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艳芳的首张国语专辑,被“梦伴”困扰一生的《不了情》。

梅艳芳 ·《蔓珠沙华》 1986

2003年12月30日,有着“香港女儿”之称的梅艳芳病逝。今天恰逢梅姐去世十八周年的忌日,来和大家聊聊梅艳芳的专辑

在开始正式话题之前,还是有必要解释下“导语”部分的说法。我不算是梅艳芳的歌迷,但因为喜欢草蜢,“爱屋及乌”听了许多梅艳芳的歌。甚至敢不夸张地说,比大多数所谓粉丝听过的多。听歌这个事情,主要还是根据个人审美口味决定,我不太常听那种浑厚的中低音声线,尤其是女歌手。即使偶尔想换换口味,也会首选蔡琴、徐小凤这类更以声线特点见长的歌手,而非梅艳芳。毕竟梅艳芳是靠曲风多元制胜的歌手,正所谓“百变天后”。但无论如何必须承认,梅姐能够轻松驾驭各类曲风,也是她的能力所在。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梅艳芳1986年的国语专辑《蔓珠莎华》,由香港华星唱片和台湾滚石唱片联手推出,这是梅艳芳的第一张国语专辑。滚石采取了和张国荣《英雄本色当年情》一样的炮制方法:国语重新填词的歌曲、外加粤语金曲绑定收录的模式。这样做可以让当时还不熟悉香港歌手的台湾听众,最快了解到香港正在流行什么。尽管也可能是制作周期短、没有录满十首歌,但是阴差阳错做出了一张全方位展示歌手能力的唱片。同时期香港的华纳、宝丽金都很少这样做,国语专辑就是国语专辑,不会塞进粤语歌。

前段时间分享张国荣在华星的国语专辑时,有朋友留言说,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华星交给滚石打造国语专辑的歌手,普遍国语发音都很标准。我仔细一想还真是,罗文、张国荣、梅艳芳、吕方、杜德伟,乃至“也算也不算”华星歌手的林忆莲,唱国语歌都没有口音,这肯定算是华星唱片的优点之一。甚至曾短暂效力于华星的李玟,国语专辑不是滚石制作,可也听不出港味儿。我顺带又再科普了个“冷知识”:李玟是香港歌手。

但是在拓宽台湾市场这件事上,华星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合作方不固定。早期和滚石、后面和现代派,再后来梅艳芳的国语合约干脆转到了BMG。反观宝丽金、华纳,都采用了合资、并购等方式直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台湾分部。华纳&飞碟的“相亲相爱”自不必说;即使台湾宝丽金在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是依托港星来台发展的需求而存在,但人家有相对固定的制作班底。从这点看,华星确实在国语市场投入的精力太少了。吕方的国语歌就是很好的例子,别上网查,你能想到哪些吕方在华星&滚石时期的国语歌?

好了,言归正传。

从歌单来看,《蔓珠莎华》是集结了《似水流年》、《坏女孩》等早期粤语专辑的代表性曲目,所以对于已经够熟的听众来说,更像是一张精选。全碟一共有十二首歌,A面和B面各六首,其中有四首歌是直接收录的粤语,在台版唱片里直接叫“香港版”,剩下八首都是填词作品。

《蔓珠莎华》的制作人有两位,一位是梅艳芳在香港的监制黎小田,另一位是台湾资深制作人李寿全。大家可以记一下,李寿全除了是张国荣、张学友、王杰、王力宏初到台湾发展的制作人,也是梅艳芳在台湾首张专辑的制作人。不过李寿全后来很少提这一段交集,毕竟专辑中没有专门为梅艳芳量身定做的国语歌曲,国语填词歌有李寿全参与,但是在制作层面,李仅负责了收歌和配唱工作。编曲都是直接用的“港版”。

顺便提一嘴,梅艳芳在滚石的第二张专辑,制作人就换成了丁晓雯,而她在我印象里和李寿全类似,都是和“飞碟”合作更多的音乐人。不过大家更熟悉的“滚石梅艳芳”,还是与小虫合作的《亲密爱人》。三张专辑都是重量级制作人打造。

