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哲学中的文献学问题

殷曼楟

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现今,在艺术哲学这个领域下讨论文献,我觉得需要从两个问题开始考虑,其一是艺术哲学的问题域是什么,哪些文献可以进入这个范围?其二则是我们如何看待不同文献资源之间的关系,一种文献整理工作试图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首先,确定艺术哲学的问题域,对于文献整理来说是基础性的。

“艺术哲学”的说法19世纪就有了,但直到今日,我们对于它的问题域仍是不那么清晰的。这首当其冲要面对的便是艺术哲学与美学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对哪些文献可纳入到“艺术哲学”的判断。尽管理论上我们都明白一个确定清晰的问题边界是展开文献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但恰如艺术哲学这样的领域所呈现的状况那样,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明确”往往是由于某种理所当然的印象。但一旦追溯那个问题的历史源头及其发展状况,一旦我们注意到在一个宏观背景中,它与其他问题在覆盖范围上的交叉与重叠,这种印象就会打破。比如,从历史发展而言,“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如何演变为了我们现今都很熟悉的艺术定义问题?早期对“艺术是什么”问题的回答中是否包含了从“艺术本体论”角度的回应?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在对文献的爬梳和辨析中才能厘清。进而,诸如艺术定义、艺术本体论这类的问题才能在现今语境下基本确定下来。我们在此基础上判断相关基本文献可包含哪些。同样面临此问题的,小则如模仿与再现的关系;大则如艺术哲学与美学的历史渊源所带来的文献范围划定上的困难。

研究者对此的通常态度是:由于研究对象上的差异,艺术哲学不同于美学。从美学角度说,自鲍姆嘉通创立美学学科开始,关注的就是对人的感性能力、尤其是对美感的研究。因此,其核心问题是以“审美”为中心的审美属性、审美经验、审美判断、审美价值等问题,美学并不只关注艺术,它也关注自然与其他文化对象。[1] 而从艺术哲学角度说,艺术哲学“指的是那些与艺术有关的哲学问题”[2],其核心问题主要是确定艺术是什么,以及艺术价值评判标准等等[3]。并且,这些讨论并不以审美为中心,它同时也要处理情感、道德、意义、语境、认知等问题,这些话题早已超出了审美范畴。一个明显体现此状况的现象是,在当今艺术定义、即为区分艺术与非艺术所设定的方案里,审美经验方面的影响力在显著降低。

【图1】Tiger C. Roholt, Key Terms in Philosophy of Art, London & New York: Bloomsbury Academic, 2013.

【图2】Darren Hudson Hick, Introducing 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 London & New York: Bloomsbury Academic, 2017.

上述对艺术哲学与美学的一般性区分是合理的。不过,我们仍需承认历史中,这两者所讨论的问题确实经常交织在一起,并因而造成了文献上的重叠,以及艺术哲学相关文献选择上的困难。从历史上看,虽然西方前现代时期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艺术”,但许多对绘画、音乐、诗歌的相关评价确实与人感受美的能力、以及对象能够激发这种审美愉悦的属性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古代文化中,亦有用秀美风格、或更宽泛的“美”来品评人物、音乐、服饰、美酒等等的情况。正是这种传统让巴托神父在18世纪提出“美的艺术”时,选择了两个标准来界定其本质:摹仿自然与提供审美愉悦。这种现象时至今日依然可见,就如《美学百科全书》中,我们所了解的绝大部分与艺术哲学有关的一般性问题都出现在这本文献中。就此而言,学者往往将“艺术哲学”与“美学”置换使用、乃至文献选择重叠的情况是应该承认的。就比如维特科夫尔在说到艺术理论“不应和美学相混淆,因为艺术理论不是艺术哲学” [4]时的情况那样。

