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假期新体会

一起阅读写作

在刚过去的长假中,同学们有了许多新体会。有的同学游览了夜色中的长城,有的同学品尝了美味的八宝鸭,有的同学遇见了鲁迅的绍兴……本期,同学们就写下了假期新体会。

本期小画家

夜色

    王佑瑾 (12岁)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七一中学初一(9)班

本期小作者

夜游居庸关

胡泽宁(12岁)

北京市西城区华嘉小学六年级(4)班

    万里晴空下,长城的雄伟壮观一览无余。可在夜幕降临时,长城又会是什么样子?为了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踏上了夜游居庸关长城之旅。

    傍晚,一场秋雨过后,空气变得异常清新,但天上的乌云却迟迟没有散开。看样子,今天是看不到星星了。不过,乌云可以遮住天上的星星,却遮不住石龙似的长城。

    顺着夜游路线前进,我们到了北关城楼。城楼上挂着一幅白色牌匾,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天下第一雄关。我们停住脚步,仰望着高大的北关城楼,我心中充满了期待:期待着登上长城顶峰,期待着在黑夜里欣赏长城独特的景色。突然,灰褐色的城楼上出现了一丝灯光,紧接着,剩下的灯全部亮了,雄伟的北关城楼瞬间被金光笼罩了起来。不远处,长城上也亮起了黄色的灯光,像是在指引着游人抓紧向上攀登。

    我们从登城口上来,天几乎黑了,对面的山峦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城楼上已经有了不少人,有的在好汉碑前拍照留念,有的在观看乐队演出。不过,我登顶心急,并未停留,三步并作两步,直接跨上了登城的台阶,爸爸妈妈也只好跟上。可是,台阶又陡又高,有的甚至都到了膝盖。为了安全起见,我只好放慢脚步,尽量抬高腿,使脚可以踩在更高的台阶上。就这样一步一个台阶,我们终于登上了顶峰。

    顶峰上的人少了许多。夜色已浓,对面的山连轮廓都看不见了。长城本像在山上盘踞的金龙,此时好似飞在夜空中。俯视下方,关城楼灯火辉煌,高速路上的车辆仍然川流不息。遥望市内,在山遮不住的地方,露出一片灯光,远方的天也被映照得亮了一些。忽然,“呜——”一阵火车汽笛声传来,我看着下面黑黢黢的山坡,火车在哪呢?随着火车的灯光越来越近,我才看清,一条蜿蜒的铁轨穿过了长城,原来这是市郊铁路。不久,又一列火车沿着相反的方向驶去,空旷的山谷中回荡着汽笛声。

    我们坐在台阶上休息,凉风吹过,令人心旷神怡。这时,旁边有一个小朋友爬上来。爸爸叫住他,以采访的口气问道:“小朋友,你几岁了?”小朋友颇为自豪地回答:“我今年七岁了。我妈妈、姥姥和弟弟累的不行,都在后面跟着呢。” “真厉害!”爸爸接着问,“你是从哪里来的?”小朋友认真地回答:“山东东营!”我这才注意到,好多游人说的都是各地的口音。爸爸问我:“你知道大家为什么都要来登长城吗?”我没有回答,但也在思索着。

    休息完毕,我们开始往下走。在关城楼上,我们再次路过好汉碑。这次,我仔细地端详这座石碑,上面刻有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字:不到长城非好汉。白天的长城令人向往,晚上的长城也有独特的魅力。我想,我知道刚才问题的答案了。

    指导教师:高国烜  

编辑点评:

小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写出了自己夜游居庸关的所见所感,尤其能通过细致的描绘突出“夜”的特点,从而赋予“登长城”这一比较常见的作文主题以新意。

上海八宝鸭

郭子木(12岁)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育鸿学校初一(4)班

    中国的美食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现今我已对上海的美食有所了解,不知是美食的诱惑,还是对我国文化的感叹,再次推使我前去品尝上海最著名的菜品之一——八宝鸭,在初来上海游玩的新人中,“八宝鸭”必数最热门的网红菜肴了,其并不因味道而出名,更多表达了本地人对异乡到来时的热情。

    端上成品的一瞬间,一股淡淡的烟熏味环绕在四周,不仅刺激着我的味觉,也让我品出了百味人生。在灯光的照耀下,八宝鸭反射出了金黄的色泽,用刀拉开鸭的肚子,浓稠的八宝粥便从中流露出来,时不时还有糯米的香味,口感恰到好处。八宝粥本咸,但搭配上软糯的糯米,不光弥补了咸味,还加了一些甜口,进入口中,独特的清香在口腔中徘徊,百年来的味道浓缩成一道菜,呈现在我的眼前,也闻到了农家的一点一滴。

