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险投资将实行分类监管 从比例监管走向流程控制
保险投资将实行分类监管 从比例监管走向流程控制
2006年12月18日 8点22分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查看评论
打印字体: 收藏
 

  
【本文摘要】 具体思路是,针对不同性质和不同资质的保险机构,实行不同的准入标准,满足不同的监管要求,包括对投资范围和比例的差异化管理。正在起草的《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办法》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治理结构指引》,将充分体现分类监管的政策思路。
  2006中国金融年度人物活动评选
  对保险机构投资实行分类监管,将成为明年保监会资金运作监管的一出重头戏,也将是保险资产管理监管体制的重大变革。
  具体思路是,针对不同性质和不同资质的保险机构,实行不同的准入标准,满足不同的监管要求,包括对投资范围和比例的差异化管理。正在起草的《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办法》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治理结构指引》,将充分体现分类监管的政策思路。
  业内人士分析,分类监管标准的制定,将考虑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偿付能力、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管理经验、人员素质、评估能力、投资业绩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未来的监管可能从比例监管走向流程控制。“各公司都说自己制度健全,但是执行力如何很难讲。”一位接近保监会的人士说,流程透明化可能成为今后的监管重点。
  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不久前表示,保险机构在资产规模、治理结构、业务特点、经营效益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保监会将结合新投资渠道的准入,逐步引入分类监管的理念。
  即将出台的《保险外汇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就将引入分类管理原则。保监会将根据保险机构公司的分类等级核准其投资比例,评级高的公司投资比例将较高。
  对监管层来说,差异化监管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和针对性,有效防范风险。对于市场主体来说,投资能力强、风控严格的公司可以获得更大的业务空间。保险业“国十条”开辟了很多投资渠道,包括投资不动产、创投行业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渠道不可能一下子都启动。让有能力的公司先试,可以为整个行业积累经验。
  至于如何分类,保监会尚未有成形的方案,市场也格外关注这一问题,尤其是中小型保险公司———如果资产规模成为主要指标,它们的投资将受到更多的限制。
  “尺度非常重要。”一家中小型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呼吁,最关键的应是公司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而不是资产规模。“公司大不等于运作规范;资产小的公司,风险可能反而控制得很好。特别是在一些新的投资领域,大家都处于起点,应当让不同的市场主体走出各自的特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险资A股投资2.08万亿 四季度布局“择机配置”
文章详情
险资公募业务开闸 短期对基金存量资产影响或有限
万亿险资市场,PE机构如何正确拥抱?
保监会曝救市内情 专家:坚信万点不是梦 抄底四板块
保监会:险资投资股票空间升至3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