但是,为了明确艺术哲学的问题域,我们在承认上述复杂状况的基础上,仍需要梳理出艺术哲学问题发展史上的什么机缘让我们得以在现今有理由对“艺术哲学文献”划定相对清晰的范围,这意味着确立艺术哲学的理论目标及相关基本问题。从18世纪美学确立以来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需要注意到两个节点:其一是欧陆哲学中,自谢林、黑格尔以来的艺术哲学的发展;其二是20世纪英美艺术哲学的发展。从前一个发展方向来看,尽管康德在对艺术与天才的分析中,已经超出了纯审美愉悦的视域,但更明确的让艺术超出审美经验的限制,置于一种形而上地位的则是谢林与黑格尔。从他们及其后这一方向的理论规划来看,确立艺术哲学,是为了将艺术与宇宙精神、绝对精神、或是更普遍的一般哲学目标统一起来。而在20世纪英美艺术哲学的发展中,受语言分析及实用主义方法的影响,则发展出了另一种并不依附于形而上哲学的方向。并且,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明确了艺术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虽然对于艺术而言,这些提问久已有之,但现在它们则获得了更精确的规定性,并在新的问题意识下得到讨论。

这些问题一般包括:艺术定义(艺术本质)、艺术价值、艺术本体论、再现、表现、审美与形式、独创性、想象力、艺术理解、艺术意义、意图与阐释、艺术与情感、艺术与道德、艺术与社会、艺术语言、艺术终结、艺术与真理[5]。这些问题所运用的理论资源多有交叉,同时,亦有从门类艺术角度介入上述问题的状况。审美经验与审美价值的相关问题在艺术哲学之下当然有重要地位,但相对于美学而言其范围也极大收缩了。

其二、我们应该将艺术哲学中基本问题的确立视为呈现问题、而非一劳永逸地获得答案的结果。恰是在一个问题的内在张力中,文献具有它们的价值。

尽管艺术哲学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尽管历史演变下来,它明确了一些艺术基本问题。但艺术哲学本身并非一个独立而稳定的领域。从研究方法上说,它的研究方法与解释框架是在不断扩张的,语言学、图像研究、认知理论、话语理论、现象学,形式分析、艺术社会学、精神分析理论等各种解释模式都体现中艺术哲学的阐释中,并体现出一个基本问题的理论目标及解释方案设定上的变化。而且,艺术哲学与通常哲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总是需要面对具体艺术作品与艺术过程。这样,它所处理便是语境之下的研究对象,就如马戈利斯所理解的艺术作为文化实体的理解那样,无论是不同形态的门类艺术,还是一个研究者试图去回答的艺术哲学的基本问题本身都是随文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与冲突也同样会呈现在对一个基本问题的理论目标及解答方案之中。就此而言,文献的价值便在于呈现差异、呈现出不同差异观点的碰撞与沟通,而不是提供一个正确答案。

格拉西克认为,“当我们有意识地审视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的假设和学说时,哲学问题就出现了”。[6]确实,一个基本问题、以及从不同研究方法出发来试图回答该问题的文献会提供对该问题多角度的比较。

一则,文献之间的对话有助于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清晰定位。比如,就“艺术定义”这个问题,一个人提问的出发点是什么?研究者是想解决什么目标、或是潜在地想要实现什么意图?它与其他相近问题——如“艺术是什么”——有什么延续与演变?这背后是否会暗示了研究者一种理解问题的特定逻辑与理解框架?在清晰面对了上述问题后,我们是否能更确切地在一个思想史与结构语境的脉络中定位自己切身关注的是什么?我觉得,在深入比较与梳理基本问题的基本文献后,我们会对一个问题展开的特定逻辑有清楚把握,并让我们对沿着此逻辑而发展的艺术趋势有一种可能的预测——这是基于文献而能够获得的理论前瞻性。

二则,基于上述理解,我认为确定艺术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概念很关键。诸如艺术定义、艺术价值等这类问题久已有之,并不断在语境变迁与新形势之下生成自身试图解决的新目标、新的提问方式、以及新的解决方案。这是艺术哲学的基本问题至今仍会具有活力、并难以回避的原因。它不但让研究者能够聚焦于其研究对象,不会轻易因各种跨学科方法的冲击而迷失,而且也有利于更具指向性的在新情境与新方法的激发下更新自己对基本问题理解,或是挖掘出新问题。

