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会计改革的宏伟画卷-准则篇
中国财经报 2007-01-10 14:01:18

  2006,在中国会计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精美篇章: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互动趋同,实现了中国会计语言的国际化,赢得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赞赏;中国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大计,着意“带动效应”,立意长远,显示出人才战略的高瞻远瞩,深思熟虑;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迈步,将为我国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与做大做强,则为我国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维护市场秩序保驾护航。盘点2006年,我们听到了时代发展的强烈足音。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会计繁荣的图景,已浮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展开中国会计改革的宏伟画卷,准则无疑是其中最光彩夺目的篇章

  准则:乘势抢时 开拓创新

  在中国经济实现由快到好的重要发展阶段;在中国加入WTO组织第五个年头,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水乳交融的历史时期,中国会计准则实现了一个飞跃:一套既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又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展现在世人面前。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宣布: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成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说,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众利益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被称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但是,当20多年前中国宣布要敞开国门迎接世界的时候,却还操着一口“方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制度体系,无法提供能被国际资本市场理解的会计信息。由于“语言不通”,我们难以顺利获得其他主权国家赋予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一些组织和国家动辄以反倾销的名义掀起贸易战;由于“语言不通”,我们的企业海外融资时需要带上两个翻译:一个是语言的翻译,另一个是会计的翻译——提供按国际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当中国主动走出国门拥抱世界,并日益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弄潮儿的时候,中国切身体会到了“会计语言”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财务报表事实上成为一种全球化资源分配决策的依据。再也不能等了,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建立新会计准则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必然,是顺时抢时的主动选择。中国会计的最高决策部门——财政部毅然决定:建立一套与我国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准则体系。

  财政部对准则之战做出部署:制定之战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碰撞之战积极主动、发挥才智;培训之战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之战未雨绸缪、缜密部署。

  专家攻坚和开放议题成为准则重构的保证。一套具有高质量、权威性和操作性的会计准则离不开一套科学民主、公开透明的制定机制。中国会计准则从立项、讨论、起草、征求意见到论证、吸收反馈意见直至审定发布,无不印证了程序公正将导致结果公正的核心立法精神。

  而“互动趋同”则成为中国会计准则建设战略的根本转折。2005年11月21日,联合国国际会计标准专家工作组第22届会议在日内瓦召开。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应邀发表演讲。就是在这次演讲中,他提出了会计国际趋同的四点主张:即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不等完全等同;趋同是一个过程;趋同是一种互动。这四点主张,既成为我国当代准则建设及国际趋同的指导思想,也得到了国际会计行业部门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联合声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承认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财政部与欧盟签署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双边合作联合声明;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中国香港会计师协会签署两地会计准则趋同联合声明。中国会计界不断发出强音,中国会计界在国际会计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逐步扩大。中国不能缺位,没有中国,国际是不完整的,中国的实践对国际也有借鉴作用。中国会计准则趋同的加速,大大提升了中国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力。中国会计准则的趋同之战,赢得了世界的掌声,赢得了国际的喝彩。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主席戴维·泰迪说,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是促进中国经济和提升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地位非常重要的一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主席格雷厄姆·沃德认为,中国决定与国际准则趋同,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那就是不仅中国的民众而且中国的会计职业界都致力于提高准则质量。这些准则将有利于全体民众和整个中国经济,这种改革勇气引领着中国对会计行业结构作出有意义的变革,这种变革将对赢得国际信任和国内稳定发挥长足作用。

  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准则应用指南构建的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与行业会计制度及其有关专业核算办法等之间的关系问题,奠定了我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可以有效避免会计核算标准之间的不一致问题。二是创造了一个既坚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建立了一个既能让国人认可、又能使国际认同的准则趋同平台。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立足国情,借鉴国际,内容完整,涵盖广泛,可独立实施。它既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和会计实务发展的需要,又保证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理念、原则、方法等方面的一致性;既规范了企业各类经济业务和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又涵盖了工商企业、金融企业等各类企业,从而确保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一是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要求。二是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在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实现了财务会计核算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换。三是有利于向投资者提供更具价值相关的信号,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强调会计信息应当真实与公允兼具,从而可以大大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四是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引入了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五是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成本核算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六是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充分披露原则,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等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使企业财务报告的内涵与外延大大延伸,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

