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
userphoto

2023.04.02 北京

关注
大事件
出生
1964年
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
首部小说改名《变调》并发表
1986年-1988年
1986写成第一篇小说《私人笔记本》,编辑部主任海波将其改名为《变调》发表在《昆仑》1988年第一期。
作品《人生百慕大》获优秀小说奖
1988年
1988年在《昆仑》第五期发表中篇小说《人生百慕大》,并获刊物年度优秀小说奖。
出版第一本小说集《紫密黑密》
1995年
1995年解放军文艺出版出版麦家第一本小说集《紫密黑密》。
作品《解密》获8项文学奖
2002年
2002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后斩获中国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等8项文学奖。
《风声》获长篇小说奖
2007年-2008年4月
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风声》,并获《人民文学》年度长篇小说奖。2008年4月《风声》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
《暗算》获茅盾文学奖
2008年11月
2008年11月《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日本佬》获百花文学奖
2017年
2017年《日本佬》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4年,麦家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大源镇蒋家门口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麦家儿时家庭政治地位比较低下,爷爷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父亲是“右派”和反革命分子。家里的几顶黑帽子使麦家从小就被别人歧视,没人愿意跟他交朋友,甚至连为人师表的老师也侮辱他。在缺乏有效交流又备受欺辱的童年,麦家将内心的恐惧都写成了日记。
在一次访谈中,麦家曾这样回忆童年:小时候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被同学歧视,交不到朋友,我很孤独,写日记是我唯一与人交流的通道。日记本是我仅有的朋友,也是孤独的身影。写了十几年日记后,看到有些小说很像我的日记,我就开始写小说了。
演艺经历
军旅17年
1981年,麦家参加高考,并因数学100分、物理98分的高分和语文60分的低分,侥幸被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录取。这是一所培养军事情报人员的秘密院校,毕业后麦家被分到某情报机构工作,为他日后创作《解密》《暗算》等一系列特情文学提供了帮助。
在茅盾文学奖答谢词中,麦家这样说道:二十八年前,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我走进了一个极其不寻常的地方,那是一座秘密的军营。我在那里有幸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他们是人中精灵,他们的智慧可以炼成金,他们罕见迷人的才华和胆识本来可以让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由于从事了特殊的职业,他们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是我们永远的秘密。事实证明,我普通的智商和优柔寡断的性情根本不配做他们的战友。我被淘汰了!所以,事隔不久,悄悄地我走了,正如当初我悄悄地去。然而他们却再也没有走出我的心间。他们像你年少时代的一场单相思的恋爱,因为神秘而变得更加完美,因为没有收获,反而成了永久的想念,冥顽地盘踞于心间。时代在转眼间变得喧嚣,越是喧嚣,他们在我心间的形象越是变得鲜明而亮丽。我知道,时代确实变了,但我相信他们没有变。他们不会变。他们不能变。他们依然是从前的,依然是无名无利的,无私无畏。我为他们感动,也为他们心酸。就这样,我以魔术的方式再现了他们,这也是我们惟一能了解他们的方式——因为他们的真实,是不能书写的。
1986年,麦家以多年写的日记为素材写成第一篇小说《私人笔记本》,投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文学双月刊《昆仑》,编辑部主任海波从众多来稿中发现了这篇风格独特的作品,将其改名为《变调》发表在《昆仑》1988年第一期,同年第五期又发表中篇小说《人生百慕大》,并获刊物年度优秀小说奖。
1989年,正是靠《变调》和《人生百慕大》两篇小说,麦家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因为迷恋西藏的创作氛围,麦家主动从南京调到西藏武警水电部队工作。其间迷上博尔赫斯,曾经用一年时间反复读了他一本短篇小说集,甚至可以通篇背出某些小说。
1995年,解放军文艺出版出版麦家第一本小说集《紫密黑密》。
