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魅力太行 · 河北邢台 ‖ 家乡的庙会

文/刘振辉

好文章能流淌出岁月的轻舞飞扬,也能勾起心底那份珍藏的美好。
每当看到别人描写家乡庙会的好文章,自己脑海中那似曾相识的场景如锦画般缓缓展开,也禁不住想把家乡的庙会也描述一番。
我的家乡在市区东三十公里处,以前叫南和县,现如今新的行政划分被称作南和区。
在我的记忆中,这里没有山也没有水,大自然少了这两种灵性,童年的乐趣就似乎少了好几分。

虽然这里没有山,但土地平整,因而也五谷丰登,物产丰富,在那个缺吃少喝的年代孕育出了“南和、任县不求天”的谚语。
我们村是整个公社仅有的四个大村之一,村子大,人口就多,八十年代初期统计人口大约就有四千余人。
附近的村庄一年多是一个庙会,我们村不知从何时流传下来一年竟然四个会?
上岁数的老人经常口头念叨“穷会富集”,那时候我还不解其意,直到后来才慢慢明白。
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时代,有很多人就凑着这个机会串亲戚,混个肚儿圆,平白增加主家的经济负担。
四个会当属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四月庙会最热闹,那阵势、那场景,吸引十里八乡的人一点都不为过。

村子里的庙据说在那个特殊年代中都毁坏了,后来人们在其遗址上就地取材,就这样大大小小的简陋小庙还不下十几处。

间隔一年的四月庙会,掌事的会首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张罗,先是早早地从各家各户收取粮食做口粮,还要很早就联系好一众和尚,在村北或者村小学附近搭置庙棚,用竹席搭起来的庙棚一间连着一间,走进去就像进了迷宫一样。
正殿门口的上方一幅巨画,从左边看是一条龙,从右边看就变成一头猛虎,当时没有电脑技术,人们普遍觉得神奇,但凡来参观者一定会驻足评论,然后啧啧称奇。
每一间庙棚中都悬挂着神像,每幅神像又都形态各异,肥头大耳的有之、眉目含情有之、不怒自威的也有之。
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赶来,虔诚地摆放上贡品,带上香烛元宝挨个跪拜。也有农家的孩子体弱多病,来这里认个干亲,祈祷能带来好运。
还有刚出生的孩子家长去求方丈给孩子赐个名字,据说沾点佛缘更利于孩子成人。
我从不关心这些事情,能让我感兴趣的就是跟在拜庙的后面去游行。
队伍从临时搭建的庙棚大门开始,前面有胆大的手握三眼枪开路,震耳欲聋的枪响之后,紧跟着就是响器班吹吹打打,方丈穿着袈裟手持法杖带领一众弟子,队伍的后面是烧香的善男信女。
我们这些还没长大的孩子,远远地跟在队伍后面,看他们浩浩荡荡的绕着村子去拜庙。
十几处小庙都要依次转到,和尚们手捻佛珠,口中念念有词,一首经诵完再去下一处,最后再回到大本营。一天三遍,连续三天。
如今,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农村闲置的房屋越来越多,人们为了生活奔波在各处,据说连村子一年的四个会都取消了一半,至于那庙会的盛况,或许以后也只留在了我这一代人的心中了。

作者简介:刘振辉,个体医生。自幼喜欢文字,闲来无事写些自己的心得,以此记录经过的、遇到的真实事件,发一点感慨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代县风物志|乔进波:家乡的古庙会
史上最热的端村庙
【散文怡情】 家乡的庙会 | 作者 位喜国
【长安村落】——太乙宫街道白家湾村
宋桂张公庙的前世今生
雨亮│乡村小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