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雀岩的园林赏心志——留园(一)
userphoto

2023.09.29 北京

关注

苏州现存明清园林中,留园是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园子大,景物就可以尽情铺陈,一派绮丽华瞻。厅堂、亭阁、叠石、草木极尽变化,四时都有新景,尤其是春秋两季,每隔几天不去,就能发现一点之前没注意到的新景。

留园可以分为东、西、中三部分。一入园就先进中部,中部以池水为中心,山水的高低变化是最巧妙的。

经过两重院落,先到“古木交柯”:墙边筑有花台,山茶柏树各一株,是后人补植的。这里算是一步探景,就像大观园的“曲径通幽处”,并没有正式的轩馆。“古木交柯”是冬末春初时最美,山茶盛开,花大如斗,修剪之后一枝茶花吊坠在墙上的砖匾前。砖上的蓝字古雅,和浓艳的红山茶一映照,有了点穿透时光的悠长意味。

往西走是一道狭窄的天井,墙上嵌青石匾“花步小筑”,清代钱大昕所题,匾下有石笋、太湖石和南天竹,百年树龄的爬山虎纵横满墙,枝茎盘曲。春夏时节,满墙爬山虎绿叶随风摇荡宛如波浪,秋冬南天竹结实累累,像红珊瑚珠子。上面是爬山虎,下面立石笋、太湖石,栽南天竹,这是苏州园林中点缀角落的经典组合,接下来在好几个园子里都能见到。

天井北面有一扇海棠式木格窗,将花步小筑与临水轩“绿荫”隔开,但隔人不隔景,人站在哪一边,这四瓣海棠花就像画框把对面的景色框在里边。

海棠式木窗格
绿荫

绿荫西面是明瑟楼和涵碧山房。涵碧山房北面有平台向前直伸入池中,站在这儿往前面扫一眼,就看见水面分成了三部分。眼前这一部分的对面是假山,山势起伏,一脉西向,从闻木樨香轩下面涌来,到平台西面而止,像是假山伸出一条臂膀环抱池水。

涵碧山房
平台凸入水中
绿荫与明瑟楼之间的凹凸和高低对比

再看右边,濠濮亭和小蓬莱把东面的池水又一分为二。这条水中路顶上有蓬架,覆盖着紫藤萝。这里的藤花颜色淡,花穗瘦长。苏州春天多风雨,雨天站在涵碧山房前边看紫藤花,真觉得是深闺弱质不胜飘零。

雨中站在涵碧山房前的平台看濠濮亭

回头看紧挨着涵碧山房的明瑟楼,也微微向前,伸出水面。这样一来绿荫反而像是凹进去了,凹出一块水面与曲溪楼下的小桥石塔自成一境,从西面往东面看过来,白墙上苔藓霉痕浓浓淡淡,砌岸的黄石上围满了薜荔。这儿的颜色都有点冷淡,就算船动了好像一切还是安安静静的。

对呀,这船也不完全是做摆设的。外地的游客一来,大多得听导游们为这船编个故事,什么“小舟从此逝”呀。其实,常往留园来的人都知道,以前这船是表演用的。每次定一个时间,工作人员就穿上简陋的戏服,一个划船一个吹笛表演一翻。我挺不喜欢的,可大家好像都挺喜欢,船一划到池子中央,从绿茵轩到涵碧山庄前的平台,游客都挤到水边来了,真有点开庙会的味道。可惜,疫情之后这样的表演都已经取消了。如今,只有清理水池的大叔才会在一早一晚撑船到池子各处,收拾水草浮叶和垃圾,其他时候船就静静在那儿停着。

自西向东望石塔
绿荫东面水景

本来可以从南面的云梯登上明瑟楼二层,如今云梯前面摆了“禁止攀爬”的牌子,明瑟楼的二层也已经封闭了。不过每次去留园,我还是喜欢走到近处仔细看看它,它是我所见过的云梯中最得我心的一座,选的太湖石颜色也别致,浅色的是晴云,深色的是乌云,因为有苔痕和树影的绿色附着,远远看还是青云直上(嘿,这词编得都能当导游了)。石头穿插也巧妙,不显笨重,近看远看真有点以云为梯,从墙下升腾弥漫的动态。云梯旁有石榴树,倚石而立,一看到它我就明白了李渔写芥子园中种石榴的办法:

“榴性喜压,就其根之宜石者,从而山之,是榴之根即山之麓也;榴性喜日,就其阴之可庇者,从而屋之,是榴之地即屋之天也;榴之性又复喜高而直上,就其枝柯之可傍,而又借为天际真人者,从而楼之,是榴之花即吾倚栏守户之人也。”(《闲情偶记》李渔)
明瑟楼下云梯

转过头,从平台往涵碧山房里面走,穿过屋子,南面是一个小院落,太湖石叠为花台,种着木绣球和牡丹。这儿是留园中区的西南角,背后的墙面就高起来了。从这儿向南面看,景物一点一点高起来,眼前是仲春开放的牡丹,再看远一点,眼睛就要往上看,墙边立着太湖石,木绣球开成一树雪团。再往上还有,抬头就是春雨杏花。

