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景与物中,走过李时珍的一生
   □本报记者 李琳 
   在湖北省蕲州市城东南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有这样一座纪念馆,珍藏着我国16世纪伟大医药家、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李时珍的生平成就。从1982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李时珍纪念馆已累计接待了中外宾客500万余人次。今年,恰逢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李时珍纪念馆进行了升级改造,新馆占地面积由原来的6万平方米扩大到7万多平方米。走进升级后的李时珍纪念馆,这个世人口中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世界文化名人,便化身成了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李时珍,鲜活地站在每一个参观者面前。 
   由14字“绘成”的李时珍 
   李时珍的陵园位于雨湖之滨,与其诞生地瓦硝坝隔湖相望。而这次纪念馆的修缮,馆方特意在纪念馆园区内李时珍墓前,树立了一尊他的半身雕像。但事实是,“历史上,李时珍留下了十几本著作,无数的中药材笔记,但他的肖像却未留下一幅。”李时珍纪念馆馆长胡庆华对记者说。“如今,无论在李时珍纪念馆中,还是广为流传的李时珍肖像,都是当年根据李时珍相貌表述的文字而做。”踏进纪念馆,走过碑廊,在一块记载着一段关于李时珍相貌故事的石碑前,参观者纷纷停下了脚步。 
   早在莫斯科大学建造之前,瑞士日内瓦开过一次世界科学理事会,会议评选出了60位世界级的科学家,有两位中国科学家入选,其中一位是李时珍,另一位是祖冲之。当时,前苏联希望在莫斯科大学新落成的大楼里,陈列这60位世界级科学家的肖像,于是询问中方能不能提供一个李时珍像的原型。但当时,全国上下找不出一幅李时珍的肖像,只翻到一些描述相貌的文字。 
   这份关于李时珍相貌表述的文字是明代文豪王世贞所留,他也是为《本草纲目》作序之人。王世贞是史上可考、确实见过李时珍的人,但对于李时珍的相貌,他也仅仅留下了14个字:“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意思是,李时珍看上去气宇轩昂、清瘦颀秀,是一个很清瘦的老人,而且谈起话来有滋有味。 
   为了给李时珍画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把这些资料交给了当代著名画家蒋兆和。中国很多名人的肖像画都出自他之手。然而,画画首先要有个模特,光凭这14个字太抽象了。蒋兆和最终选定了一个模特,他的岳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萧龙友长得也是一个清瘦老人的模样,眼睛炯炯有神。随后,蒋兆和根据萧龙友的形象及王世贞的那句话,创作了李时珍像。“这个画像一经公布,获得了史学界、学术界的认同,表示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李时珍。”胡庆华说,“之后再创作的李时珍形象,无论纪念邮票也好,还是由著名演员赵丹饰演的李时珍,都是据此为原型的,李时珍纪念馆的这尊半身雕塑也不例外。” 
   让世人识其人、知其事、会其志 
   李时珍纪念馆因依山傍水,整体是一个纵深感极强的园林设计,全馆呈狭长状共分为7个区——门厅、两个碑廊、生平纪念馆、药物馆、百草园和李时珍墓园。 
   走过门厅、碑廊,就是李时珍的生平纪念馆,馆中记述着李时珍学医、从医、一生钻研的故事。“通过对李时珍生平事迹的介绍,让世人识其人、知其事、会其志。”李时珍纪念馆综合部主任李文芬告诉记者,“这次升级改造,生平馆分为6大部分,通过文字解说、实物造景和故事查询屏,同时,借助单独设立的一个能容纳42人的影院,用影音等的形式,展现李时珍不同时期的人生,丰富了参观体验。” 
   踏进生平馆那一刻,李时珍的一生如在眼前。他出身医药世家,受家庭影响,自幼对医药极有兴趣。为遵父命,李时珍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跻身官吏阶层,走上仕途之路。1531年,黄州府科试,李时珍一举中秀才,少年得志。中举后,他更加勤奋,刻苦攻读《四书五经》,准备来年参加3年一次的省城武昌乡试。但李时珍并不幸运,连续3年赴武昌乡试榜上无名,仕途之路彻底破灭,从此李时珍立志要投身医药事业。李时珍跟随父亲李言闻,在蕲州玄妙观诊所学医,3年以后,开始独立行医。1545年,蕲州大旱后连发大水,瘟疫流行。百姓流离失所,无衣缺食。李时珍父子深入灾区,为百姓救灾、治病、防疫。纪念馆里的一处实物景,表现了当时场景——“千里就医于门,立活不取值”,意思是赶赴几千里送药到门前,救活病人却不收分文。从那之后,李时珍开始刻苦学习医药理论,认真钻研医术。为百姓治病,不辞劳苦。因医德高尚,医术高超,而远近闻名。 