1997年,麦家离开军营。从军17年,他辗转六个省市,历任军校学员、技术侦察员、新闻干事、宣传处长等职。历时11年。2008年调回杭州当专业作家至今。2013年当选浙江省作协主席。
1981年参加高考被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录取。
麦家生活照
成都11年
麦家说,成都是他的“第二故乡”,也是他的“福地”,写出了《解密》《暗算》等重要作品。
1997年,麦家离开军营后,转业到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当编剧。因为不坐班,他有大量时间写小说,从此进入创作高峰期。
麦家写真
2002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后斩获中国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等8项文学奖。
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暗算》。
2004年创作《暗算》电视剧本。
2005年《暗算》电视剧播出,走入公众视野。
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风声》。这部小说同时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是该刊创刊58年来第一次完整刊发长篇小说,并获《人民文学》年度长篇小说奖。授奖词说:《风声》具有强劲的叙事力量;它探索人的高度;它塑造出超凡脱俗的英雄;它以对人类意志的热烈肯定和丰沛的想像,为当代小说开辟了独特的精神向度。
2008年4月《风声》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8月麦家调到杭州市文联当专业作家[2]。11月《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争论的焦点是《暗算》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它写传奇人物,写特情故事,是通俗小说的变种。评委们最终认可了这种“变化”,也可以说一定意义上调整了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标准。
麦家荣获茅盾文学奖
2009年《风声》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获新世纪十年十佳电影[3]、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第10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4]。由冯小刚监制,陈国富高群书导演,李冰冰周迅张涵予苏有朋黄晓明等大批明星出演,票房2.7亿,成为中国内陆商业电影的里程碑。
2010年出版长篇小说《风语》[5]
2011年一年推出三部电视剧:一是由麦家亲自担纲编剧的《风语》[6];二是《刀尖》改编的电视剧《刀尖上行走》;三是《风声》也被改编成电视剧《风声传奇[7]同年9月30日,麦家父亲去世。
2012年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写了《致父信》,一年后发表在《南方周末》副刊上。同年启动“麦家理想谷”年轻写作者扶持计划。
2014年3月18日《解密》英文版被收入英国“企鹅经典”文库,由企鹅出版集团和美国FSG出版公司联袂出版,列世界文学图书榜第1名。同年6月《解密》西语版由西语第一大出版社PLANETA作为年度头号畅销书推出,使麦家跻身国际畅书作家。12月6日《解密》被英国的《经济学人周刊》评为“年度十佳小说”。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8月联袂苏童阿来马家辉的《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出版[8]
2019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人生海海》
2020年1月18日作为特邀嘉宾将以“品荐人”的身份出席2019阅文原创文学风云盛典。同年12月24日担任编剧的电视剧《风声》[21]
2021年4月,参加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卫视原创制作的文化旅游类真人秀《还有诗和远方·诗画浙江篇》。[26]7月31日,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上,围绕“我的写作观”展开创新作文大讲堂。[27]12月16日,入选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委会委员名单。[28]
2022年4月23日,参加的人民网“文艺星开讲”推出的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书香之夜播出。[33]6月26日,参演的文化旅游类探寻体验节目《还有诗和远方·诗画浙江篇》第三季播出。[34]8月27日,参演的真人秀节目《山水间的家》播出。[35]
回到家乡
因为童年的不幸经历,麦家一直抗拒回家乡。在写于2007年的《小说富阳》的短文中,麦家曾这样表达过他对家乡的“不思情”:
