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师论坛 || 课改十年磨一剑 自读卅日跨三阶(新课标领学活动之自读心得3)


黄邦宁,合肥市陈昱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 合肥市梦园小学教育集团文曲路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新区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首届名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 合肥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合肥市德育先进个人,合肥市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面试考官,合肥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专家

20224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20226月,有幸加入了合肥市陈昱教育名师工作室,和工作室的各位小伙伴们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自读、素读新课标之旅。在工作室领衔人的率先垂范下,大家每日阅读,写读书笔记,互相督促,互相鼓励。2001课标实验稿颁布期间,刚刚走上教学岗位,当时在村小信息闭塞,也没有名师引领,基本上没有阅读;2011版课标只是走马观花式阅读,或是有需要时片段式阅读;这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仔细读完新课标,通过此次研读让我对小学数学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等内容有了更新更系统的认识。

黄邦宁老师阅读的课标打印稿

专家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其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史宁中教授指出,这次数学新课标修订有五大变化:(1)如何划分学段更合理?(2)如何把“三会”和“四基”“四能”结合?(3)如何调整课程内容结构?(4)如何丰富“综合与实践”?(5)如何体现数概念和运算的一致性?

感悟一  核心素养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一直以来的第一感觉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工具学科,是学好自然科学的关键和基础。运算、思考、推理都是数学的表征,表达和交流似乎是语文学科的素养要求。但是读了史宁中教授提出的“三会”数学核心素养表述,顿时醍醐灌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让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概念更清晰,算理更清楚,知识内在联系更明确,从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当然“数学的语言”其实指的主要是数学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数学表达方式,也是数学应用途径,不仅仅指普通意义上的“数学语言”。“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最新要求,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表达的空间,不仅仅会通过学生的汇报和数学表达,反馈教学效果,也会从学生的表达和交流中,达到思维碰撞、创新想法的效果,收获令人意外的惊喜和精彩的课堂生成。

 

自读笔记

感悟二  新增关键词 “量感”

“量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课标提出了“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长度、角度、周长、面积、体积”的要求,这也是对课程目标中新增的核心词“量感”的重视与呼应。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量感指的是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量”的态度和意识,它是一种对量的直觉,对量的敏感性,对量的直接反映。阅读间隙,我结合近期申报的关于量感培养的课题做了相关梳理。

感悟三  课程内容“综合与实践”的变化

前期正好做了一个关于综合实践内容的课题研究,在这次读课标的过程中对综合实践的内容格外关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仍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学习领域组成,但每个学习领域的内容结构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结构化特征。“综合与实践”领域调整最大,并且在小学阶段分别列举了13个主题活动和2个项目学习的案例名称及具体活动内容。

主要包括三类内容:第一类是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第二类是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第三类是着重解决现实问题的项目式学习内容。除此之外,新课标还倡导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选择内容,如垃圾回收与利用、身边的一棵树、城市公共交通路线图、寻找黄金分割等,以保证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活动,普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习形式有两个类型: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第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要让学生面对现实的背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活动的完整过程,可根据主题活动内容设计一些“长程学习”。项目式学习以解决现实中稍复杂的问题为重点,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可以根据项目内容进行分工协作,可以采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集中+分散”等灵活方式进行,开展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有反思的实践活动。

人生有几个十年?我很庆幸能有机会在我的教学生涯第三个十年期间加入工作室共读共研,从2001课标实验稿、课标2011版到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陪伴了我数学教学的三个不同时段,课标引领我们一直走在数学教学研究的道路上,尽管读了这么多年,课程标准也已经修订到第三版了,其实我依然有好多地方还没有完全读懂,我会一直读下去。或许这正是经典的魅力所在:“第一次读她像遇到老朋友,每一次读她都有新发现。”

每日自读


 作者:合肥市陈昱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 黄邦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合肥一中、六中、八中官宣…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自主教育北京吴正宪名师工作室在线研讨活动
好文荐读 | 黄翔:从“四基”“四能”到“三会”——一条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线
聚集“三新” 解读“课标”
(22)让中考复习课走向远方
在表达与交流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