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然笔记041丨在寒冷的冬天,温暖的回忆里应该有“烘笼子”。

请输入标题     bcdef

烘笼子、烤火盆、小火炉、火钳

在寒冷的冬天,温暖的回忆里应该有“烘笼子”

——胡子不瘦——

    虽然已立春,也过了雨水,气温有所回升,随之而来“倒春寒”也会让你依然“如沐冬风” 。我们这不像北方一到冬天有统一供暖,在南方的冬天里,室外和室内温度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这时就需要其他设备取暖,不是开空调,就要围着烤火桌等等五花八门的。我们用的最多就是烤火桌,一个不锈钢桌型架子,上面放上一块大理石地板做桌面,四周有厚厚的专用围布,便于保温,桌子里面放一个电火炉或者电火盆,也有放炭火的。脚伸进去,盖上桌布,暖和极了,俗话说“寒从脚起”脚烤暖和了全身就不冷。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请输入标题     bcdef

我们土家火坑(火塘)/网络图片

    我们小时候农村主要的烤火方式是“火坑”烤火,也就是火塘,有固定的专门用于烤火的房间,我们称作“火笼屋”。在房间角落或者靠墙的一边,用一截弧形的树筒围着,树筒内陆上先铺一层干土,在放上柴火生火,人就围坐在树筒外。

    上面一般挂着腊肉,借助柴火的烟熏。到了冬天,一家人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就在这个火笼屋里,白天做饭,挂有鼎锅,就是“打破鼎锅,璺(问)到底”的鼎锅,炖饭,炖肉,在火上架上三角架炒菜。火边随时铜罐煨着水,一天的喝茶用水都靠这个烧水。

    晚上饿了,就在火坑里烤红薯和洋芋,烤出金灿灿的锅巴,甭说了该有多么的香,还可以烧鸡蛋吃,用萝卜菜叶包着,掩埋在柴火灰里面,当听到“砰”的一声,就说明鸡蛋熟了。

    记忆最深刻的是,四外公家的大火塘,烧的很大,红红火火的,是每年我们去拜年,去玩,对我们最盛情的款待,烧都是他平时积攒下来的干木柴和树疙瘩,烤的我们汗流浃背。

    这种火坑农村还有少量的保留,但是大多数用上是回风炉,可以烤火,烧水做饭,替代了灶台的功能,既干净,又省柴,还可以碳柴两用。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请输入标题     bcdef

烘笼子/网络图片

    在寒冷的冬天,温暖的回忆里应该还有“烘笼子”。900多年前,南宋诗人曾几在《茶山集》中写道:“前庭锦烘笼,君向何许得。”“烘笼”就是我们说的“烘笼子”这个玩意儿。

    “烘笼子”形状像泡菜坛子,用篾条编织而成,内置一个大搪瓷碗,上面留大口,便于放桴炭和取碗,碗里面垫一些土或木灰,放上平时烧柴火积攒的桴炭。“烘笼子”不能有明火,需将桴炭在外引燃烧红后才能放进去,为了让货更明旺,我们不断用嘴吹火,往往脸上沾上不少黑黑的炭灰,一不小心用手一擦反到更多,那画面想想都好笑。

    除了平时取暖,上面可以用来烤衣裤、鞋袜等,更多的是烤小孩尿片,还可烘暖和冰冷的被窝。“烘笼子”外面篾条,经常被手摸和火烤得油亮焦黄的。

    那时,我们上小学,冬天里我们都会带上一种自制的小火炉,有搪瓷碗的,有用小铁罐的,有用陶碗的,用长长的铁丝做提手,里面放着桴炭,还会另外备用一些随时添加。

    下课后看见火奄奄一息的时候,我们就提着提手,抡着圈甩,一下子就燃了起来,像个大火轮。这是一个技术活,甩的时候要匀速,还要胆子大,不能畏首畏脚,稍不小心,火盆就会倒扣下来,火光四溅,灰尘漫天,搞不好还会烧着自己。

    这些虽已成为尘封往事,现在的取暖方式更加环保安全,但是每每忆起这些,我的心中格外充满了暖意。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图」朦胧世界的韵味
诗词里的悲 欢 离 合 ...
徐志摩:偶然(双语朗读)
膝眼穴:清热消肿
阳交穴:舒筋活络、理气降浊
穿高跟鞋容易摔?7招教你轻松驾驭高跟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