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寨沟村历史变迁(系列之四) 晋军与汴军大战夷仪山——寨沟村名来历

文/王子兴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是孟浩然流传下来的佳句。寨沟村名字的由来也是有其历史意义的。
寨沟村的名字缘于公元前2000多年西周中后期的一场战争。那时,祝家消失,这里因处于邢国兵寨之下,是一条山沟,就开始叫“寨沟村”。
兵寨中心位置就在今寨上村,村后的大山如今叫做“大寨山”。一代代人这么传说下来,到底有无根据?听我慢慢道来。
传说黄巢起义后,李克用因三次擒王有功,被唐皇封为河东节度使,后又封为晋王。
公元893年3月,晋王李克用亲率大军直接翻过太行山,从九龙峡支锅岭处杀奔邢州而来。
俗话说:“水来土屯,兵来将挡”,夷仪城虽驻有兵力,但兵力不足,早有军士报告给邢州大将朱全忠。
朱全忠带领汴军驻守邢州,他指挥汴军立刻增援而来。汴军即是开封汴梁为主的军队,两军在夷仪山下相遇,各扎下营寨。
晋王营寨扎在今八里丈村,山谷狭窄,帐篷沿山沟扎了八里长。邢州朱全忠分两个大寨,浆水盆地南侧今“大寨旮旯村”驻扎一个大营叫“南大营”,浆水盆地北侧今“大寨山”下寨上村、寨沟村处驻扎有一个北大营。
晋王被南北两个大营包围,深山沟窄、坡陡,无法展开兵力,进退两难。同时,晋王的退路在夷仪山几个关口被汴军切断,粮草接济不上。
就这样,朱全忠军队包围晋王一个多月,李克用粮草一绝,军心大乱。
面临全军覆灭危险的李克用,处于万分危机的境地。他向当地一个老者祈求解决粮食恐慌的战策,老者看晋王非常诚恳,就指着头顶上的板栗说:“那不是吃的东西吗?”晋王如获至宝,立马下令军士各自打栗子吃。

当时正值秋天,栗子正好熟了,晋军饱餐一顿,精神焕发,士气大增,李克用亲自指挥大军猛杀一阵,突破一个缺口,迅速向西逃离而去。
事后,晋王给板栗赐名“得胜果”,这顿食物因在太行山九龙峡一带吃的,赐名为“河东饭”。这个故事被记录在宋《清异录》中。
寨沟村的名字便由此产生。还有朱全忠指挥部驻地在“寨上村”、“大寨山”下,后人叫此地为“寨上”,寨后大山取名“大寨山”。
以及盆地南侧的“大寨旮旯村”便是邢州驻军朱全忠的南大营。那个晋军驻扎的八里帐篷,现在叫做“八里丈”村。
把那一片古老的板栗树的地方,叫做“栗树坪”村。五个村的名字都是从此一直叫到今天。
我村“井峪”的名字逐渐被“寨沟”所代替,有时候两个村名同时存在,比如后来的官方文书上仍使用“井峪”,一直延续到明朝末期,而民俗上总习惯称村名为“寨沟”。“寨沟”正式成为行政村名是从清朝开始的。
过去的史料已成为永远的故事,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但我们切不可忘记那些历史的过往。

 

 作者简介】 王子兴,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寨沟村人。七七届邢师毕业,后在河北教育学院脱产学习二年,大专学历。参加工作后,在浆水中学工作六年,后在冀家村乡工作三十多年,副科级公务员,现已经退休。爱好读书,喜欢写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闲话大寨景区
山西昔阳县大寨村
《美好的回忆:山西是个好地方(4)》
大寨团结沟上有座两用“桥”:下面输水,上面行人,边疆少数民族参观团曾参加建设
大寨村团结沟渡槽,渡槽上面加盖石板,下面输水,上面行人
河南省传统村落--东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