院中有一棵大杏树,枝丫都高出山墙与房檐了。花都开在高出,一直高到墙那边也能看见。这棵杏花是随开随落的,开花季就是落花季,花瓣如细雪,花心一点深红,袅娜之态不亚于樱花,但说到花形端正,落花时哀而不伤,我更喜欢这株杏花。

看出来了吗,到这儿有了一个南北景深的变化。以涵碧山房为界,观景的视角在南边是位于平台上,和水面平齐,都能看见莲叶背面被水波反照的粼粼光斑。视角从南面移向北面,视线就要逐渐转高了,到牡丹花台转高了一层,到木绣球上又转高了一层,到了杏花开在山墙上,观景的视线转到了最高处。涵碧山房南北两面都有敞阔的一排大窗,还是清一色海棠式窗格。于是这座涵碧山房就成了一座镂空的屏风,隔断南北的空间,却又不是真的隔断,无论站在哪一面,透过一扇扇的海棠花窗,景色从水到山或者从山到水,都是一唱三叹。原本从绿荫轩到水边的平台,只有东西方向的高低变化,有了涵碧山房这座屏风,南北向这一层一层高低变化就看得更分明了。

自平台望北面假山
自平台隔涵碧山房望南院

涵碧山房西边有一条回廊斜插西北通向闻木樨香轩,它在西边最高处,桂树环绕,春天发新叶,秋天满枝香。“闻木樨香”是即景题名,是不是与黄山谷听晦堂和尚一句“闻木樨香否”开悟的典故有关,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在这儿肯定是读不了书,参不了禅的。这里是留园中区登高望景的最佳处,看对岸曲溪楼高出濠濮亭,像浮在那片藤萝的浓密绿叶之上,真是远隔青山有仙馆。四周是一片桂花浓香,对面有海市蜃楼在晨雾中迷惑人,南面明瑟楼边的树叶颜色也一天比一天不同。五感都被迷惑,在这里能参的,怕是只有夏天的那个蝉了。

闻木樨香轩是西面至高处
在闻木樨香轩东望曲溪楼

闻木樨香轩下面有一座大石名叫断霞峰,形如古碑,石上横纹如马远《水图卷》,石头高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孔洞,站在石头后面从孔洞里往南面看。明瑟楼的景致,飞檐、山墙和树冠都像镶嵌在断霞峰上,真是妙极了。

从断霞峰处看明瑟楼

从闻木樨香轩再向北走,就遇到一条窄窄的沟涧,水流从涧中缓缓进池子里。托起闻木樨香轩的那座环抱水池的西脉假山,与中区正北面的假山主脉被这道水涧分割开来。但两山之间有三座石板桥凌空跨水而过,前后高低错落着,又把西脉与主脉连接起来了。到了这儿我才觉得,原来这假山真是座山呀,可不是只在向着水有人看的那面做做样子,这座山里有它的峰谷流水,小桥通幽。这座山,因为沟壑有了纵深,因为架桥有了虚实。雨天站在桥下偶尔能听到水声,真有点“山深溯溪行”的幻觉。

在古木交柯隔花窗望西北小桥处

这样的小桥共有三座,高低错落。

中间那座桥,西面桥头边种了一株粉色的茶花,这真是雪肤轻晕的美人,不只是端正,还有种摄人的容光,淋着雨是娇憨之态。让人想起逸事传闻中隋炀帝宠爱的持花女袁宝儿。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我都去过,论品貌动人处,其余粉色茶花没有一株能比得上这一株。

走过石桥,沿着山的主脉就到了顶上的可亭,这是留园中区北面的最高处,与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对。中区虽然以池水为中心,实则山水之景皆备。中秋时节,如果在涵碧山房赏月,莲叶和月影就在身边,亲近可爱;如果在可亭赏月,一低头月影和莲叶皆在山脚下,越显得人在高处近仙人,有出尘离俗的味道。

当然了,如今这些都是想想而已。我不知道留园有没有开设夜游项目。但看人家拍回来的照片,夜游的园林里都弄些五颜六色的探照灯,一走吓一跳。这还哪有月亮可赏。

可亭为北面至高处

可亭四周花木最杂,什么都种了一点,每次都是开花结果了我才发现,山上怎么还有这个。红山茶,紫丁香,海棠,木瓜,金桂,丹桂,这些都是耀眼的花儿,一开花就看见了,也就记住了。到了海棠盛放的季节,可亭东面下山的路上有好几株西府海棠,花开得好像银色的银帛在忙着铺开又卷起,周围是蜂团蝶阵,游人如织,是留园最嘈杂的季节。

沿路下山,东面有远cui阁。也可以沿着山后的游廊从闻木樨香轩一路往下,到达远cui阁。刚刚从山上时满眼都是花团锦簇,热闹得很,再看山后游廊却觉得朴素淡雅,几杆青竹或是一丛天竺果,晨昏之时把影子投在墙上,就成了一幅写意花鸟了。