  财政部精心策划的准则制定、培训、实施三大战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充分的准备、周密的安排、有章有法、稳扎稳打,确保准则的高质量,既是准则R20;大战”的指导思想,也是准则R20;大战”的特点。接下来的是培训大计。2006年开年之初,就被冠以“培训年”之称,为了确保准则实施到位,培训工作被财政部列为重中之重。何时培训、培训什么、培训哪些人、如何培训都成为规划的重点,一套科学完整的培训方案,就在精心设计当中形成。

  再接下来的是实施的系统工程。财政部为新准则的实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2007年1月1日起,新准则将在上市公司率先执行。三大证券业的主体: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亦将与上市公司同步执行新准则。中央企业要在2008年底之前全面推行新准则,其中24家中央企业将于2007年1月1日率先执行。新准则的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相关部委和机构立即打响了新准则的实施战役。财政部会同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国家税务总局等联合行动,确保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

  制定、培训、实施,会计准则战役迈开大步,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走得稳健,走得扎实。

  新会计准则的建立,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和谐精神: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和谐。(柴慧)

  

  新会计准则实施进行曲

  ◆2004年底,财政部完成了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大改组,自2005年起,财政部决定全面启动新会计准则的建设工作。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共有委员26人,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担任主席,副部长王军担任秘书长。会计准则委员会还聘请了来自企业界、会计理论界、会计中介机构、政府有关部门、证券交易所和会计职业团体的160名咨询专家。

  ◆2003年、2004年,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们分别主持了20余项会计准则研究课题,研究基本准则和多项具体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形成了数百万字的研究报告。

  ◆2005年,新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入提速阶段。先后修订了17个原有会计准则,制定了21个新的会计准则,并先后分五次向业内发布征求意见稿。

  ◆2005年7月22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合并》、《资产减值》、《合并财务报表》、《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捐赠与补助》和《投资性房地产》七项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2005年8月12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就草拟的《企业会计准则——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再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年金》、《企业会计准则——每股收益》和《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等六项会计准则征求意见。

  ◆2005年9月9日,在西安召开的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上,财政部与日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40多名代表,共同商讨了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的合作。

  ◆2005年9月21日,财政部就草拟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金融资产转移准则》、《套期保值准则》和《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准则》等四项涉及金融的企业会计准则公开征求意见。

  ◆2006年1月4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股份支付》准则在我国首次规范了企业以自身股份为基础进行支付的业务,统一了实务中存在的不同处理。该准则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与国际准则是趋同的,吸收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3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修订)》中较为成熟的规定,同时充分考虑了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股份支付业务,使各种企业的股份支付活动有章可循。在计量基础上,该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因为用于股份支付的权益性工具是一种金融工具,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的原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正式亮相。

  ◆2006年7月10日,新审计准则体系第一期培训班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开班,正式启动了新准则体系的行业培训工作。

  ◆2006年8月4日至9月15日,财政部对2007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部境内外上市公司、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各级财政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会计学术界等进行了直接、集中、系统的培训,累计培训人数已达8000多人。

  ◆2006年7月27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的通知,要求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等单位组织征求意见。

  ◆2006年9月20日,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业实施新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全行业同时执行新会计准则。

  ◆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应用指南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2项具体准则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对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做出的操作性规定。

  ◆2006年11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下发通知,要求中央企业认真做好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准备工作。

  ◆2006年11月15日,证监会下发《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2006年11月27日,证监会同时下发《关于证券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文件》、《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及证券投资基金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和《关于期货经纪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正式对外宣布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经纪公司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证券投资基金将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2006年11月2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对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期的总体要求、监管政策衔接以及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监管进行了规范。(徐丽虹)

  

  新准则吸引国内外视线

  ■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高度赞赏中国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重大进展,这种努力和进展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树立了典范

  ■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指出,中国采用新的会计准则,实现与国际惯例趋同,这将提高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

  国 内

  2006年2月15日中国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称其为“我国会计审计史上新的里程碑”。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表示,准则发布提升了中国会计的国际地位,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求。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委书记李小雪指出,这次企业会计和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再一次向更高水平迈进。