年过三十,时光是不能往后看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仿佛并非很久,但其实已经很久,已经25个年头。这个时间起始于1981年8月28日,这一天下午的早些时候,我离开了富阳。年少的我并没有把这次离别看得很重,更没料想到,我可能将由此终生成为富阳的游子,漂泊在他乡。
漂泊意味着思念、牵挂。这有点儿苦涩、沉重。但漂泊也有一种飞行的感觉,故人往事随时远去,又如影相随,似梦非梦,似是而非。这种感觉很奇妙,有一点儿文学的感觉。当我立志要当个小说家以后,坦率说我一直在有意强化这种感觉,即便有时间回富阳探亲,我也总是秘密地来,秘密地走,来去匆匆,行迹诡秘。换言之,我在有意识地回避认识当下的富阳……
然而文章发表后不久,麦家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这促使他调回家乡。
书籍作品
类型
书名
出版时间
备注
长篇小说
解密
(英文DECODED)
2002
(英文版2014)
被收进“企鹅经典”文库,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作品后,唯一入选“企鹅经典”的中国当代小说;并以近700家收藏图书馆量成为2014年影响力最大的中文译著。被《经济学人》评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说”
改变成电视剧《解密》
暗算
2003
改编成电视剧《暗算》
第一章改编成电影,命名为《听风者》
风声
2007
电影《风声》
电视剧,命名为《风声传奇》
话剧《风声》
风语两卷
2010
改编成电视剧《风语》
刀尖两卷
2011
改编成电视剧,命名为《刀尖上行走》
展开表格
获得荣誉
作品奖项
文学作品
获奖年份
所获奖项
陈华南笔记本
新加坡“华语文学奖”
2001
第五届成都市金芙蓉政府奖
2003
第三届四川省文学奖
解密
2003
中国小说协会2002年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
展开表格
个人奖项
获奖年份
所获奖项
2002
电视剧《地下的天空》(编剧)获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将电视剧奖
2003
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进步最大的作家
2006
四川省十佳电视工作者
2007
第三届风尚中国榜·年度风尚作家
展开表格
社会活动
公益活动
2008年6月与阿来、杨红樱共同发起为四川地震募捐行动。
麦家近照
2012年,启动“麦家理想谷”年轻写作者扶持计划。
社会任职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
202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委员。[29]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36]
2023年3月25日,担任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37]
人物评价
社会评价
茅盾文学奖授奖辞:麦家的写作对于当代中国文坛来说,无疑具有独特性。《暗算》讲述了具有特殊禀赋的人的命运遭际,书写了个人身处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的神奇表现。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地展现。麦家的小说有着奇异的想象力,构思独特精巧,诡异多变。他的文字有力而简洁,仿若一种被痛楚浸满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无限宽广的世界。他的书写,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11]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七年度小说家授奖辞:麦家的小说是叙事的迷宫,也是人类意志的悲歌;他的写作既是在求证一种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温一种英雄哲学。他凭借丰盛的想象、坚固的逻辑,以及人物性格演进的严密线索,塑造、表彰了一个人如何在信念的重压下,在内心的旷野里,为自己的命运和职责有所行动、承担甚至牺牲。他出版于二○○七年度的长篇小说《风声》,以从容的写作耐心,强大的叙事说服力,为这个强悍有力、同时具有理想光芒的人格加冕,以书写雄浑的人生对抗精神的溃败,以关注他人的痛苦扩展经验的边界,以确信反对虚无,以智慧校正人心,并以提问和怀疑的方式,为小说繁复的谜底获得最终解答布下了绵密的注脚。麦家独树一帜的写作,为恢复小说的写作难度和专业精神、理解灵魂不可思议的力量敞开了广阔的空间。
2020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杰出作家”颁奖词:麦家的作品,独辟蹊径而雅俗同欢,是中国当代小说变革的界碑,也是中国文学融通世界的范例。他出版于二〇一九年的长篇小说《人生海海》,远离他以往谙熟的题材与叙事类型,行至历史的隐秘腹地。他讲述了一个人是非难辨的一生,也写了一个时代波诡云谲的历程,也在记忆的幽僻处叩问存在的常道。精妙入神的技艺,繁简由心的叙事,留白处的凝思,重新扎根的爱与希望,昭示麦家的写作新高已立