因此,艺术哲学的文献应该是对一个问题的争执不断得到呈现的场所,是让问题的不同面向逐步变得清晰的场所,是试图让读者在研读与比较中明确自身的问题意识、形成自身判断与立场的场所,它也是读者在该过程中确立自身就一个问题的思考方向的场所。这意味着文献整理者与阅读者不必执着于选择某一种价值或解释框架。实际上,由于现今筛选下来的各种阐释其实都经过了一代代思考者的缜密检验,所以它们必然是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价值的。对于文献阅读者来说,明了不同阐释的各自前见、预设与思考方向,这可能不仅有助于对一个问题的宏观、综合理解。可能它也会有助于我们更明晰地剖析自身为何会更亲近于特定研究方法与阐释模式。

其三、当代,艺术哲学已经明确了自身的基本问题,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些艺术哲学经典文献、尤其是基础性、综合性的文献整理和阐释成果。

如上文所言,艺术哲学在当代明确下来的基本问题包括:艺术定义(艺术本质)、艺术价值、艺术本体论、再现与表现、审美与形式、独创性、艺术意义、意图与阐释、艺术与情感、艺术与道德、艺术与社会。同时、因为研究者的不同兴趣,这些问题也会拓展到艺术与真理、艺术理解、艺术与认知、艺术语言、艺术终结等等。围绕这些问题,已经形成了丰富的讨论,并出现了代表性的著作。[7]其中中译本有斯蒂芬·戴维斯的《艺术哲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诺埃尔·卡罗尔的《艺术哲学:当代分析美学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大卫·戈德布拉特、李·B·布朗的《艺术哲学读本》(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年,2016年)。中国学者的介绍性著作则有朱狄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图3】【美】斯蒂芬·戴维斯:《艺术哲学》,王燕飞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图4】大卫·戈德布拉特、李·B·布朗:《艺术哲学读本》(第2版),牛宏宝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年,2016年

上述这些主要偏于英美视野。更为宽泛地将现象学、符号学、后结构主义等理论纳入其视野的可见《思考艺术:艺术哲学导论》(Antoon Van den Braembussche, Thinking Art: 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Art, translated by Michael Krassilovsky, etc, Springer, 2009)和《艺术导论》(Theodore Gracyk, The Philosophy of Art: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12)等。中译本有安妮·谢泼德:《美学:艺术哲学引论》(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同时,国内研究者从其各自理论立场入手作了专门阐述,有代表性的著述有刘纲纪的《艺术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王德峰的《艺术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等。尽管这些文献各有侧重,但上文中所列的基本问题在其中皆有所体现,这对于我们比较性阅读会提供较好的储备。

另外正如文中所言,艺术哲学与美学其实长期以来在问题域上有重叠之处,所以与艺术哲学有关的问题也会出现在美学文献梳理的工具书之中。这方面的文献其实不少,同样值得我们注意。[8]

注释

[1] See Robert Stecker, 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 An Introduction(Second Edition),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10; Tiger C. Roholt, Key Terms in Philosophy of Art, London & New York: Bloomsbury Academic, 2013. Theodore Gracyk, The Philosophy of Art: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12.

[2] Darren Hudson Hick, Introducing 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 London & New York: Bloomsbury Academic, 2017. 1

[3] See Theodore Gracyk, The Philosophy of Art: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12.

[4] [美]鲁道夫·维特科夫尔:《作为一门学科的艺术史:及对美国艺术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张婷译,《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18 年第9 期,第40页。

[5] 艺术与真理问题多出现于形而上艺术哲学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观。

[6] Theodore Gracyk, The Philosophy of Art: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12, p. 187.

[7] 这些争论发生的主要期刊平台主要有: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The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Leonardo。同时,不少工具书与教材性质的综合性成果也不断出现,比如:Matthew Kieran, ed.,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6; Robert Stecker, 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 An Introduction(Second Edition),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0; Richard Eldrid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Ar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eter Lamarque, Stein Haugom Olsen eds., 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 The Analytic Tradition (Second Edition), Oxford: Wiley Blackwell, 2019。

[8] 比如:Michael Kelly, ed., Encyclopedia of Aesthetics. 2nd edi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Levinson, Jerrold,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esthe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Edward N. Zalta, ed.,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ummer 2020 Edition, https://plato.stanford.edu。

本文发表于《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7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书坛失去问题意识,是否与理论批评的边缘化有关?
杜尚之后
理解美学史
辞赋美学
卢卡奇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体系性建构
我在清华怎样讲美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