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人论生死

名人论生死

 

人生于世,终老会死,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事。

但对死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尤其是人到暮年,或病在垂危之际,常有畏懼,愁虑,无奈,缺憾,留恋等相当复杂的心情。

为了对死的问题持有一个正确,明白,豁达的看法,希望人们不仿品味一下历史名人对生死的论述。

 几千年前的夏禹王就把人的生死绝妙地概括为八个字;‘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意思是人生来就是暂时寄托在世上,死了就要归回到来的地方。讲的多么简单明白啊!

 道家鼻祖老子曰;‘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谓之生,谓之死。大意是天地间的生命是由气构成的,生为阴阳所变,死也是阴阳所变。凡有形之物,都是不长久的,气数尽,就要完。说明大自然的造化,就是这样子。

庄子在(知北游)中说的更周详。他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死?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他认为人的生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有生就有死,无死也无生,知道事物这个依存关系,还有什么想不通而忧患呢?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对生死更达观,他在(自然与人生)一文中说;‘死是怎么一回事?死真是可恐怖吗?死与生同是全生命的一部分,生死之间才成为无始无终的大生命,大生命就是大自然。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生命必须牺牲 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他不仅这样讲了,而且也这样做了。他用生命阐明了生与死的意义,深为后人敬仰。

鲁迅先生对生对生与死的看法甚为豁达。他说有高等动物,尚没有遇着意外的变故,总是从幼到壮,从壮到老,从老到死。明白这事,便从幼到壮到老到死,都要欢欢喜喜的过去。

文学家徐谦在(夜)的一文中说的更是坦然。他说;看人世是悲剧还是喜剧似乎不必,人在生时尽管生活,死时释然就死。我想这是最好的态度。对生不贪求与狂妄,对死也不害怕与胆怯,于时在生时不会虑死,在死时也不会恋生。

伟人毛泽东,周恩来对生死更为乐观。毛泽东说,鸡鸭鱼蒜逢则食之,生老病死时至则去。他在临终前对护士长吴旭君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我一旦去世,你们可以开一个庆祝会,你就说,毛泽东死了,我们开个庆祝会,庆祝辨证法的胜利’。

周恩来在年轻时就豪壮地说过,这个世界上我最不怕的就是死,不过睡个长觉吗。其实你本来就是睡觉的,被你母亲唤醒,要陪她一阵子。活的时候说一声‘我来也’,死的时候说一声‘我去也’,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他基于这个哲理,在他活着的时候,为革命为人民呕心沥血,日理万机,鞠躬尽粹,把一生都贡献给人民。其业绩千年丰碑,其品德光辉照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仍操劳不息,临终时他是那样的慈祥和从容,他无力的对护理人员说,‘你们都去吧,这里已无事可做了。’他的一生正如泰戈尔的诗句一样;‘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人有生有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和造化。老不必叹,死不必悲。活着的人们,尽情地学习,工作,劳动,敞开你的心扉,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生活吧!

 

从成语中感悟生死

  

今晨在某报上看到署名“雪尘”的短文“出生入死轮回转,放下生死去执著——从中华成语中感悟生死”。作者因偶发奇思,想查一下中文里含有“生死”二字的成语有多少,于是总结出来八条古人对生死的看法:

“醉生梦死”谁能悟

“生关死劫”谁能躲

“出生入死”人之途

“生老病死”人之苦

“贪生怕死”人之恶

“长生不死”人之求

“生寄死归”人醒悟

“不生不死”人修佛

 

“醉生梦死”比喻世人像喝醉酒和做梦一样糊涂地过日子。

“生关死劫”指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关口和劫难,直到死亡。

“出生入死”这个成语现在往往被用来指冒着生命危险去干某事,其实该成语的本来意思是指人一生下来就走在通向死亡的旅途中。如《韩非子·解老》中说:“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

“生老病死”是佛教认为人生必经的四“苦”。

“贪生怕死”乃人之常情。如《汉书·司马迁传》中写道:“夫人情莫不贪生怕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然而,古人又认为“贪生怕死”是不好的凡人之心,学道之人努力要去掉这贪生怕死之心,放下对生死的执著。

“长生不死”是古人的一种世俗愿望,同时又是道家性命双修的词语,如《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

“生寄死归”是说人活着好比寄居在世上,死了犹如返回老家,劝人把生死看透。如《淮南子·精神训》:“生,寄也;死,归也。何足以滑和。”

“不生不死”指人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入楞伽经》第八卷:“如来藏世间,不生不死,不来不去,常恒清凉不变。”

从成语看中国人的生死观,作者总结得很有创意。就算没念过书、不懂得成语的人,其实也在日日参悟生死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的蜕变(不生不死的深義)
最究竟的 “了生死”
从中华成语中感悟人生的不同境界
上下升降· 气有国中· 神机气立· 生死为用
不生不死的生命
庖丁解的是死牛——与《补一句脱文,解庖丁之养“生”》一文商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