    用刀切下一块鸭皮,含在口中,一阵碳烤的气味在身体中游荡,倘若咬一口,鲜香的鸭油便滑入食道,为这道菜更加锦上添花。八宝鸭已用尽,但还残留着热腾腾的蒸汽,投过窗户,壮观的东方明珠闪耀着鲜艳的光芒。随着烟雾的飘散,渐渐消失在了这灯火通明的夜上海。

    相传明朝宫廷上有一位名叫杨继盛的厨师,他精通烹饪技艺,为皇帝献上了一道以鸭肉为主料,配以八种珍贵食材的菜肴。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称之为“八宝鸭”。此后,八宝鸭成为了宫廷宴席上的主要菜品,并逐渐传承至民间。八宝鸭的典故象征着中国传统烹饪文化的精髓和对美食的追求。

    小时候,我和妹妹常吃一家店做的八宝鸭。现在,那家店早已不在了,虽与幼时那香甜的味道无缘,但不会减少我对这道菜的热爱与敬畏。

    我想,人们吃一道美食,吃的不只是它的味道与口感,更是对远方的一份向往吧! 

    指导教师:杨男  

编辑点评:

小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八宝鸭的色香味,也追溯了八宝鸭的文化与历史。文章的亮点在于对八宝鸭本身的描写,突出了八宝鸭的美味。如果最后能在“我”与八宝鸭的缘分这一点上再着力,或许更好。

回家的期待

温翘楚(13岁)

北京市101中学怀柔分校初二(9)班

    家国,每一个炎黄子孙终其一生的归属。当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有了生命,是否也会和我们一样,有着回家的期待?最近一部火出圈的网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给出了答案。

    大火燃烧,强盗抢夺,大英博物馆挤满了奇珍异宝。在剧中,那些文物担心自己会被遗忘和抛弃,于是想方设法逃出博物馆,寻找它们的“家”。正如片中主人公所言:“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历史,它构成了我们的身份。”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盏玉壶,是中国缠枝纹薄胎玉壶。与被分割成十二块的清凉寺壁画、崇光寺大理石阿弥陀佛像、一百六十三年没有与兄弟见面的唐小马等文物一起,陈列在冰冷的展示柜中,相依为命。偶然,小玉壶逃出了这可憎的博物馆,遇见了一个黑眼睛、黄皮肤、名叫张永安的男孩儿。“永安,永安……”家国永安,方可高枕无忧。她知道,这,就是她的家人。“家人,是血脉相连的同胞,就像唐大马和唐小马,或者壶身和壶盖。”回到家乡后,她拿出一封封家书,替流落在外的文物们诉说自己的思乡心切。笛师陶俑对琴师陶俑说:改日,你拨你的春风弦,我奏我的晚风笛,那首未完的《长歌行》,我们终会一起奏完;朝冠耳炉对龙耳虎足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自强不息。夫爱国之士,不惧九重之渊。前辈不必挂怀,我虽身在万里,仍不坠,爱国之心……

    文物,历史的见证,文化的瑰宝。作为国家的历史底蕴,它们以古老的面貌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记录着人类的辉煌和智慧,显示着民族的渊源和风采。在奔涌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那些留存至今的文物古迹是经大浪淘洗后仍熠熠生辉的瑰宝。文物无声,但历史震耳欲聋。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两万三千多件,包含了从书面玉器到青铜器在内的几乎所有类别的历史文物,而这些大多都是当年英国趁火打劫从我国运出去的。若文物有声,若思念有声,那句“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

指导教师:田建霞

编辑点评:

小作者从一部网剧出发,对流失的文物这一主题进行了思考。文章的亮点在于结合剧中情节,生动地描绘了各类文物“回家的期待”,并能较为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论述此类主题并非易事,需避免过多的“大道理”,最好能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来切入。