他人评价
莫言说:如果一个作家能够创造一种类型的文学,这个作家就是了不起的,那么麦家应该是一个拓荒者,开启了大家不熟悉的写作领域,然后遵循着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的最经典的方法来完成了它,所以他获得了读者的喜爱,并获得批评家的承认和好评。
王安忆说:“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将条件尽可能简化,压缩成抽象的逻辑,但并不因此而损失事物的生动性,因此逻辑自有其形象感,就看你如何认识和呈现。麦家正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走近——这是一条狭路,也是被他自己限制的,但正因为狭,于是直向纵深处,就像刀锋。”
李敬泽说:麦家有力地拓展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他把一切世界性的主题带进了中国文学。麦家的作品既是日用品也是奢侈品,没有参照物,具有独特性。[12]麦家是90年代出道新生代作家的一个杰出代表,从麦家开始,文学创作力量将会有越来越多新的血液加入,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过去小说的审美品质都集中于现实主义或者写实主义,而麦家的小说则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貌。这也会促进未来文坛的创作面貌向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
张颐武则看重麦家小说侦探、惊险外壳下更深的内容:“人际关系的问题,还有人性的深度,都是这部类型小说之中能让人回味很久的东西。”不过,也有评论认为麦家的小说其实“很市场”。
雷达表示:“人们喜欢把麦家这几部小说称为智力小说、密室小说、特情小说、谍战小说、解密小说,名目不一而足。我看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麦家所显示的才能的性质和特征。麦家的成功,首先有赖于他超强的叙事能力和推理能力,经营致密结构的能力,他可以在一个极狭窄空间,展现无尽的可能,翻出无尽的波澜,制造无尽的悬念,拽着你一口气跑到头,必须看个究竟。”
杨扬称麦家的小说体现了南方写作特有的风格。“他的写作有韧劲,虽然《暗算》、《听风》一度在市场不被看好,但在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上,麦家的作品好几次名列前茅。生活经历,给了他创作的质感,虽然故事的背景和题材是虚构的,但是不得不说他虚构得比真实还真实。”
外媒评价
1、《纽约时报》2013年2月20日
麦家在作品中所描述的秘密世界,是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所知的,外国人更是一无所知。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王德评价说:麦家的小说在艺术风格上“混合了中国革命历史传奇和反特小说,又有西方间谍小说和心理惊悚文学的派生”。
2、华尔街日报》分别于2013年2月14日、4月4日和4月25日用大篇幅刊登书评、麦家专访及出版报道。
《解密》一书可读性和文学色彩兼容包并,从一种类似寓言的虚构故事延伸到对谍报和真实的猜测中,暗含诸如切斯特顿、博尔赫斯、意象派诗人、希伯来和基督教经文、纳博科夫和尼采的回声。
结局是全文最梦幻并令人称奇的一部分,这本书存在一种特有的微妙的奇异气质,并不断设置悬念,从故事的开始一直延伸到故事的结束,让读者不得不参与到密码的破译中去。
3、《经济学人》周刊2014年3月24日
封面报道《解密》是“一部伟大的中文小说”,全文以《每个人都该读的中文小说》为标题,盛赞《解密》“是35年以来,最伟大的中文小说”。文章第一句话就说:“终于,出现了一部伟大的中文小说。”
4、英国BBC电台2014年3月15日
在《星期六》书评栏目评价《解密》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并称赞麦家是“你尚未知道的全世界最成功的作家”。
5、美国纽约客
麦家将自己无人能及的写作天赋与博尔赫斯的气质巧妙结合,为读者呈现了一段复杂而又好看的中国历史以及独特的政治魅力。
6、泰晤士报2014年3月15日
麦家的天才智慧并不只是他在叙述故事的技法上,而更是将一个迷宫般的传奇、人物不幸的境遇、和最终非常规的陨灭写的那么动人。麦家打破了中国作者在国内畅销而在国际无声的窘境,成为了当下全球炙手可热的作家。
7、《每日电讯报》2014年3月5日
《解密》很好地将一九四九年前后的中国,及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以令我们熟知的角度重新梳理了那段历史。
8、卫报》和《观察家报分别刊登书评和深度报道。
麦家有一种独特的叙述语言,包括一些冗长并且有时很明显与主题并不相关的第三人以日记、访谈的第一人称叙述,读起来很繁复费事。尽管如此,故事却仍然如此抓人眼球。他描述了一个缺乏怜悯心的主人公为破译一部密码挣扎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是他和他的战友们在中国战后留下的剪影。不出意外,当你看完《解密》一定会让你想阅读更多的麦家的作品。
