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魅力太行 · 河北邢台 ‖ 记忆中的白岸老村

文/王景琪

我的老家白岸村何时立村?经多年寻访打问,但仍不得而知,估计村里之前也没有人搞过村史。

据管理白云寺庙的人员介绍,白岸村名,源于白云庵。那就是先有庵而后有村。原名白庵,依次改为白岸。

据说最早落户白岸的是朱姓和王姓,可白岸村民中,百分之六七十姓路,多是从英谈村搬到白岸的。

英谈村在白岸村东北方向,距离十多华里。英谈无杂姓,都姓路。从著名作家尧山壁的一篇文章中了解到,英谈建村至少在明朝初年,那么,路姓应该在后来搬迁到白岸的。

曾经流传着“英谈的庄伙(房屋),白岸的地”,就是说英谈石寨楼院古朴端庄,白岸土地平整肥美。

英谈村多是两三层的红石楼房,四周有寨墙,东寨门上有“大清咸丰七年九月吉日立”字样。英谈村鼎盛时有三支四堂,曾是顺德府首富,清朝末年逐渐败落下来。

估计清朝末年,姓路的搬到白岸居住了。白岸全村有十多个姓,我们这一家姓“王”,是从黄家台搬来的。

众乡亲以乡为邻,以乡为伴,乡亲,乡亲,经过几代人的交融,通过婚姻这个纽带,各姓之间都有亲戚关系。

过去流传着“进了路罗川,七十二道湾,硬的是石头,软的是沙滩。”白岸在路罗川最西边,是最后二道湾,东南湾和西南湾。

虽然有石头,也有沙滩,但不占主要地位。村子四周都是水浇地。村北、村西都立有纪念当年修水渠的功德石碑,撰文和书写者都是我们的小学教师沈香斋,时间大约在1942年或1943年。白岸确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白岸村的党组织是什么时间建立的?谁是当时第一个党员?第一任支书是谁?曾经在一九五几年时,有老人给我说过,但当时年龄小,没能默记在心中。现在想起来实在是太遗憾!

白岸村背山向水,在一个高地,后山向西北绵延通往山西,成为太行山支脉。

绕村的河水是五处相交,北面之水是发源于南洺水,流经朱温坪村东。西面之水来源于清泉、大西庄、小西庄、小鱼沟,在村南交汇,然后顺路罗川流到沙河的朱庄水库。

过去的白岸村东西长不足1000米,南北宽顶多500米,依靠山根顺山势而建。

村中间是大街,出村向东大约1华里许,要上一个大陡坡,坡上平缓处有个土地庙。

庙前有两棵柏树,柏树下有一溜石头。这石头位置高低正适合人坐上去,尤其是村里人收获庄稼,背着柴架正好坐在石头上休息。从这里再走三、四百米才到村东头。

在村南边,紧挨着村边有一条水渠,农村人叫垄沟,常年水流不断。村东水渠边有一棵大柳树,有条小道向北有个火神庙,大概3间房那么大,中间有火神爷,两边柱子上各镌刻一条龙。

逢年过节,香火旺盛。再走几步,有一棵大杨树,高高耸立在村庄的东头,她早迎曙光,晚送夕阳。

看到这棵大杨树,就想起我娘在我每次离家往邢台,总要送我到大杨树下,看着我向东走去,看啊,看啊,一直到看不到我影子,她才折身回家。从大杨树往西,在水渠北边顺小路走一百多米的第2个南北小巷往北走,就是我家的巷子了。

