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疾病、治病

健康、疾病、治病

(2011-10-15 )

老先生:小辈以为“健康”若在字面上能与“疾患”对应当为更好……其实也不比非要像找反义词那样玩文字游戏。
至于“健康”,印象中WHO在八十年代已经有了明确定义,我以为这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就是保护自己不断维系健康的状态,不知老人家可否同意。积极参与各类各种适合于自身的运动项目,恰是保护健康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绝不是万能药——所以“生命在于运动”多少有点偏颇,更应该开展的是【体育】——身体健康的教育……

    健康、疾病、治病

            退休医生桑

长期来,“健康”与“疾病”作为相对的概念而存在,但究竟何为健康、何为疾病却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也没有对二者的严格界限的判定。一般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显然这只是对生命状态的通俗认识,并没有触及健康与疾病的实质。伺候又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总称”,即“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精神状态”。从这个认知出发,人们要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卫生保健,要人们戒烟、戒酒,平衡饮食、注意体育锻炼。可是,生活中人们也经常看到一些相反的情况,而也能生存的很好,为什么?人们可能会想到生命运动一定有其适应生存的更广泛的机制和更加强大的能力,而目前,健康、疾病观远没有真正深入到内部的本质,故以上说教就显得有些苍白了。

现代医学还注意到了“精神”因素与身体健康、以及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发现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常表现为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等,于是从现象的角度人们提出了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较单纯生物医学模式是向前了一大跨越,但它仍然不能从人类社会或生命的本质上指明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既然不能认识什么是“健康”,那么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可能真正客观的阐述了。多数把身体或精神上出现了问题才算是患了疾病,显然这种认识也有失公允。现代医学则认为,“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体内产生了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同时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这个概念仍是注重了疾病状态下的现象而没有揭示生命运动本身,这就从一个侧面导致了,为什么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是针对症状性的或病因这些表面性现象,而不是从人体内外环境统一这个本质上去协调生命的平衡运动。由此便导致了抗生素越来越高级,使药物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上升,肿瘤的化疗、放疗的局部治疗,甚至陷入治病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由此产生了健康人体的整体观念,它是指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同一性,人体是一个开放性的和有意识的复杂巨大系统,这方面我国传统的中医的认知是很超前的,也更科学的,中医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强调自然------社会的完整性,是生理、心理与自然社会相结合医疗模式的最佳诠释,是完全有别于西方的单纯生物学观点,较机械依以人的生理解剖为基础,完全依赖药品与手术为唯一治疗特点的西方医学认知更为科学、更完备。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器官、组织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相互依赖、又相互协调。对此,千年前中医就有所描述,如“十指连心”,“水火即济,心肾相交”。“怒伤肝”、“恐伤肾”……等可以说明人体内在的组织之间密切相关的辩证关系,在这一点上,中医就避免了机械唯物论的治疗学。依据这样一些哲学思想,整理出了一套中医理论指导中医治病,比纯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直观又进了一步。当然,由于时代所限,我国的中医不可能像现代科学那么严密。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时时影响着人体,熟知,气候的变化,环境的因素都可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可直接影响人的心身健康,由此产生了幸福指数等来衡量人的心理状况。“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指个体的健康状态、免疫力和精神状态,只有正气强邪气弱的情况下,人体不会生病。《六节脏急论》说“苍天之气,不得无常……非常则病矣,病至则病”。

因此观点出发,中医用药的特点是从整体上来考量,充分发挥药物对人体的调节效应。强调用药的目的不单单是祛除病因、病灶,更在于从整体上调整机体阴阳,维护正气,增强自身抗病能力,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这种朴素的、唯物的整体观念,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有效地处理局部与整体、外在环境与人体内部的相互关系,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才会有效地防治疾病。中医辨证是针对病症的病因、病位、病势、并与周围环境等方面进行繁杂的病机分析,得出证型,然后根据证提出治疗大法,再根据治法选择合适的方药,由此看出,中医的经验和理论是很宝贵的。

中医药理论,在临床的实践中无不渗透着“和谐”观,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背景及氛围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医学,始终将“和谐”观融入对人的生命及疾病规律的探索之中,形成了中医学的健康“和谐”观,它与中国古代哲学的观念一脉相承,但又具有中医学对生命规律与疾病发生及治疗规律的独特见解。无论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解,还是治疗疾病的方式方法,都是以协调、平衡的整体观为理念,追求人体机体内部各脏器之间或人体与自然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即所谓的“身心健康”。中医学的“整体念”,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包括了人体内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和谐”,打破了这种“和谐”和平衡,人体就会产生疾病。

笔者从健康、疾病、治病的论述中重温了祖国医学这方面的认知,但还要清醒的知道中医的理论起源于5000多年前,延续到今天,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但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难免有一些唯心不科学的地方,有鉴如此,我们这些后来的医学人有义务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创祖国医学的美好的明天。钱学森曾说,“21世纪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中国医学的方向是中医的现代化,这实际上也是医学的现代”。我们要继承、完善、发扬、充实中医理论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世界医学和人类健康做出有益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调理亚健康,必先扶“正气”
健康 疾病 治病谈
亚健康 中医扶正气远离亚健康
执和致平是中医防治疾病之纲
中医漫谈
五脏安和——健康的前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