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学习与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什么?历史专业出身的人,可能积攒了一堆历史知识,但不一定有历史意识。诗人不一定出身于历史专业,但往往有浓厚的历史意识。比如: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这些都是有历史意识的诗句,是艺术化的历史意识,或者叫历史感。有了历史意识,人就会觉得自己渺小,就不盲动。不过也不一定,有雄心的人,有了历史意识,可能反而助长了盲动。不过这个是题外话,打住。

回到书法学习上。这个题目显得很大,不好讲,我只举几个例子。

曾见有的书法老师,教学员篆书,一上来就让临写《峄山刻石》。也不作解释,只说:“这是秦始皇时的东西,小篆经典。先老老实实写三年,再考虑换不换。”学生就写呀写,天天鬼画符。

这类老师,说得好听点,叫有嗜古心理,但毫无历史意识。说得不好听,连嗜古都算不上,可能仅仅因为他的老师就是这样教他。据说这是练中锋用笔,像武术的扎马步一样,三年如一日,不偏不倚。

但是,他是否知道,位于山东境内的《峄山刻石》原石,早在北魏时就被拓跋焘推倒。但因仰慕李斯小篆之名而前来摹拓的人仍旧不绝(话说这些人怎么没有洁癖,我就不喜欢秦朝的东西,一想到秦始皇,我即心生厌恶)。这些人,多为有身份的人,他们一来,当地官吏就得给拉到三星级宾馆,一番伺候。久了就烦:成天伺候来宾,严重影响干部和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于是,当地人就堆积一些柴薪在碑石底下,烧毁了碑石,假装是野火烧的。杜甫写过“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的诗句,是为诗证。我们现在看到的《峄山刻石》的石碑,是北宋郑文宝根据南唐徐铉的摹本重刻的。至于徐铉的摹本,是从原石上直接摹拓的,还是辗转摹来的,我不清楚。

这些也不是什么偏门知识,百度都有。

因此,号称经典小篆的《峄山刻石》,不晓得是几手货了。如果学的人了解了这些,也许就不想学了。好比买了一桶康师傅,津津有味吃了一大半,才发现桶身印的是康帅傅,顿时有上当吃糠的感觉。

然而这类老师无视这些,只一味让学员在那里画道道,练中锋。这样dogmatic的教学法,学生就是写上三年,仍旧不懂篆书、不懂书法。

以上是第一点:先搞清楚自己要学习的经典法书的身世。

 二

现在的书坛风气,写宋四家中苏、黄、米的很多。但大部分都写得很糟糕。怎么个糟糕法?俗。为什么俗?无外乎依样画葫芦,对苏黄米之所以为苏黄米一无所知。

彼时,宋朝开国,在文艺领域,尤其是诗歌和书法,宋人之前的唐人,已经玩得了不得,简直是顶峰。宋人仰望了半天,怎么办?聪明如苏轼等不甘心啊,但你若再写出唐人那样的书法,拾人牙慧,有何意思。于是这般人就破法、变法,还真整出了新面貌,被后人称为“宋四家”。

后人将宋人的书法概括为“宋人尚意”,以别于其他朝代的书法风气。不管怎么个概括法,总之宋人的字跟唐人面貌不同,焦急处也可以抗行一番。

假如让我穿越回北宋,我大概率会觉得苏轼黄庭坚他们很前卫,因为他们不光写出了前人没有的风格,而且写出了二王之外的风格。只不过,在我们今天看来,他们也都成了古人。但他们的前卫艺术,却带了永久性在里面。说得高逼格一点,他们的书法,既是宋代的,也是超越宋代的,是进入历史的。

Plus,苏轼前卫是有旁证的,程颐程颢,一等一的君子,道学先生,就跟苏轼不对付。跟君子不对付的,要么是小人,要么是赤子。前卫的人,都是赤子嘛。

今人学宋人,如果不去考察宋人写字的来龙去脉,不考察宋人为什么会那样写字,只是依葫芦画瓢,不知取舍,就容易误入歧途、病入膏肓。因为,书法临摹有一个现象:临摹者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放大临摹对象的最显著的那个特征。好比模仿秀,模仿者模仿的,往往只是被模仿者身上最显眼的那个特征,而且将其放大。但被模仿者身上不光有那个最显眼的特征,还有其它特征,这些特征一起,才构成了被模仿者的独一无二。

苏黄米的字就是这样,苏字压,黄字荡,米字摇,各自特征都极明显,看得临摹者技痒难耐,在临摹时,不免放大其特征,其结果必俗。

艺术学习中的俗,大都是这么来的。

以上是第二点:了解书法家身处的时代环境,搞清楚他们为何会那样写字。

智永有个《真草千字文》,有人问,为什么只有真、草二体,没有其他体。这个问得好。《千字文》是古代童蒙的识字课本。智永用真、草二体写,可能说明当时的儿童识字,不光学楷书,同时也学草书。楷书用来抄课文,草书用来写情书。很多人会疑问:“楷书都没学好,怎么学草书呀?”其实你细想一下,却不是这个道理。看看日本小学生,一进小学,不就有学草书吗?虽然我不懂日文,但日文里的那些连笔字,就是从中文草书借过去的。

文字是记录语言和思想的符号,只要它是一套成系统的符号,不管是一笔一划写,还是连笔写,从本质上看,是没有难易之分的。书写直笔画(楷书),并不必然比书写弧形笔画(草书)容易。我们觉得草书难,主要是因为不会辨认。此其一。

其二,从字体演变看,楷书其实是后于草书成熟的书体,甚至是最晚成熟的书体。所以,今人说学不好楷书,就不能学行书、草书,是站不住脚的。之所以学书法一般从楷书学起,是因为和日常比较接近,学起来比较方便(还有其它原因,此处从略)。

反之,知晓了字体演变的顺序,也不能说就要按照这个顺序,先学篆书,再隶书,再草、行、楷。这种可笑的教条主义,或者说神秘主义,同样不可取。

以上第三点,了解书法乃至汉字的演变历史,纠正一些常识性错误,把书法当成正常而非神秘的东西对待。一句话,做个能透过历史现象推知真理的现代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历史上造诣最深的十大书法家
如果换一个标准是不是就可以超越王羲之
书法字体的基本种类
【翰墨春秋】 24集全
书法“和而不同”,“同”字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的书写
论苏轼的”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