远cui阁位于中区的东北角,边上种了白丁香与白皮松,取静雅之意。阁前花台里还种了黄牡丹,素淡之中忽有一点娇艳之色。这里是东北角,这儿的牡丹和西南角上涵碧山房后面的牡丹遥相呼应,让人会心一笑。远cui阁本来是很好的,就可惜如今阁中都装上了彩色玻璃,这点人工的艳色都把原本营造的素雅氛围败坏了,我不喜欢。

远cui阁
远cui阁前的牡丹台

从园子东北角折向南行,又到了水边。先前我说池水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涵碧山房与西脉假山伸臂环抱的部分,那是池水的西部,最开阔一片;一部分是明瑟楼与绿荫轩一凸一凹,隔出一小片水景,这为池水的东南部,最小巧一片;还有一部分就是水边的清风池馆,曲溪楼与濠濮亭合围的一片,是池水东北部。坐在清风池馆之中,低头看,睡莲边上有小石塔一座,它与东南角小桥边的那座石塔是一对。顺着石塔再往前看,濠濮亭与小蓬莱沉在水面上,左右的曲溪楼与远cui阁比在别处看的时候,又显得更高峻。眼前的小蓬莱顶着一架紫藤,把对岸的景色都掩藏在绿叶之后,坐在清风池馆中,就像藏在山谷林深叶密处,只有眼前的草木和水中游鱼为伴。

小蓬莱
对面虚景为清风池馆

再往南就是曲溪楼,楼下有一个八角形门洞,从这里出去,可以走到濠濮亭,再又到小蓬莱,再往前就是假山主脉下到水边的地方,到了那儿,就要弃水登岸了。

小蓬莱为中部最低处,这个季节正是要走到那里,好仰头看一看对岸的山上。晨雾散去,闻木樨香轩旁边的金桂都看得清楚,天气一点点热起来,香味一点点浓烈起来,闻木樨香轩好像又浮在一片桂花散发的香云中了。

自曲溪楼望对岸的闻木樨香轩

如果不想从八角门出去到小蓬莱,那就继续在曲溪楼下往南行,一直走到池水东南角那片静穆的小桥石塔边。等再过一段时间,对岸的墙头上,就会浮起一片红云,那是留园西区的枫槭变色了,而中区正好借景,远处的背景中便又多了一片鲜红。西脉假山的边上,在那些柏树和箬竹中,有棵极大的银杏,秋天满树都是黄色的小扇子,颜色非常浓烈。它的倒影正在石塔边上,只要是有倒影的日子,那一片池水好像都飘满了金碎。自西向东望石塔,在一片沉着的绿白色中,只有静穆与庄宁。但是自东向西看石塔,水面倒影让一切都流光溢彩,华丽非凡。同一座小石塔,观赏的人只是转动了一下欣赏的角度,看到景致中的氛围就有了天壤之别。

中区借景西区山上的红叶为背景
池水西南处有一棵大银杏
自东向西看,黄叶倒映在石塔下的水面

从这个地方往南再走几步,就回到了“古木交柯”,留园中区的景致大体上都看过一遍了。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要这么走,我也常常随心所欲地变换行走的方向和路线,因为每一次改变,我总能找到一点新的,以前没有发现的好景致。

留园模型,可以看到东、西、中区的划分

这种观赏角度的变化来源于中区精妙的高低变化。我们从古木交柯开始,沿着顺时针游园,经过绿荫轩来到涵碧山房,这一段路渐行渐低,直到在平台水面平齐,但这中间又有明瑟楼,二层高,有上翘的飞檐,像渐渐低沉的曲子中偶尔有了一段高亢之音;到涵碧山房,除了东西向的高低变化,还有南北方向上一层一层渐变的北低南高。从低处的涵碧山房登上回廊,一直向上到达闻木樨香轩,这里是西面的最高处,和北面的最高处可亭之间,有一段流水石桥的沟通,实中偶虚,山中藏水,高处与高处之间也有了变化。从假山下到水边的清风池馆,这里已经是低处,可是前面的小蓬莱与濠濮亭建在水面上,那是更低处,左右两侧的曲溪楼与远cui阁显得更加高峻,它们与低处相互衬托,高者越高,低者越低。曲溪楼与闻木樨香轩相互遥望对岸的时候,因为有低矮的小蓬莱遮住了靠近水面的低处,两边都很难将对面的景致一览无余,只觉远隔重重山水。于是在城市之中,在人工修整堆砌的园林里,因此这些精妙的高低变化,走在其中的人们就有了山高水远的悠想。

下一篇:园林赏心处——留园(二),讲一讲留园东部院落间回廊穿插,移步换景之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留园,吴下名园之冠的园林
留园
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留园(五)主要景点
苏州园林
游金陵第一园,赏瞻园楹联(中)
苏州系列119|留园明瑟楼 涵碧山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