《解密》是一部耐人寻味而又异乎寻常的小说。它用独特的方式,采用多视角以及需要读者破译的复杂方法,但又让读者能完全陷入作者编织的密码寓言当中。作者本人用自己擅长的密码学,打开了一个神奇的数学密码世界。
9、英国金融时报2014年3月28日
麦家的写作结合了博尔赫斯和纳博科夫的特点,而且令人惊喜的是,《解密》是一部完全独创的文学类型——将谍战小说、历史元素和数学逻辑学融合成了一个具有震撼力的整体。
10、美国《新共和》杂志2014年3月28日
正如麦家对爱国主义解码所暗示的那样,容金珍可以被奉为中国式英雄。
11、英国《泰晤士文学增刊》2014年1月25日和27日
小说《解密》于微妙与复杂中破解秘密、探索政治、梦想及其意义……从奇特而迷信的开始到二十世纪社会进步中容氏家族的逐步衰落,全书引人入胜……释卷之后,揭示人性的复杂才是本书永恒的旨趣之所在。
12、英国独立报2013年1月14日作者:爱得伍德威尔森
《解密》是一部让人沉迷并爱不释手的非同寻常的小说,主人公金珍这样的人物其实有着更宽泛的写意,人物本身其实就是一部复杂而神秘的密码,然后这部密码也许永远不能被人完全解密。
13、《星期日独立报》2014年1月26日
超现实主义,偶尔梦呓般的语气使读者忘记或者暂时忘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并绘制了一幅地下情报的有趣画面。《解密》是一部引人入胜和非同寻常的作品,也许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像容金珍一样未曾被发现了解的英雄人物。
14、《出版人周刊》(国际图书新闻杂志,出版界权威期刊)2014年2月16日
麦家在《解密》这部小说中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灵感的叙述,与复杂的数学理论巧妙交织,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13]
15、《经济学人》评价麦家《解密》全文
终于,出现了一部伟大的中国小说。在过去的三十五年里,大量的中国小说涌向海外,但只有很有限的一部分才被海外读者熟知。这些备受关注,并且饱受好评的文学作品,大多数都表现出了对中国这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国家敏锐的洞察力。毋庸置疑,那些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有的语言犀利,有的骇人听闻,有的甚至笔锋直指敏感的政治话题。这些作者中还诞生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但是,在这成千上万的译作中,几乎没有一本书,可以让那些对中国这个国家缺乏了解和兴趣的人,依旧能读得津津有味的。
麦家先生的处女作《DECODED》,一举打破了现有的局面。这部以一名前情报局化名特工的口吻完成的作品,以《解密》的书名于2002年在中国出版,如今被奥利威亚·米欧敏翻译成一部故事磅礴宏大、情节跌宕起伏的英文作品。全书完美的节奏掌控,让它在众多的中国小说中脱颖而出,生动离奇的情节和新颖奇诡的讲述方式,让你从第一页开始就欲罢不能,爱不释手。
故事主要围绕一个名叫容金珍的孤儿展开,他有着极高的数学天赋,在经历了两次收养之后,被强行招入中国破译密码的情报机构“701”基地。孩童时期的他经常吃着梨花数蚂蚁,以此来计算自己跟养父共同生活的日子。成年之后依旧自闭脆弱的他,每天面对着墙上五颜六色的图表和数字涂涂抹抹,寻寻觅觅。在破解那部所有人都无计可施的密码(紫密)之前,他在同仁的眼中不过是一个懒散的闲人。
孤独,揭示密码破译者的孤独,是这部小说的主题。尽管内容抓人眼球,但《解密》并不是一部惊悚悬疑类的小说。书中有一个匿名的旁述者,最后向读者揭开了容金珍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如何陨落的真相:一个简单的错误造成了一个天才的夭折(小偷在火车上偷走了容金珍的皮包,里面有他工作用的绝密笔记本,导致他伤心病狂,发病致疯,成为废人),曾经的民族英雄最后只好在前任特工同仁的照顾下,在疗养院中度过痴呆的余生。
如果你试图以此书来了解中国情报组织的机密,或许会失望,因为麦家先生没有利用密码破译的过程向我们揭露这个职业的秘密故事,而是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位天才试图努力破解另一位天才竭力构造的谜宫——结果却造成史上最令人心碎的”悲剧故事。本书将沉重的历史以轻缓的方式讲述给读者,生动好看。比如里面有一段写到容金珍因为用“封建迷信”的传统帮同事们解梦而被罚,写检讨书。又比如,容金珍的生命一旦受到威胁,那么作为保护他生命安全的保镖的任务就是要先把他杀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身上的机密不致于泄露。等等。
这样一个怪异、扭曲、非常的故事,却被作者用优美生动的散文化的语言书写了出来。破译密码的过程,就好像伸出手试图去抓飞在空中的小鸟一般神奇。书中的每个角色,甚至是那些非科学工作人员都鲜活如真:好像容金珍试图去破解的那些无实用的密码一般“奇异,古怪,心怀不轨”。书中零散地充斥着各类情感,但表达却是浑然一体,毫不做作。因为脆弱,容金珍无法忍受“其他人身上那些数不清的个性和毛病”,所以他爱上了一个“来无声去无息”的女人,后来她做了他妻子。
