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负暄

负暄

前几天说到“负暄”,朋友说不知“负暄”何意?其实这很简单,查查辞书,就会一目了然。但是,我还是想说说“负暄”,一来,朋友不一定有时间,帮忙查查,理所应当;二来,辞书毕竟简单,词背后的东西不一定解释的出来。
辞海上解释“负暄”:“冬天在太阳底下取暖”。辞源上解释“负暄”““向日曝背”谓晒太阳取暖。看来,负暄也不过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冬天晒太阳。
这个词的典故出自《列子.杨朱》,原文不长,可以照录如下:“宋国有田夫,常衣縕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翻译成我们今天说的话就是“宋国有个农夫,常穿着旧麻破衣,仅靠这个过冬,到了春耕时节,独自晒太阳,(也就是负暄了)。他不知道天下有大厦豪宅和锦衣裘皮,晒了一会儿,他对老婆说:'这晒太阳取暖,大概无人知晓,我把此法献给国君吧,一定有重赏的。”
这个故事本来是讽刺齐国人的,见识小、眼界窄,孤陋寡闻、井蛙之见,并带有一点点寒酸。但“负暄”这个词,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受到以后文人们的喜爱,我想一定是切合了古代文人那种闲适、懒散的脾性吧?以至于赋予了这个词太多的含义,后来一提到“负暄”就让人觉得那么回味悠长,“山居之士,负暄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使这个词透露出一种少有的脱俗与文雅。“春日踏青远足,夏日陶醉江湖,秋日登高望远,冬日光浴负暄。”“负暄”成了文人冬日独乐之趣。

千百年来“负暄”一词可以说是不绝于耳。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许多文人喜欢把“负暄”题为书名。宋陈槱的《负暄野录》、宋顾文荐的《负暄杂录》,明顾荐的《负暄录》,清周馥的《负暄闲语》,当代的有黄裳的《负暄集》,丰子恺先生有文《桐庐负暄》。特别是张中行先生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负暄絮语》。看来老先生是特别喜爱“负暄”了。张先生人生阅历丰富,博览群书,文思曼妙。他的“负暄三话”说古论今,谈禅释佛,评儒论道,信手拈来,皆成文章。我想老先生用“负暄”做书名大有深意焉,我们可以想见老先生,微闭双目,“向日而曝”,静思大千世界,想到妙处,会心一笑,文思泉涌,这种境界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再有了。
“负暄”在古代是常用词,古人的集子里屡见不鲜。在古典文学中,如《红楼梦》《金瓶梅》,《野叟曝言》等,也多有出现。随着白话文的普及,这个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现代文人的文章里,你也会偶尔发现它的踪迹,给文章平添了一点韵味。如丰子恺先生在抗战时期带领全家逃难时,写文章就多次提到在乡村的“负暄”:“我希望春永远不来了,使我长得负暄之乐。春果然不来了,而炮火逼近了……”。《隐士儒宗:马一浮》这篇回忆文章说“这时节正值隆冬,却是风和日暖。丰子恺一般都是上午去拜访马一浮。丰子恺一到,马一浮便会拉着他和门人王星贤去负暄(晒太阳)。”
在九死一生的战乱中,先生仍还不忘“负暄之乐”。钱理群《周作人传.说不尽的童年》“戊申,与寺僧负暄楼头,适邻有农人妇曝菜篱落间,遗失数把,疑人窃取之,坐门外鸡楼上骂移时,听其抑扬顿挫,备极行文之妙。”乡人的吵闹在周作人听来都成了“抑扬顿挫”的妙文,可以想见他“负暄”时的那种恬淡的心情。台湾作家白先勇在《树犹如此》中写道:“ 我从前种的那些老茶,二十多年后,已经高攀屋簷,每株盛开起来,都有上百朵。春日负暄,我坐在园中靠椅上,品茗阅报,有百花相伴,暂且贪享人间瞬息繁华 ”且看文中的“负暄”,那淡淡的愁绪,悠悠的恬然,是最值得人回味的。


“负暄”二字,音韵和谐,引人遐思,古人拿它入诗的极多,这里面有怡然自得,也有愤世嫉俗。我可以列举一些有关“负暄”的诗,供人玩赏。杜甫把在屋檐下“负暄”,做为一种乐趣。可能与他久居茅屋有关,他的诗里经常出现“负暄”。《西阁曝日》“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题李尊师松下障子歌》“曲直吾不知,负暄候樵牧”。白居易也非常推崇“负日之暄”,他在《负冬曰》一诗中,以欣喜的心情,描绘了在冬天晒背全过程中的身心体验,诗云:“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他还有一首《约心》“黑鬓丝雪侵,青袍尘土涴。兀兀复腾腾,江城一上佐。朝就高斋上,薰然负暄卧。晚下小池前,澹然临水坐。已约终身心,长如今日过。”在《宿东亭晓兴》中他写道:“头痒晓梳多,眼昏春睡足。负暄檐宇下, 散步池塘曲。”
唐韦应物《郊居言志》云“负暄衡门下,望云归远山。”周邦彥曾经有詩曰:“冬曦如村釀,奇溫止须臾,行行正须此,恋恋忽已无”。宋黎廷瑞有《负暄吟》“阴风吹芦花,铺锦满汀洲。不充赤子襦,露骭寒萧飕。煌煌扶桑君,悬镜烛隐幽,恻然冰霜晨,被以绛锦裘。穷阎一欠伸,僵体回春柔。天衣难久恋,向晚复下收。南山拾枯樵,寒夜为衾裯。灰冷更正长,展转何时休。东方行且明,小忍君勿忧。”
宋郭印有《负暄》诗,“儒生习气深,寒陋浑未除。茅檐负晨曦,暖入四体舒。怡然得真趣,自谓世所无。不知华屋下,绣茵围红炉。风霜搅乾坤,冻死盈路隅。无计凌空去,云间留日车。”宋赵蕃《二十七日既浴于乾明庵负暄久之诗示住庵 》后四句云“道人领客殊忘仙,茗盌围炉共闲燕。为言炙背颇乐否,此味可须天子献。”宋杨万里把正在“负暄”的苍蝇描写的惟妙惟肖。“隔窗偶见负暄蝇,双脚挼挲弄晓晴。日影欲移先会得,忽然飞落别窗声。”宋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也有《负暄》诗“昔闻负暄老,意欲夸天王。我亦悲世人,触热趋道傍。”
明人陈献章有《浴日亭和苏东坡韵》诗,“残月无光水拍天,渔舟数点到湾前。赤腾空洞昨霄日,翠展苍茫何处山。顾影末须悲鹤发,负暄可以献龙颜。谁能手抱阳和去,散入千岩万壑间。”乾隆甲寅举人欧阳辂“昨来正冬晴,负暄弄诸孙。感此觉欣慰,忽如解重惛。”台湾凤山志.艺文志里有一首《负暄》诗也颇可玩味,“负暄童叟爱春溫,红稻成堆拥荜门;桐竹週遭鸡犬靜,教人历历认花村。杵臼轻敲似远砧,小童三、五夜深深。可怜时办晨炊米,云罄霜钟咽竹林。”
可以说,“负暄”倾注了中国文人太多的情愫,是中国文人独有的一种文化情结,它不仅仅是晒晒太阳,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趣、哲理、处事诸多方面,可以说中国传统文人深得“负暄”三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鱼丽:古典的休憩——读丰子恺美文
大师的“白描”
读史| 如何成为一个 愉悦 的文人?
趁韵遂使马有“眉”
丰子恺老先生说过:
论马一浮的人格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