的欢喜佛,但不裸体。16名护法神从天王殿结对舞蹈而出。这时跑出一个扮演魔鬼化身的梅花鹿跳来跳去,钻进群舞的行列,场上所有的神佛团团围着梅花鹿跳来跳去,表示对魔鬼展开了一场包围战。

雍和宫“打鬼”表演,摄影  秋之蚱蜢

第九幕:“跳白度母”。“白救度母”上场与群神合舞一阵后,将身一摇,随从天王殿里跳出12个化身,把梅花鹿层层包围,不一会儿梅花鹿突围逃走。预示着要打一场追击战。

第十幕:“跳绿度母”。“绿救度母”的装束与白度母完全一样,只是颜色为绿色。她们上场后,唢呐忽紧忽慢,鼓声时紧时歇,用乐声和舞姿表现寻找梅花鹿的去向。
 
第十一幕:“跳弥勒”。扮演者7人,在舞蹈中梅花鹿又出现了,这时弥勒加上金刚、星神、天王、度母、护法神、螺神、蝶神,共80位围着梅花鹿起舞。最后,将梅花鹿捉住捆绑起来,表示魔鬼已被生擒,大战告捷。

雍和宫“打鬼”表演,摄影  秋之蚱蜢

第十二幕:“斩鬼”。所有喇嘛高声诵经,另有两个黄衣喇嘛抬来一个大木匣,上面躺着一个用面捏成的裸体男子。说这就是梅花鹿现出的原形。此时鼓乐齐鸣,钟声大作,众演员一齐起舞。扮成金刚的演员举起利斧,把面人的脑袋砍下。表示危害黄教、残害众生的魔王已被正法。

第十三幕:“送祟”。恶魔被诛,佛心大快。这时由两个喇嘛把法论殿佛前的三角箱抬来,弥勒做法,把魔鬼的灵魂收聚于箱中,送往佛祖释迦牟尼处献俘。随后,众喇嘛在鼓乐声中走出昭泰门将面人火化,象征魔瘴已被消灭,取得胜利。

雍和宫“打鬼”表演,摄影  秋之蚱蜢

次日(二月初一),凌晨佛晓,全庙的喇嘛列队出庙,环绕寺墙一周,谓之“绕寺”。表示清查魔王潜伏在民间的党羽,来个“清乡安民”。

  
清代,雍和宫的打鬼是皇帝主持的,由当时的步兵统领衙门具体主办,甚至跳布扎用的袍褂均系宫廷刺绣。打鬼前夕,天王殿前就要搭好看台。有时皇上亲临观礼。

其他王公大臣也都穿着礼服,挂着朝珠,翎顶辉煌地赶来看热闹,场面十分隆重。

民国初年的打鬼,由蒙藏院具体承办。仪式虽逐年从简,但基本上沿袭清制。看打鬼的已经成民间的新春习俗。

五十年代初,雍和宫内部进行修缮,演鬼、打鬼活动随即停止。1957年再度恢复,只是作为宗教舞蹈艺术观摩而举办的。参观者多系被邀请的各单位,列队前往,秩序井然。但赶庙出售春节“耍货”吃食的商贩均不得在庙的外院出摊,只能在雍和宫大街和国子监东口一带营业。六十年代以后,打鬼即成为历史轶闻。

当然,现如今(正月三十日)去雍和宫看打鬼,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千万别忘了,农历的二月初一日,还有一场隆重的“绕寺”法会,也是很值得一看的。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忆京城——雍和宫庙会
【京城旧影】寻找消失的老北京过年影像
《读书》新刊 | 张临希:“打鬼”:北京的狂欢记忆
曾经的帝王行宫——五台山菩萨顶
雍和宫喇嘛
雍和宫打鬼话古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