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 || 学到•听章勤琼《数学作业设计的框架与案例:布鲁姆分类学&SOLO理论》讲座笔记

名词解释:
学到:经学习而得到;
昱见:本人陈昱经学习思考而产生的观点、认识。

学习笔记:
学到1:以大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和立论背景;

学到2:用专业眼光和批判性思维看政策文件——

1.概括:整个《意见》主要就三句话;

2.分析:第一句是正确的废话;第二句需斟酌,作业长度与作业负担之间不一定正相关,不是作业时间越短越好,应该用“过关”来评价,不同学生需要的时间不同;第三句是最重要的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尤其制定作业监测准指标,如果教育行政部门真的能从专业角度做好这件事那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但可能结果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昱见:第二句中关于“作业时间”其实还有一种情况,比如一些实践性探究性项目化的作业,其需要时间往往很长,但是效果很好!所以赞同章博所言,不能简单将作业时间与作业负担挂钩。这样做其实是有一个前提,即将作业狭隘化成书面作业,且将学生个体看成一个无差别的整体。看看,政策文件所立足的观念基础就有问题哦!

第三句,我的理解,另一种可能,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依靠专业人士来做这件事,这也是管理的要义,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当然是服务于教育教学,必须依靠和用教育教学专业人士去做专业的事。当然这是应然,不是实然。

插个话题,本来文章是周日晚回看时就已经动笔的,我喜欢边看边写,写到此处,打住,太晚怕影响老妈休息,她一直不厌其烦叮嘱我早点睡。可惜,周一接到局里一个电话,原来有个申报任务被我忽略了,临工下线要补起来,周二就是截止日!好家伙,不要说看视频、读书计划统统停住,就连吃饭睡觉都马虎应付了事,可以说全神贯注!尽管手头资料有限,网络也不给力,还是卡在今天吃晚饭时间结束战斗。这会儿舒舒服服泡着脚呢!又来了精神,继续看章博说作业。

学到3: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可能。激励功能,即为“差生找自信,为优生找不足”,而不是挖坑。评价一定是指向教学上来的。

学到4:教学评价两大功能,一是筛选功能,一是教育功能,小学阶段主要是教育功能。学生立场,就是理解与发展功能。

昱见:反例一想,很多题根本没有目标意识!理念有大问题,理念是大问题。

学到5:理解学习目标这件事章博经常讲,作为教师一定深究目标里表述的每一个字,具体化,才能真正清楚我们要做什么,目标在哪里?

章博语言风趣幽默,感冒了去医院要测血,看你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就如我们要做学习前测,看学生是什么状况,哪里有问题,问题在哪里。

学到6:台湾省这个“保留概念”我们大陆省份根本没有使用过,所以就不好理解。类似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个知识的非本质的认识,也就是易错偏见。章博在教学比较中得出大陆省份比台湾省的数学教学更注重知识,对概念往往更偏向静态认识,水平层次方面比较模糊,对学生迷思的分析往往是个别的;而台湾省的教学更注重理解,偏向概念的动态认识,水平分层更具体,对学生迷思聚类分析。

昱见:

1.想起我也买过一套台湾数学教材,可惜深入研究得少。

2.可能这些成果归功于林碧珍教授的研究,比较一下,我们大陆省份哪些教授愿意长期扎根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很少很珍贵,当然会越来越多。

3.教研需要参照系,比较,交流,碰撞,才会有火花,促进彼此!

4.这份前测卷质量特别高,我希望我们团队也能做出如此棒的前测和分析,加油!

昱见:这是学习路径!没错,就是“角的度量”学生的学习路径。前测可以帮助我们看出学生在哪里,然后我们就知道接着怎么教,当然先是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以前对“学习路径”认识不好,每每听章博说类似的问题串,理解和接受度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很惭愧,也万幸!

昱见:上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我在学校里做过类似的前测研究,可惜没有将结果梳理记录下来。多数学生对分数作为一个数,即作为“量”的意义认识不足。

理解学生,实在是不简单的一件大事!

学习路径理论一直在强调“理解”,理解学习目标,理解学生(学习起点),理解学习路径……没有理解就没有教学,哈哈,“为理解而教”终于有了一个很刚的支撑。

昱见:这个案例非常有代表性,这也是理解学生的要义所在。PS:这个孩子好可爱啊!