杨树旁边是一条大路,往北50米,右边是一个老戏台,每年春节及重大节日都会在这里唱戏,本村有梆子腔剧团。

左边是小学,一个小长院,东屋两间,南屋三间,西边是门,对着戏台。我上小学的几年,都在这个院。北院是白云寺的南殿后墙。

紧挨小学的北面就是现在的白云寺,这个名字是改革开放后拟写的。庙宇重新进行了装修,并塑了神像。

一个四方院,东大殿,南殿,北屋好像没塑像。院中有两棵大柏树,至少也有一百多年,至今葱翠挺拔。

我记得十岁以前,庙内常举行祭祀活动,过春节时还去烧过香。有一年大旱,去山西请来龙王爷,因龙王爷是和山西省一个村庄共奉。

四个人抬着从村西来,还有三眼炮,边走边放,许多人跟在后面,来到庙中,供奉在殿中。

院中放一张桌子,桌面上有一层白沙,桌两边,一边一个人扶着一个家用筛面箩,箩的一边绑着一根细棍,这根细棍就在沙面上划了一些符号。

有大师认得所写的内容,然后有管事的组织村民去落实,记得大家用柳条编个帽子戴在头上,然后抬着龙王爷去东河取水,后再回到庙中。

1946年土改运动时,把神像都毁了,后来改为小学。北屋是教师的住房,原来只一个教师,后来又调来四、五个教师。

1982年改革开放后,小学搬到东边空地上,盖了二层教学楼。白云庵重新装修,塑了神像,还有了专职管理人员,天天守护。

农历逢初一,十五,周围村民去烧香许愿,还愿,还要燃放鞭炮。农历二月,十月还有两次庙会,聘请外地剧团在新建的戏台上演戏3天。

庙门直对白岸村大街,庙门往北是通往朱温坪村的大道。对着戏台,北边是关公庙,关老爷坐在中间,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刀站在西边,院内也有两棵柏树。

白岸村建村的设计者是很有见地的,一条大街很宽敞,街道两边建房,这样的村庄,这样的街道,在路罗川很少见。

从白云寺向西行200多米,街北面,有个小庙,是白岸村最小的庙,类似龛,在高台上,面对的小巷就是我的老宅的那个胡同,供奉何方神圣我就不知道了。

在村西,路北,也有一个小庙,有一大间房子,过去也是有神像的,后来就住了人。过去的政权是由皇权、神权、族权所支撑的,所以,在我们白岸这个小山村里就有6个神庙。

大街两旁有许多商店、饭铺、杂货店、布匹店、药铺、染房、两个骡马店坊,可吃可住。过去搞运输主要靠骡马驴,还有骆驼。

那时候,白岸村10天2个集,卖粮食的、卖牲口的,很是热闹,尤其是春节前街两旁摆地摊卖年货、衣服等,更是把白岸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从我记事到1982年改革开放后,主要的商业街就是这条老街。

后来修了通往山西左权的邢左公路从村南过,居民就在路边盖房,那里就有各种商店应时而生,生活日用品应有尽有,与老街比繁荣多了。

在改革开放前,白岸村貌多年基本没变化,那时候的街道小巷,铺路石都没动过。

我曾为此感叹过!但改革开放后,村貌大变样,老街老院,很多院落不住人了。年轻人都在村外盖新房。新的公路两边都是新盖的,面街的房子都是商店。

邢左公路开通,也有不好的地方,因为山西运煤车不仅大,还带拖斗,把路压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

街南街北本来几步远,一堵车,来回过人都困难。再修邢左路街道无法加宽,无法安排两边住房。

直到1995年,邢左路铺油面,便改在河滩北边,坡根下通路。这下白岸商家经营受到很大影响。

2017年中秋节,我坐车去小西庄二妹家,乘车不用过白岸村,也是一个遗憾。如果乘公交车,要回老家,下车后还得上一个高坡才能到原来的大街里。

作者简介:王景琪,男,中共党员,信都区白岸乡白岸村人。1951年参加工作,先在邢台县政府工作,后考入天津财经大学,并留校,先后担任系主任,副院长。退休后回到家乡开发天河山景区,2013年回到天津安享晚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介休
光阴的故事
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解密第八福地之青屿山
山陕游7:王曲东岳庙元代戏台
县底南庙戏台概况
腾讯新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