  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表示,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与实施,对于提高我国会计、审计质量,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伟: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是中央企业更有效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对标的重要基础。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表示,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取得了实质性的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一项重大跨越和突破,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和对外开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刘仲藜认为,此次发布的新审计准则体系体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要求,满足了新形势下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需求,突出了维护公众利益的行业宗旨,增强了审计准则的易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刘长琨对新准则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我国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实施,使我国会计审计工作朝着国际趋同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其意义十分深远,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顾仁荣认为,中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质量,提升财务信息质量,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技术合伙人袁文辉表示:“新准则顺应了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

  国 际

  欧盟指出,中国在促进会计准则透明度方面的努力,尤其是2006年2月15日通过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使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这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作用走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表示欢迎和赞赏。该理事会表示,中国会计准则对特殊情况和特殊环境下的会计处理,将为建立高质量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帮助。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高度赞赏中国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重大进展,并指出:中国确定了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政策,完善了本国审计准则体系,这种努力和进展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树立了典范。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主席格雷厄姆·沃德指出,中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那就是中国正致力于提高透明度、工作质量和高水准的执业准则。他表示,遵守高水平并为国际公认的准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审计过程更可信、中国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信息更可信、国内外投资者信心将因此而增强,这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主席约翰·卡洛斯表示,中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审计准则的信心和对国际市场的重视。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秘书长伊恩·鲍尔指出,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组织制定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为那些有志于加强财务制度和建立投资信心的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他表示,中国的行动将使投资者拥有更好的决策信息,将改善公司的管理信息,也将降低中国公司的融资成本,提高国家竞争力。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指出,中国采用新的会计准则,实现与国际惯例趋同,这将提高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中国的举措将对韩国等其他考虑进行类似改革的亚洲国家产生影响。

  彭博新闻社报道指出,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表明中国正在强化更为严格的企业会计准则。

  此外,香港会计师公会也表示,中国内陆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与中国香港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这将有助于中国内陆及香港的企业和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梅宏)

  

  新会计准则的框架和体系

  从准则类别看,既有普遍适用的一般业务准则,又有兼顾特色的特殊行业或业务准则,还有专门规范财务报告问题的报告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上市公司施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施行。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出席发布会并发表讲话,他强调,两大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他说,推动两大准则体系顺利贯彻实施的任务非常重要,要求财政系统、企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积极投身到学习贯彻两大准则体系的活动中来,切实抓好宣传培训、做好实施准备、加强诚信建设、加强监督检查。

  财政部副部长、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楼继伟在介绍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关情况时指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他介绍,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3个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作出的具体规定;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从准则层次看,既有居于第一层次、统领驾驭的基本准则,又有位于第二层次、针对性强的具体准则,还有处于第三层次、操作性强的应用指南;从准则类别看,既有普遍适用的一般业务准则,又有兼顾特色的特殊行业或业务准则,还有专门规范财务报告问题的报告准则;从准则项目看,从过去偏重工商企业的17项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的38项准则,覆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从各项准则的有机联系看,一环扣一环,衔接有序,规定一致,保证了准则体系的协调统一,促进了各项经济业务的顺利进行和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刘仲藜在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有关情况时指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此次发布的审计准则体系,体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要求,满足了新形势下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需求,突出了维护公众利益的行业宗旨,增强了审计准则的易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中国审计准则体系充分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体系结构,根据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的不同性质,提出了包括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两个板块的准则体系。按这个框架确立的48个项目,几乎涵盖了国际审计准则的所有项目。在审计准则的内容上,充分采用了国际审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程序,在审计的目标与原则、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审计证据的获取和分析、审计结论的形成和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的设定等所有重大方面,与国际审计准则保持一致。 (朱晓彦)

  

  中国会计准则的“互动趋同”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正在从促进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的制定环节入手,一步一个脚印,环环相扣,脚踏实地,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发展水平,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话语权,推动我国会计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互动趋同”,是新会计准则建设的一大特色。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曾这样解释过“趋同”的含义:“就是大家朝一个方向前进,经过一个过程和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一致,但趋同不等于等同”。

  那么,到底什么是趋同?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又为什么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呢?