遇见绍兴

赵丁熳(15岁)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初三(1)班

    乘一叶乌篷,行至蜿蜒曲折的水道,船家半躺在船尾,哼着水调,用脚摇起船橹。在这里,我遇见绍兴,触摸文化。

    初入兰亭,便只见一片绿海。阳光似被片片绿竹净化,淡淡的覆在人的身上,暖却不燥。空气中润着水汽,一条小道曲折向前,一竹竹轻轻排开,高低不齐,其间杂着其它植物,倒使竹海更显天然,凝神细听,闻水声竟真“如鸣佩环”。顺小道前去,下见小溪。水尤清冽,自错落的石间笑着游荡而下,跌入小潭,南方的小潭真重个“秀”字,若年方豆蔻的姑娘,宛尔轻笑,欲遮还羞,潭上沉沉浮浮飘着些枯嫩竹叶、轻薄的木板架于潭上,微微滴着水。顺水而行,便见兰亭立于竹间一隅,亭子不大,古扑雅致,灰柱灰瓦,亭中立一石碑,其上“兰亭”两字显得愈发苍劲。繁体的“兰”字已被岁月磨去一半,但风华仍不减当年,厚重饱满,笔尖毛锋参差。幽古的闲情雅致如墨般在眼前点点晕开,杯杯酒盏随溪而荡,与溪边礁石轻碰叮咚作响,提杯饮尽,捻须挥毫,似有古琴悠悠荡响。观兰亭碑贴,那字娟秀却不失洒脱,我用指尖摩挲镌镌石迹,历史也似被刻在其上。刹时间,这字那景竟如融为一体,文客们开怀谈笑仍在耳畔,时境变迁,那一方古韵,一溪文脉却仍在龙鳞间流淌,这是专属于中国的底蕴,华夏的血脉!

    漫步,倾听,感受,我在竹海间静品水乡的典雅,感空蒙古韵。

    行至鲁迅先生故里前,立即被一种平静所围拢,绕过影壁,又是一条窄窄的廊。行过长廊,但见一间间房竖直排列。鲁迅故居朴素,先生故里倒大的很,想起鲁迅儿时过的是公子哥的生活,到处墙角屋下种着盆盆绿植,生机勃勃与斑驳的墙体交相辉映,跃过人山人海向一间房内挥头张望,心中惊喜:三味书屋!高挂的牌匾下挂着一幅绘着鹿的古画,落在案台上,案前桌骑仍旧,笔墨随性摆置。我竟似看见寿镜吾先生抚着胡须与鲁迅对话,又因鲁迅问起“怪哉”这虫而面有怒色,寿先生不知道这偷爬上花坛去折蜡梅的调皮公子竟将成为所有人所敬仰的开拓者,冲锋者。感慨着,我转出书屋,漫步进一畦茶园,看石上“百草园”三字,不禁又浮想联翩,读先生作品,总向往先生小时在百草园的快乐,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如今踏入此地,它们早已无了踪影,唯有一石一碑记录着先生的足迹,物质总会消散,但中华文字永不衰。先生的描摹使世人一睹百草园的生机过往,也是先生的描摹在寂然无声中荡起一道惊雷,唤醒麻木和冷漠。百年前,他挥动笔刀,打破禁锢灵魂的蛊,他发出呐喊,质问救国良药何寻,风雨如磐,他傲然不动,前路很暗,不必等待炬火,他甘做那黑暗中萤火般的光。鲁迅,我们的大先生,用笔铺出属于华夏的未来,也使世人看见过去的中国,铭记历史,踏向远方!

    探寻,回忆,收获,我在文字间浅尝古都的厚重,悟铿锵风骨。

    一城,一景,一情。绍兴,贯穿历史,见证文化,多少年过去,你仍旧听的见雨扣青瓦,看的见乌篷荡漾,一声开橹的哑吼,击中了我心中文化的脉搏,我至,我思,我感,故我在。我看见大禹治水,与天地并立,我看见秋瑾举旗,傲岸不屈,我看见兰亭掩着千年文骨,我看见鉴湖透着女侠豪气。霎时间,时光流转,空间倒错。水性柔情的绍兴是一本古老深沉的书,水润之外,兼一份别处江南无法复制的大气厚重。

    在青石板铺就的街巷之间,我遇见文化,遇见历史,遇见华夏血脉,遇见千古绍兴。

    指导教师:陈菲菲 

编辑点评:

这是一篇优美的文化散文,小作者结合历史文化,书写了自己在绍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出对于兰亭雅集、鲁迅先生等方面知识的积累,更为难得的是,能由此出发,表达自己的思考。文章的信息比较密集,可以考虑将语调放得更舒缓一些,张弛有度更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消息:2023年第29届"兰亭杯"全国书画大赛征稿,将延期至8月28月截稿﹣﹣今日头条
2018年近期书法征稿启事汇总!
全国第五届草书展投稿创作过程及体会
“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征稿启事(2014年5月31日截稿)
延期公告丨2019“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征稿延期至2020年4月15日截稿)
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作品集(高清大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