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生是天才还是弱智?
userphoto

2023.03.10 北京

关注

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弱智。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可能在某些时候把学生看成天才,在某些时候又把学生看成弱智。

我经常和老师们讨论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老师们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在课下,或者是课上给定的一段时间,查好实词虚词含义,自行翻译课文,开讲后,由学生依次翻译课文各个段落。大家通常以为,这就是教文言文了。可是,翻译其实是教学结果,不是教学过程。如果学生能准确翻译出课文,证明学生已经学会了此文,则老师不必再讲了。也就是说,翻译的过程是老师检验学生是否学会此文的一种“测评手段”,教学过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翻译课文这一环节上。许多老师却把这一环节放在课下让学生自学,这是把学生当成天才了,认为他们可以“自学成才”;另一方面,因为水平不同,自学效率低下等原因,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老师因此认为学生不可能学好文言文,这是又把学生当做弱智了,认定他们“朽木不可雕”。学生怎么会既是天才,又是弱智呢?

有的老师在讲《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时,认为文章的主旨是一望而知的,不必多讲;而认定,对于夸娥氏二子学生必然是无知的,需要大讲特讲。学生知道的就略讲,学生不知道就详谈,这自然是合理的。但问题是,我们不能假定学生知道许多常识,却又不知道由这些常识推出的结论。即便学生确实知道许多常识但不知道这一结论,那么,老师也应该教给学生推导的方法,讲推导的方法也决不能完全略去这些常识不讲。将常识一概略去不讲,简单两句便推出结论,这样的教学逻辑必然不严密,用不严密的逻辑教学,却想教出逻辑严密的学生,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觉得,绝大多数学生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弱智。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不把学生天才化,也不把学生弱智化,而把教学逻辑科学化、严密化、合理化,这是老师们应该尤其注意的。教学结果不是教学过程,“因果倒置”的事发生的越少,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越合理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说》课例研修报告
浅谈文言文教学设计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师说》课堂教学评议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司马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