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哲学不求真
userphoto

2023.03.10 北京

关注

1.哲学只求通,不求真。哲学是“阐释的学问”,它要解释世间的一切事物,当然也包括“真”,一门学问不能既研究一种东西,又以一种东西为目标。金岳霖把世间的知识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求通的学问,就是哲学;一类是求实践的学问,如建筑学,美术学,众多的工程学,部分的医学等;一类是求真的学问,主要是指“科学”。
2.求通的学问,有时也会用到“真”这一标准,但是它是作为一种方法,最后的目的仍是通。科学有时也会用到“通”这一标准,但是它也是一种方法,最后的目标仍然是真。比如,哲学流派中有唯物的,也研究唯心的,我们无法说唯物对还是唯心,我们至少选择其中的一种相信,至于选哪种,哪种能把世界解释地更合理我们就选哪种。再如,哲学家中有乐观的,也有悲观的,我们仍然不能说哪种更“真”,只是哪种使我们更“安心”,我就选哪种。在从科学方面来说,科学也用到“通”。比如化学中原子核的模型,究竟是道尔顿模型,还是汤姆逊模型,还是卢瑟福模型,还是波尔模型,哪种能解释通大多数现象我们就承认它为“真”。
3.哲学不仅不求真,也不求善和美。因为善和美也是哲学研究得对象,所以,“真善美”哲学都不追求。
4.建筑,美术,各种工程都要实践出一种东西,与“真”都不相关。
5.在一个体系内不能体察这个体系的边界。比如,时间从何时开始,这个问题本身矛盾,不能回答。同一体系内,不能用另一套体系来约束,尤其是相反的体系。比如,我们在分析一个东西时,就不能说分析出来的东西为什么这么不“综合”,综合一件东西时,也不能说这个东西为什么这么不“分析”。分析的特征是严谨,综合的特征是凝炼。在分析这个体系里,是默认综合是不严谨的,所有的东西必须分解开讨论;在综合这个体系里,是默认分析是琐碎的,为了概括,必然要忽略某些东西,所有“网”必有“眼”,否则不称之为网,这种不严谨是被默认为合理的。每个体系里必须有一个默认的“真理”,这叫“不可怀疑原则”。当然,在别的体系里我们可以怀疑这个原则,但是,在自己的体系里不行。因此,在“简史“中你不应该希求看到“详细的论述”,在“笺注”中你不应该希求看到“整体的描述”。

6.啥是不可怀疑原则?比如,笛卡尔坚信“我思故我在”,他的一切哲学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这个原则在他的体系里不可怀疑,因为怀疑了他的哲学就不存在了。当然,我们尽可怀疑,只是他本人觉得不可怀疑。
7.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有“试验”的方式,但是这两种试验绝不是一回事,因此一直有人认为社会科学不该包含在科学里。这两种试验的不同很难说清,我想大致可以简单地表述如下:在自然科学中,试验多用“真”的标准来证明其“真”,比如化学家做试验,证明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这一问题,只要两种物质放在一起发生了化学反应,“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这一“真理”即可证明为“真”;可是社会科学不是这样,社会科学多是用“通”来证明其真。比如心理学家做试验,证明人做梦其实是一种“回忆”,有一千人说他们的梦确实有过去记忆的成分,可是,这仍然不能百分之百证明“人做梦是种’回忆’”这个“理“是否为真。更准确的说,自然科学多是分析得出的“理”,即便有综合,也是以分析为基础的;社会科学多是综合得出的“理”,也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分析。
8.无论分析还是综合,在其体系中,都不能评价分析和综合何者优,何者劣。只有在别的体系里,我们才能说,通常,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目的。
9.在视觉的立场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视的,在听觉的立场上,没有什么是不可听得。只有在别的觉上,才能说有不可视的,有不可听得。同样,在悲观的立场上,我们无法说什么是乐的。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我们无法说什么是先于物质存在的。只有我们站在乐观的立场上才能说悲观的“局限”,在唯心的立场上,才能说“心外无物“。
10.在求真的知识中,又有两大分类,一是追求普遍的真,一是追求特殊的真。追求普遍的真的如科学,追求特殊的真的如史学。史学研究清代历史,清代人普遍留辫子,这是一“普遍事实”,然而,我们仍然称它为特殊的真,因为它是“清代的”普遍的真,而不是亘古不变的真。科学追求的绝对的“真理”,这种真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虽然科学追求的理可能每天都在更正,但他们追求普遍的真的目的是不变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谈谈知识的结构性
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解
哲学中的贯通精神
传统科学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问题
学科知识体系五大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