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壬寅嘉禾星光历」李叔同:从翩翩佳公子到高僧,他是最遗世独立的天才
userphoto

2022.12.04 北京

关注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李叔同

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

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

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林语堂

平湖李叔同纪念馆

蔚蓝的天空下,翠绿的香樟簇拥着,东湖的水平静地、光滑地铺陈着,一朵圣洁的白莲绽放着……这就是平湖李叔同纪念馆。

李叔同与嘉兴有何渊源?

他的祖籍是嘉兴平湖。

李叔同出生于津门望族桐达李家。明末清初,李家先祖到平湖乍浦避祸,以布料生意起家经营酱园、盐务和榨油业,直到嘉庆年间,李叔同祖父李锐和哥哥李锟受海宁查氏引导而北迁,做盐业生意,而后发家,成为津门望族。

李叔同母亲王凤玲是平湖乍浦一个小商贩之女,北上远嫁成了父亲的四姨太。李叔同极爱母亲,曾从母姓,自称“当湖王布衣”。

李叔同和嘉兴的渊源又何止这些。

他最得意的学生丰子恺、刘质平都是嘉兴人。

众所周知,李叔同39岁,人生正是绚烂至极时,抛却尘世,索性做了和尚,成了弘一。

马一浮曾在嘉兴佛学会讲法,当时,刚刚出家的弘一去旁听,顺便拜访嘉兴佛学会会长范古农。

“已抛弃的旧业,难道还可以再做吗?”

“如汝能以佛语书写,令人喜见,以种净在,这也是佛中之事,又有何妨?”

是范古农的话让他内心通亮起来,过去喜欢的金石、绘画无法再续,但却可以书法写佛偈。

他于是留在嘉兴精严寺,住在藏经阁里,过了两个月与世隔绝、翻阅经卷的日子。也是在这里,他写下人生第一幅佛偈:佛即是心心即佛,人能宏道道宏人。

丰子恺所画尊师弘一大师像

他前半生是李叔同,后半生是弘一法师。

今天是弘一法师圆寂80周年的日子。

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嘉兴先贤,撷取他波澜壮阔一生中的几朵浪花。

李叔同生于1880年10月23日,大名李文涛,字叔同,乳名成蹊。五岁那年,七旬老父去世,母亲还是鲜花般的年纪。旧式大家族中的庶子,寡母的重重期待,都压抑着他。他就像贾宝玉一般缩在自己的“大观园”里,虽然鲜花怒马,却在15岁就觉得“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1898年的戊戌变法,在康有为、梁启超的梦想中,19岁的李叔同看到济世安民的希望。他自篆闲章“南海康梁是吾师”以致敬,却没想到,仅仅百日,变法就失败了,他也被疑是康梁同党,不得不避祸上海。

他初露锋芒,成了上海滩的知名文人。

在这里,他感受着新思想冲击带来的喜悦,也承受着新旧思想碰撞带来的痛苦。

初到上海的李叔同

1905年秋,立志以文艺唤醒国人的李叔同,抛却“名大似斗”的文声,离开与许幻园、黄炎培、穆藕初等共创的“沪上学会”,收拾丧母之痛,东渡日本。

从此,上海滩少了位丝绒碗帽,曲襟背心,花缎袍子的翩翩佳公子,日本东京多了位全面学习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西方艺术的留学生。

他改名叫李哀。他曾说过,从那时起,他的人生“就是不断的悲哀与忧愁,一直到出家”。

在日本,他创办中国第一份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与学友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1907年二月,他剃掉胡子,把腰束小,穿上白色曳地长裙,自扮茶花女玛格丽特,为徐淮水灾义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演出话剧,开中国新剧表演之先河。

多年后,他的学生丰子恺见到他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尖头皮鞋,拿着手杖,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称他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一件衲衣穿了24年,补丁224处

然而,就是这样的李叔同,1912年秋走进杭州师范的课堂时,又换上灰布长衫、黑布短卦、平底布鞋,戴黑色钢丝边眼镜,成了严肃的老师,丰子恺感慨,“与洋装时代的李先生、曲襟背心时代的李先生,判若三人”。

当了老师的李叔同,给学生带来新的世界:

他首开西洋美术史、版画课、钢琴课、室内和野外写生课,特别是裸体写生课,在当时的中国,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中国油画、广告画的先驱之一,他也是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词、曲大家。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他的《送别》,传唱至今。

林语堂曾说,他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夏丏尊评价他,“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

丰子恺评价他,“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

丰子恺认为他能如此,都是“认真”的缘故,“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然而,正值生死存亡之际的中国,无法安置李叔同一张安静的书桌。

他东渡日本,寻求救国良方,也曾寄望对国家民族“至重且大”的教育;他研究哲学与思想,希望用佛法挽救世道人心。

1918年七月十三,李叔同在虎跑寺落发。

他用十二分的力气去做一个出家人。

他严格按戒律来做,不求名闻利养,不当住持,过午不食,衣唯蔽体,不蓄私财。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件衲衣穿了二十多年,补丁224处,褴褛不堪。

他走过人生的一二层楼,迈上第三层,跨越物质与精神的追求,最终成为一个学者型哲僧。他精研华严宗、净土宗、律宗等诸宗佛法,云游各地讲经说法,研究失传七八百年的南山律,使其得以复兴,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站在月台别院的最高处,迎接每一个日出,都抱着殉国的死心。

他说:“佛门忌杀生,但为抗日救国,应当不惜死”。

他手书“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许念佛”,在跋语中他写道,“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他将念佛与抗日救国统一起来。

►►►

参考资料

1. 苏泓月《李叔同》北京联合出版社

2. 瓦当、余世存《慈悲旅人:李叔同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3. 李叔同《李叔同说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

5.马文戈《名如何 爱如何 生命该如何》中国言实出版社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叔同后人:佛缘深厚,恬淡处世
从风流才子到得道高僧,他是活得最像人的人
【月雅心音】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解读弘一法师
李叔同剃发成为弘一法师的真实原因,学生丰子恺用3句话说明白了
活动预告︱“又见先生——李叔同、丰子恺、钱君匋师徒三代人书画特展”将于8月3日在君匋艺术院隆重开展
丰一吟书画作品展在平湖李叔同纪念馆展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