   不过,李时珍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学习医药学理论知识,博览群书。钻研历代医学名典,攻读诸家本草典籍,遍读古今经史百家书籍,古代有传言称李时珍“读书十年,不出户庭”。他开始长期深入民众之间,行医访药。万里跋涉,足迹遍及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河南与河北、东北等地,历经艰辛,采集药物标本。多年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这后来为编著《本草纲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时珍在大量的社会调研基础上,开始以宋朝《证类本草》为蓝本,用了27年的时间,稿凡三易,编撰了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博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在生平馆里,有一处实物景是木质搭建的小门楣,门楣中间挂着一块牌匾“薖所馆”,这里就是李时珍著书立说的地方。“这个场景根据上世纪50年代初拍摄的薖所馆遗址仿制而成。”李文芬说,1561年,李时珍就在雨湖北岸红花园修建了新居,取名薖所馆。因新居薖所馆濒临雨湖,李时珍也将别号称为濒湖山人。从此,李时珍就在那里著书立说,先后写成《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本草纲目》等医药著作,又编写整理《薖所馆词》和《诗话》等文学作品。 
   《本草纲目》问世的坎坷 
   通懂中医的人都知道,《本草纲目》金陵本是最珍贵的。金陵本存世的一共有7部半,日本存了4部,美国、德国各有一部,中国只有一部半。在李时珍生平馆的最后一部分里,《本草纲目》金陵影印本6册,通过单透玻璃展柜,结合透明屏演绎展示着《本草纲目》的全部精髓。 
   什么是金陵本?为什么会有不同刻本?馆长胡庆华告诉记者,古代民回方行书籍都是以小作坊自行刊印。但这种刊印形式终有规模上的限制,我国古代读书人多以传抄的方式收集书籍。而在传抄的过程中便难免会出现笔误的地方,刊印中也可能出现图文不准确,甚至有书商自己创造的地方,还有其他包括时代遗留的因素等。多种因素都会造成版本与版本间流传会出现差别。“金陵本即是最早给李时珍刊印《本草纲目》的南京书商胡承龙所刊刻印刷的版本,也可以说是原始的版本。”根据日本茨城大学教授真柳诚的研究,在世界上已发现13个版本的《本草纲目》,其中就有极珍贵的金陵本。 
   玻璃展柜中,精美的6卷《本草纲目》金陵本影印本引得参观者赞叹。但《本草纲目》问世的坎坷,却少有人知,而纪念馆里便为大家讲述着这段故事。 
   完成《本草纲目》以后,李时珍先到南京找明代文豪王世贞,那时王世贞已隐居山林,李时珍特去拜访,请他作序。这个序,王世贞用了10年的时间书写。“按王世贞的才气写一篇序绝对不需要10年,但是这10年当中发生了什么,耐人寻味。”李时珍拜访王世贞10年以后,终于得到了王世贞的序。写序那年王世贞73岁,元宵节作成序,秋天王世贞就去世了。有了王世贞的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得以出版。李时珍去世后,他的儿子把《本草纲目》献给了朝廷,《本草纲目》才得以问世。 
   《本草纲目》分52卷,约190万字。载药1892种,附药方11096首,附药物图1109幅,浩大的工程量令人赞叹。其内容极为丰富,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既是一部优秀的医药学医典,又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博物学巨著。达尔文曾对《本草纲目》赞不绝口,称其是“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 
   “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却鲜有人知。除了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余种著作。”胡庆华说,李时珍不仅对药物,此外对脉学等也有研究。 
   纪念馆里,李时珍的每一部著作都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奇经八脉考》是李时珍编撰的经络学说著作,他参考历史诸家关于奇经八脉之说,再根据自己学习心得和临床经验,对奇经八脉进行了系统论述,继承和发展了祖国传统医学在经络学上的成就。《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批判地继承历代医家脉学思想的书籍,在历代医学家诸多脉学专著基础上,针对脉学理论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创新和发展的脉学理论体系……除此之外,还有《命门考》《三焦客难》《五藏图论》等一起,全面展现了李时珍对医学的深研精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苍生大医李时珍
李时珍与王世贞的默然十载
《本草纲目》金陵本400年风雨传奇
《本草纲目》的那些事
王世贞
李时珍的知音和伯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