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勇:老北京胡同的记录者
userphoto

2022.12.15 北京

关注

摄影的主题广泛当然很好,但是不见得喜欢摄影就一定要去世界各地找目标和主题,也许精彩的东西就在身边,而且熟悉拍摄环境会让你的创作更加出色。从身边切入,记录历史,也许是一种很好的摄影方法。

10多年前,王文澜老师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家门口都是很棒的摄影题材,家门口是最精彩、最生动的,而且你非常熟悉。我非常认同,因为外地人拍不过当地人,走马观花,不是真正沉淀下来的人文和历史。

胡同最后的影子之一,2000年。贾勇 摄

胡同最后的影子之二,1997年。贾勇 摄

我学摄影应该是从1971年。当时,我在北京市体育工作大队上班,用孔雀牌、长城牌相机,当时卖的非常贵,买一个胶卷需要几块钱,相对于几十元的工资来说,一个月最多也就买10个胶卷。

胡同最后的影子之三,2002年。贾勇 摄

胡同最后的影子之四,1997年。贾勇 摄

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拍胡同,专注于这个题材基本上是1984年或1985年。有的时候,我会在家附近观察,找历史留下来的痕迹。在拍照当中了解历史,去琢磨研究,一边拍一边看一边学,在学的过程当中,你还得去爱这些东西,喜欢这些东西。后来,我越拍越成捡破烂的了,看到老物件的时候就会往回捡。比如很多年前自行车上用的不是现在的车铃铛,而是铁做的小喇叭,我看到了就捡回来,还有老铜锅、倒面茶的老铜壶、老门板、老椅子。这些老北京的物件,都是我父亲那一代人提到过的东西,我是没见过的,我问明白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就收回去了,摆在家里作老北京的回忆。有的物件越老越有味道,就像人一样,越老越怀旧,艺术也是。

胡同最后的影子之五,2021年。 贾勇 摄

胡同最后的影子之六,2021年。贾勇 摄

实际上,每个地方的文化就是当地的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的北京人,实际上早已融合了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还有东北三省地区的人,大家都聚在一个地区,几代人慢慢形成了当地特有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意识,实际上就是很多人形成的一个习惯,这就是地方文化。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慢慢改变,因为人的生活习惯也在变,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将变化记录下来。

作者简介:

贾勇,北京人,常年专注于拍摄北京胡同,作品多次被摄影画廊和摄影爱好者收藏。

*原文刊登于2021年10期《中国摄影家》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守望·镜头里的“胡同情怀”——访北京胡同摄影师贾勇
一个卤煮店老板的三十年和十万张照片:老北京胡同黑白影集
你从未见过的历史照片18-145 北京的胡同
行摄北京胡同之六:东堂子胡同 东堂子胡同位于东城区,东西走
30多年的胶片,记录了北京大栅栏的世情百态,展现北京胡同的变迁
胡同摄影师贾勇 用镜头记录北京胡同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