专辑一头一尾分别收录了《梦伴》的国语版和粤语版。同一张专辑收录两遍,也充分说明了这首歌的重要性。三十多年来,这首歌仿佛梅艳芳的“名片”一样,被众多歌手争相模仿、翻唱。与其说它是梅艳芳的代表作,倒不如说这首歌一曲成谶,成了梅姐一生的“羁绊”。正是这首歌,让梅艳芳和“后藤夕辉”先生有了交集。专辑里另一首东洋劲曲《一千个夜晚》,同样来自“后藤夕辉”先生。

《梦伴》的作曲人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日本音乐人,叫铃木喜三郎。谭校长的《雾之恋》也是他的作品,还有那首黄凯芹的“未解之谜”也出自他手。

说到《梦伴》的众多翻唱者,我个人还是最喜欢关淑怡的版本。

说起专辑直接收录粤语版的歌曲,必须有这首《坏女孩》。我是不太敢想像台湾地区,1986年会有词人填出这样“不健康”的歌词,而且伴唱部分也需要唱一段歌词,这会让配唱制作人难以入手。毕竟这首歌的风格太过前卫了。

标题曲自然得是国语版了。从日语原曲到粤语、国语两版,《蔓珠莎华》换了三份歌词,就是没换掉副歌那句日语“manjiushaka”。并非填词人无法填出押韵的新素材,而是这句是整首歌的精髓所在,就像后来梅艳芳翻唱《耶利亚》也没有换原曲的核心句。原曲充满戏剧张力的悲情色彩,用其他的词句难以替代。

《蔓珠莎华》的国语填词人是台湾著名的“千首词人”慎芝,她最有名的作品是《我只在乎你》,可惜慎芝在1988年就过世了。黎小田的编曲弱化了原版的摇滚元素,更符合华语听众的审美。

专辑中还有翻唱山口百惠的另外两首,《孤身走我路》和《冰山大火》。直接照搬了粤语版,没有重新填词灌录。

全碟最出彩的慢歌,愚以为还是黎小田的三首原创曲《歌衫泪影》、《人在风里》和《唤回快乐的我》。虽然黎小田参与了梅艳芳专辑大部分编曲,内容也风格各异,不过我一直觉得这种风格才是黎小田最拿手的类型。我之前提过的“华星味儿”,大概也就是这种歌。而且我也认为相对于后来百变的风格,梅艳芳更适合这类作品。

值得特别介绍一下《唤回快乐的我》,这首歌国、粤两版都是许冠文填词。黎小田也在主歌小调、副歌大调的转变中,突出了歌曲“唤回快乐”的主题。这种段落间的差异,和《蔓珠莎华》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两者是完全两个路子的歌,但都是通过对比让歌曲更丰富。

梅艳芳翻唱粤语版《不了情》,就已经是很大胆的选择了,这次干脆直接翻唱国语原曲。其实香港流行音乐、乃至整个华语乐坛的起源,都和旧上海时代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我之前也转载过墨墨老师的专题文章。《不了情》也非常适合梅艳芳的音色、音域,甚至和上面三首黎小田的作品、能形成相对统一的慢歌基调。对于赴台发展试水阶段的专辑,能够有这样整齐划一的概念,已经很难得了。

梅艳芳的一生也像这张专辑一样,《坏女孩》的闪亮登场,也被“梦伴”的感情困扰了一生,最终留下一段“不了情”,《蔓珠莎华》和《孤身走我路》也道出了“高处不胜寒”的无奈。离开十八年依然有许多人记得她的作品,身为后辈歌迷,很感激她为香港乐坛输送了许多人才,愿她在天国安好。

《不了情》这首歌和明天的主题多多少少有些关系,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本号在2021年的“压轴篇”。今天先讲到这儿吧,下课……

℗&©愚人音乐坊 20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香港乐坛一代大师黎小田50载音乐生涯
用眼睛“听”音乐之台湾篇“91年潇洒走一回”-唱片分享第81期
说说小虎队,香港的。
谭咏麟不再领奖的第一年,看他们怎么“玩转”香港歌坛
他创作亲密爱人、心太软、爱江山更爱美人,比肩罗大佑、李宗盛
张国荣历年专辑封面大汇总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