昱见:​蔡金法教授多年前做过著名的“披萨饼问题”中美学生对比研究,啊,我在不同场合举例这个研究,可见当时对我的影响之深。也是类似章博的观点,不要过早学习结构化知识,不要过度训练某项技能。
昱见:啊啊,去年十月份,拿到文本,不久住院,在疼痛难忍的时期克服困难读过一点,计划做得很好,可惜出院后随着新任务的入手,那文本只有自己独自在电脑里静躺。记住:通览≠精读!
学到:
1.建立框架往往需要用到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2.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还不是明细的分类,到底什么叫理解?没有水平分层,课标的目标分类是根据布鲁姆的,所以造成大量模糊的目标。

3.课标只到识记-理解--掌握-应用,上面的在结果性目标分类里没有了,在过程性体验性目标里可能会有。

昱见:为理解而教,光有理解不行的!万里长征才第一步,但理解是基础倒是真的,所以很重要,所以要强调,为理解而教。

昱见: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作业夯基夯的扎实,有时候太过,成机械重复了!欧美作业的目标层级要高很多啊!对了,今晚结束那个“补救性大任务”后,在学习视频之前,我还加班审阅了一份单元作业设计,天哪,满纸细碎小题,填空判断选择一大堆,看得我根本无法下手改,只好提了一些改进意见发回交差——这不是个别现象,长期形成的惯性不好急改。
学到:
1.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也有一个迭代现象,修订版的明显更加细致科学,可以将所有评价题确定位置。
2.课标根据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结果性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过程性行为动词有经历,体验,感悟,探索。
学到:教研员出试卷就可以用这个来做,刘坚教授说绿色评价是教育体检。评价不要搞那么复杂,一线老师只要搞清楚两件事:1.每道题到底要测什么?2.怎么设计好开放题?

昱见:是的,这些文章和书必须读起来!否则章博的分享会听不懂的!博士教授就是不一样,到此,我可以确定这是近年来听到最棒的讲座,甚至超过曹老的!
曹老的讲座最大的优势是理论联系实际,他能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案例分析中,并加以恰当的提炼,最后又很逻辑地呈现出来,所以他的讲座不会运用各种技巧,他仅凭内容就能深深吸引我们。但是,曹老极少提他的理论和学养的由来,他绝不会像章博这样跟我们说他在哪里听什么人说到一个受益匪浅的什么观点,读到怎样一本好书,又特别推崇哪一派学者的什么研究……
一句话,听章博的分享会增值,有很多延伸学习,这一点我们特别喜欢。
学到:
1.作为小学老师应该涉猎广泛一点,多接触一些初中老师关于中考命题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2.但是光有双向细目表这些是不够的!你只做考试还行,一旦涉及教学教育的有效实施,指向学生的发展,就不够了!到底什么叫理解了?
学到:所以要做学习路径分析,没有这个其他都是扯淡!
昱见:
1.这本书我是去年寒假左右买的,初读了一些章节,为了申报一个相关课题;今年春节期间继续阅读,发现之前读得不够深入,一知半解。
2.学无止境,阅读这本书和听章博讲座都很有感触,此刻已是凌晨,按说急赶大任务两天应该很累,现在却精神抖擞,觉得真的很赚!
3.学以致用,我的阅读和学习,还是指向教学应用的,我们的数学画教学研究项目非常需要这样好的理论指导。

4.是的,读书也有水平层次的,现在那些案例式、设计类、操作类的书已经对我没有吸引力,越来越需要理论滋养,或者视野的开拓,思维的启发。

昱见:现在我能理解“学习路径却是相同的”这句话了。关乎知识的内在逻辑,也就是章博所言教学的科学性。


昱见:以前理解学习目标没有突出大概念,真是罪过😓!

学到:这些都不是目标具体化,上图简直教条酸腐得令人发指!下图还是布鲁姆那一套。

昱见:关于“表现性评价”恐怕还要深入学习,下期阳老师的分享不容错过,章博的知网文章不能漏掉。

昱见:SOLO分类理论不复杂,好用。先要建立框架,才能做研究嘛!

昱见:关于计算教学,我们必须再做一次课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再做一次,高年级画计算课例研究,单元整体视角。

上次单元说课没有时间做,最后急赶的东西经不住推敲!很遗憾!


学到:学习路径又一发!

学到:章博对六幅作品的水平分层很牛掰啊!嗯,没有胶囊化,一个个连一大片——胶囊化,能看出8个十,2个十一份,有4份——不但胶囊化,还有值的体现,一个圈代表十——不但有值的概念,还有位的概念。
昱见:是的,搭建框架很难,但是只要做起来,做着做着就不难了!——好研究是做出来的,好老师也是做出来的。

昱见:看到这个大脚印👣想起我们团队刘老师有一节很好的课,啊呀,怎么把这节课给忘了?新学期要拿出来再做一做!

为了每位学生在原有水平再“+1”“+N”,我们要坚守下去,创造下去,实现心目中的“目标具体,框架清晰,过程开放,思维可视”,数学画教学可以做到。

😊加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心得| 张昶:校本作业设计与实施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教师网络研修总结
蒋小娟—成都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注重单元结构 驱动知识学习——— 基于大单元理念的小学数学非书面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经典教学理论
把握理论学习机会,提高理论素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