  国际会计准则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市场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便利各国企业资金融通、资本运作和业务合作而产生并渐次完善的共同的“会计语言”。

  所以说,世界各会计组织,只要不想游离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之外,不想游离于国际会计市场之外,就不能无视国际审计准则趋同这一趋势。然而综合目前国际国内的形势,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不坚持中国特色不行,不与国际接轨也不行。因此,创造一个既坚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建立了一个既能让国人认可、又能使国际认同的准则趋同平台,一直是本次新会计准则制定的宗旨。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为此提出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四个原则,即: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是一个过程;趋同是一种互动。这四项主张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也为我国这次会计改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在2006年3月上海召开的亚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研讨会上,王军又一次提出了五点主张以切实推进国际趋同。包括:采取切实行动推进国际趋同,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国际趋同的挑战,避免让国际趋同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主动协调国际趋同的立场,不断增强亚欧各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战略决策和准则制定工作中的影响力;着力加强准则实施机制建设,确保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真正搭建起密切各国经济贸易合作的坚实桥梁;切实加强经验交流,各国应将自身借鉴或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经验与其他成员共享;加强亚欧区域间会计合作,互相通报工作进展和最新立场,遇到重大问题应充分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开展有关能力建设活动。

  在具体操作和技术层面,有关工作人员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谈判、交锋和协商,解决了趋同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及其趋同的成就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理解和认可,并写入双方的联合声明。通过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讨论了具体技术问题,协调了我方提出的趋同立场,签署了备忘录。同时,打开了与欧盟会计对话的大门,促使欧盟认可了中国会计改革成果,为争取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扫除了会计标准障碍。这些举措不仅大大提升了我国会计准则质量和国际地位,也为我国经济迎接全球化挑战、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夯实了会计基础。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发布会上曾这样评价:“中国政府这一与全球经济进一步整合的做法,使得中国在国内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方面,与那些走在前列的国家保持一致。”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工作和会计国际趋同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显著提升了我国在会计国际趋同中的地位和作用。2006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刘仲藜当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受托人。2005年10月,财政部副部长、会计准则委员会秘书长王军当选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2006年1月,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当选联合国国际财务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中国代表。近年来,财政部会计司每年派出一名高级技术人员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工作。2006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受托人任命现任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国际部主任兼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张为国,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张为国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代表亚洲和新兴市场的第二位理事,也是该理事会首位来自中国的理事。11月1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2006年度会员大会上,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获选连任理事。

  在2006年11月14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17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创新发展理念,服务经济社会”的主题演讲。王军表示,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各种要素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为会计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会计职业要在这场大挑战、大变革中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就必须积极研究、认真总结、全面把握会计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实现会计技术、方法和理念的全面突破和进步。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会计界应以更加紧迫的使命感、更加开阔的视野,坚持开放发展、互动发展、稳健发展的三大战略,共同应对面临的新挑战。王军指出,资本市场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要求,突出表现为实现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这对加强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互动协调,实现国际趋同,提出更为紧迫的要求。同时,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交易方式、新的技术变革、新的政策措施。全球会计职业只有进一步密切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经验,交流信息,协调行动,减少分歧,才能有效应对新的挑战。因此,要进一步加快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作为反映经济活动、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理应走上国际舞台,扮演其应有的角色。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正在从促进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的制定环节入手,一步一个脚印,环环相扣,脚踏实地,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发展水平,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话语权,推动我国会计的规范化和国际化。(李京)

  

  新准则关键词

  公允价值的应用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新突破。按照规定,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关键词一:存货

  [新准则看点]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原先采用的存货准则中的“后进先出”法。

  关键词二:减值准备

  [新准则看点]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随意转回。

  关键词三:合并报表

  [新准则看点]新准则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

  关键词四:投资性房地产

  [新准则看点]财务报表中须单列“投资性房地产”项目,此模式下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关键词五:证券投资

  [新准则看点]新准则要求,交易性证券投资期末应按交易所公开交易价格计价,交易价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关键词六:跌价准备计提

  [新准则看点]按照新的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关键词七:公允价值应用

  [新准则看点]公允价值的应用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新突破。按照规定,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关键词八:金融工具

  [新准则看点] 新会计准则中与金融企业会计相关的重要变化主要包括金融资产、负债的分类与计量,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会计处理等方面。

  关键词九:趋同

  [新准则看点] 这次准则体系修订的完成,把我国会计工作、会计准则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且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是趋同的。为什么要趋同?

  因为趋同是大的方向,是大势所趋。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走向趋同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发展方向。(王娟)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计发展40年: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新企业会计准则2012起实施 与国际接轨
我国将用三年“普及”新会计准则
2022年中国内陆与香港企业会计准则保持
2007年元旦:中国会计制度正式接轨国际标准
新会计准则关键在于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