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味红柿拌炒面,当年沉醉路罗川

今年农历九月廿六是霜降,星期天特意回家去摘柿子。今年的天气很特别,异常干旱。地里的玉茭早早旱干了,多数玉米穗不过一拃长。核桃结果多的也是少数的几棵,果子个儿小,况且收核桃的小贩寥寥无几,价格在二块多。

栗子受影响更大,树上的栗蓬还没往年的栗籽大,且个个儿里边还两三个籽粒,这样的栗籽,二块钱也没人收。倒是柿子结得很喜人,不论大小树,都是结了满满的柿子,一串串压满了枝头,在微风吹动下,颤动着笑脸,扒开红绿相间的枝叶,四下张望着,盼望农人早日把她收回去呢!


自家坡上也有十来棵柿子树,也没几年的,平常年也挂一些果子,可今年却像使出了浑身的力度,一棵树就可以摘下一大篓的。

听老人们说过,越是旱年头,柿子越能结,就越丰收!这些老人们深有感触,当年的旱年头,没粮食吃,全沾了柿子的光,全靠柿子来救命的!邻居大娘一提起这些,就眼泪汪汪,总长叹说,要不是柿子,咱这里不知道得饿死多少人哪!如今的人都不摘柿子了,真是造孽啊!造孽啊!

这确实如今条件好了,就是今年这样的旱年头,也不会影响山里人的正常生活的。孩子妈特别从树上挑选了红彤彤的好红柿子,将枝条一起折下来,用绳子拴好,吊在院子里的铁丝上,准备留着吃红柿子拌炒面了!


说到红柿子拌炒面,当年可是邢西路罗川人的最爱,俺更有感触,是吃着红柿子拌炒面长大的呀!

说到炒面,可别以为是炒面条,当年的山里人可没那口福啊!

简单的说,炒面就是将晒干的玉米,在大锅里炒熟蹦肚开花,然后到水磨或碾子上磨成面,就是炒面,又叫光粮食炒面。这在当年能吃上光粮食炒面,那犹如现在吃排骨,那可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

除了这个纯粮食炒面,其它的就是糠炒面,在玉米里加上米糠。还有橡瓣炒面,柿篓炒面等,这些不再细说了,在老人面前提起这些,老人们都是泪啊!

为了吃一顿红柿拌炒面,特别到三妗家要来了半升炒面。如今的吃炒面,那可都是吃稀罕了!老人们都不忘过去少吃没喝的年月,如今生活好了,也还吃当年的窝头,菜苦累和炒面,时不时地做一顿来吃个稀罕了。


炒面是怎样来的,是谁最先发明的?如今,已无从考证了!不过,听说过一个传说故事,说什么二月二龙抬头,金豆遍地开花。这金豆开花是不是就是指这玉米豆在锅里爆炒,爆出花来呢。

不忘当年炒炒面时,一口大铁锅,放进半升河沙,待锅热了,放进半升玉米,一人烧火,一人不停地在锅内搅动,直到玉米粒在锅里噼噼啪啪作响,爆出玉米花了,就可以出锅了。连沙和玉米粒都撮到米筛里,把沙再筛到大锅里,把玉米豆倒在事先备好的密篓子里,接着继续炒第二锅,如此反复。


母亲姥姥奶奶们都会从炒熟的玉米豆里,拣出一些玉米花来,留作孩子们的零食。到水磨上去磨炒面,远远地闻见一股炒面的清香。要是当场喛一口新磨出的炒面,哪真是满口生香!若要是用红柿子拌一碗新炒面,用邻居大娘的话说,那就是过年下(过春节)了。其实,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俺深有感触啊!


选择一两个熟透的软红柿子,用水冲干净,剔除柿盖子,放到碗里,再用开水烫一烫,然后用筷子把红柿子捣烂,加入半勺豆沫儿汤,用筷子搅匀,这就可以放入适量的炒面来搅拌了。这“适量”很重要,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炒面多了,拌出的太干,不好呑咽;炒面少了,拌出的太稀,也不好吃。只有适量了,拌出的炒面不干不稀正好,吃到嘴里,香甜可口。

那时候,大人常在大街口的吃饭场上,诉说傻老婆拌炒面的故事。说有一个憨小子,娶了个外地傻媳妇儿,傻媳妇儿在娘家没吃过炒面,当然也不会拌炒面了。每次吃炒面,不是婆婆代为拌好,就是憨女婿替她拌成。


可有一天,婆婆和女婿都去走亲戚了,家里就剩媳妇儿一个人了。中午饭只能热早上的豆沫儿汤,拌炒面了。这豆沫儿汤热一热好说,可拌炒面有些为难,没人代给拌炒面,只好自己硬着头皮来动手了。抓了两把炒面到碗里,舀入半勺勺豆沫儿汤,动手拌起来。汤有些多,拌成粥也,这样还能好吃?那就再加把炒面,这一下,炒面又加多了,接着再继续加汤。如此一来,不是加炒面,就是加汤,一碗快盛不下了,也没能拌好这碗炒面……

这个故事常常让吃饭场上的人们笑得喷饭,也让孩子们百听不厌。大人们常说,你们这些孩子可得好好念书,要不就得娶个不会拌炒面的傻媳妇儿了。孩子们心中疑惑,谁还不会拌个炒面呀!


