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人怎样过端午





宋代物质生活比较丰富,民风也比较醇厚,因而节日也每每过得喜庆酣畅。比如每年的端午节,就过得比任何朝代都热闹。
宋代的端午节不仅局限于五月初五这一天,而是从五月初一一直过到五月初五。初一至初四,大街小巷处处就有着叫卖端午“节物”的人。何谓“节物”?就是叫卖桃枝、柳枝、葵花、蒲叶、佛道艾等物品。这几天的叫卖,是一种先声夺人之渲染,更是一种推波助澜之助兴。五月初五,便到了端午的高潮。

初五这天,人们把“节物”陈于门首,用茶酒供养着,举行系列祭祀活动和其他活动。大诗人苏轼当年就和弟弟苏辙及众好友参加了端午祭祀,并摆酒宴庆祝。

这一天,人们还要沐浴,《岁时广记》引用《琐碎录》写道:“五月五日午时,取井花水沐浴,一年疫气不侵。俗采艾柳桃蒲揉水以浴。”


宋人的端午节,最为普遍的是吃粽子。《岁时杂记》载:“端五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除此之外,宋人还会食用香糖果子、白团、紫苏,饮蒲酒等。“香糖果子”,是将菖蒲、生姜、杏、梅、李子、紫苏等,切成丝,以糖蜜渍之而成。“菖蒲酒”,是用菖蒲浸制而成,“以菖蒲或缕或屑泛酒”。

 宋人吃的粽子花色品种丰富,形状和内馅都有很多创新,甚至还出现了“蜜饯粽”。苏轼就有“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的诗句。在宋代,甚至连煮粽子的水也和以前不一样。宋人将艾叶烧成灰,和水共煮,这样煮出的粽子呈金色,故有“角黍包金,香蒲切玉”之说。端午的粽子用彩色的新丝线包缠,置于金色的盘子中,很是考究。北宋欧阳修词云:“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小说《水浒传》中的端午描写得也很热闹,比如第十二回写到杨志被发配到大名府,受到梁中书的器重:“......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弦管笙簧,奏一派声清韵美;绮罗珠翠,摆两行舞女歌儿。当筵象板散红牙,遍体舞裙拖锦绣。消遣壶中闲日月,遨游身外醉乾坤。’”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这庆贺端阳的家宴,是多么的繁复而有韵致,景象何等壮观!物品何等丰盛。书中所“蕤宾节”,即端午节。依当时节俗,须在天未亮时,将艾草、石榴等绑成束插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编为“人形”,或干脆饰成“张天师”像。将艾剪成小虎,或在所剪彩虎上黏艾叶,戴在头上避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这次过端午节,蔡夫人推荐杨志押送生辰纲,引出了智取生辰纲,这个端午节拉开了梁山壮大发展的序幕。
宋人皇宫中过端午节更是隆重。端午之日,宋廷六尚局精心制作的红纱彩金匣里,早已装好人工捏制的象形物,有蛇、蝎等五种毒虫,每个毒虫都被降服它们的葵、艾叶等围绕,示以祛灾消祸。

节日当天,皇帝会赏赐后妃及其身边宫人太监们香囊、香坠子以及软香。官员们上朝可以穿轻便的纱服,学士院也照例给皇帝、皇后及嫔妃写阁帖,讴歌一番。

北宋末年的风流天子徽宗,每年的端午节,排场都很大,参军色(主持人)便会手执竹竿上场“致语”,还引领杂剧色山呼万岁,“勾”了一段“大舞曲”后,端来下酒菜肴及各种粽子。在琵琶的独奏声声中,徽宗带头吃下了第一只粽子,接着是宰臣吃粽饮酒,乐部跳起“三台舞”。然后,“竹竿子”会“勾”出一队“屈原”,二百多人头戴“峨冠帽”,手持一束菖蒲,异口同声吟诗诵词,甚是壮观,煞是热闹。 


为了过端午节,宋朝官府还给工作人员放假,俗称“解粽节”。陆游诗中故有“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粽”的诗句。

宋人端午节赛龙舟非常盛行,连皇帝老爷也参与进来了。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皇帝亲自到临水殿,观看金明池内的龙舟竞渡的情景:“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皇帝坐在大龙舟上,观看几十艘小龙舟敲锣打鼓地划向锦标,夺得锦标者便向皇帝“山呼拜舞”。


由此看来,大宋花样繁多的端午过法,的确让人神往。而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等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杨远建‖同题端午节楹联作品选评
历代诗词中的端午,写尽古今端午风俗
鄂州市楹联学会“端午节”同题联作展示
楚湘特色文化群第二十五期有奖征文
书画中的端午
端午诗词20首:门前艾蒲青,江上鱼龙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