麦家被誉为“中国的丹·布朗”,但除了他们的书同样[14]高达百万的销量以外,两位作者似乎没有其它相似之处。我们从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到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也能读到像彼得·凯里的小说那样被完全带入一个全新世界的神秘主义。书中这位如此不平凡的主人公,这个冷漠与温柔可以如此和谐并存的神秘人物,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汤姆·麦卡锡的经典作品《C》。不仅如此,麦家的写作方式具有独树一帜的特色,他喜欢与读者们玩文字游戏:他的传述经常这样,前面说,“事情无疑就是这样可信的。”但紧接着,在下一段落里,他会立刻为了那个被修饰过的真相而道歉,乞求读者的原谅。总之,麦家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诱人而神秘的中国之旅,这绝对是一次淋漓畅快的阅读体验,请尽情享受吧。[15]
常驻嘉宾节目3档
2020-4-16
文学的日常
2022-06-26
还有诗和远方·诗画浙江篇第三季
2022-08-27
山水间的家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2016-12-03]
[2]
麦家《暗算》“远嫁”西班牙 累积发行200万册 ·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2013-08-31]
[3]
第十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完全获奖名单 ·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2013-08-24]
[4]
第十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完全获奖名单 ·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2013-08-24]
[5]
小说《风语》 · 齐鲁网[引用日期2013-08-23]
展开
相关合集
施耐庵文学奖获奖作家
共21个词条1393阅读
贾平凹
中国男作家
阎连科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董启章
1967年生于香港。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硕士,曾任中学教师。1992年开始发表文章,现从事写作,亦于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写作教学。年青作家王贻兴是他的学生。
查看更多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知名 校友
共86个词条3w阅读
刘佩琦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
吴若甫
国家一级演员
巫刚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
查看更多
21世纪历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共26个词条5957阅读
张平
民盟中央原专职副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
阿来
中国男作家
王安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查看更多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共25个词条6.7w阅读
王跃文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
扎西达娃
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叶梅
中国内陆作家
查看更多
中国著名的编剧作家
共49个词条2749阅读
莫言
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朱苏进
中国内陆作家
刘恒
中国内陆编剧、作家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独家
1259次播放01:08
麦家——被人们誉为“中国的丹·布朗”
简介
106次播放01:27
人民文学奖,80后作家笛安成为最年轻得主,麦家荣获海外影响力奖
获得荣誉
免责声明
意见反馈
©2023 baike.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麦家
茅奖系列之麦家 | “讲故事的人”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秦腔》等四部作品获奖(组图)_
麦家的启示:文学成功之路
麦家写作课:博尔赫斯和我
《风声》作家麦家收手谍战小说 转向爱情题材(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