那时候,哪个小子到了说媳妇儿的年龄,媒人都要上家看看有几瓮炒面,并且要敲敲有哪个瓮是空着的,到姑娘家好说话。

邻居冯大爷有三个儿子,要给孩子们都说上媳妇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冯大爷很能干,搭黑卖晌在雕崖旮旯水池下边的河沟里修了一片又一片的小片地,有人给他数过,说有七十二片。是不是真的呢?不得而知,反正春天浇水时,他夜里得在池边守护半月二十天的。这样冯大爷还可以不时地吃上白面馒头的,着实让左邻右舍眼馋。

可后来在他家吃派饭的羊倌齐大爷爆出一个秘密,说冯大爷每顿吃饭时,手掂半个馒头到吃饭场上去,吃几口就又掂回家了。到家里再悄悄拌碗炒面吃了,下顿还是掂着那半个馒头出来吃饭,三天也没吃完那半个馒头。

众人知道秘密后都大笑不止,可笑过之后,不得不佩服冯大爷的精明。反正人家顺利给三个儿子都娶回了媳妇儿,并且还是都会拌炒面的干将媳妇儿。


总以为吃炒面可能是路罗川唯有的独特食品,一直想是否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可在那年代,一个本家姑姑嫁到了邻近的山西和顺县常峪村之后,我才知道山西左权、和顺一也有吃炒面的习惯。

这两县位于太行山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地土宽广,相对来说,每口人平均好几亩地,要比我们岭下每口人多好几十倍,因此人家那里吃粮不是什么大问题。人家早晚都是撒面粥或者稠米汤,可我们都是照脸清汤,咋也比不上。特别是由于气候原因,岭上一年只能种一季玉米,所以玉米生长时间长,炒出的炒面格外香甜,口感又很好,因而也就有不少岭下的姑娘嫁到了岭上那里去享口福了。

不过,还是因为气候原因,岭上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能种小麦,花生,红山药,也没能生长栗子树和柿子树。这样岭下人,抓住这个优势,就用这些特产给岭上人兑换玉米。

我跟着父亲和叔叔们借去山西兑换粮食,去了姑姑家一趟。从村中出发,过南洺水村,直奔村后母猪洼,来到岭旮旯,爬上陡峭的岭盘才到山西界内。再往前走,就是一马平川了,再走了约十来里就到了姑姑村。


到姑姑家已是近晚了,走得我是疲惫不堪,肚中咕咕叫。姑姑马上给我舀了一碗稠米饭,端出一升炒面。我拌了一大碗,一股炒面香直沁鼻腔,令人心醉。几口就吃下那碗炒面,真给岭下的炒面味道绝对不一样!那味道至今仍印在心底。

第二天离开了姑姑家,背走了姑姑特意送给的二升炒面。虽然一路上汗水如流,摸摸肩上的炒面,心中乐开了花,把一路的疲惫都扔到了岭旮旯啦!


星期天从学校回来的小儿,也禁不住要拌半碗炒面尝尝。一边教他拌炒面,一边给他诉说炒面的故事。回味过去吃炒面的那段时光,也让他了解一下现在山里人的生活变迁,不可忘记过去,更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

好文推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一)——又是柿子采摘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二)——结霜柿饼巧加工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三)——情深意厚红柿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四)——酸枣情节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五)——我的家乡我的河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六)——亲亲家乡亲亲水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七)——我的核桃树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八)——家乡的板栗

魅力太行之邢台县篇——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

魅力太行之——百转千回古驿道

太行深山郎中的信念——记原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王道明

太行新愚公——邢台县南就水村原党支部书记李全

邢西山区将军墓川——山清水秀风光好

魅力太行之——商贾云集的崔路大院

魅力太行之——邢台北良舍如意桥的美丽风光

魅力太行之——邯郸画家村游记

魅力太行之——山环水绕内阳村

魅力太行之——邢台古堡石楼鱼林沟

魅力太行之——邢台石楼大院菜树沟

魅力太行之——峡谷群口天明关

如果喜欢,请点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学智专栏】豆沫儿
陕西商洛小吃---柿饸炒面
当代作家||【又吃煎包】◆书沫儿
媳妇做的炒面就是好吃
富平人,有一种美味叫“Chao”,你还记得吗?
75岁大爷不服老,每天上街卖炒面,一天卖500份,连明星也来打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