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36)——康复的奇迹

  医生说我的康复创造了奇迹。康复也是我生命中最得意的事。气功对我帮助最大,通过呼吸训练疏通气血,在这个训练的过程,淡化并抑制神经系统的病理联系,建立新的良性联系。气功的最高阶段是通过意念训练,调动潜意识能量,默念愿望,如:睡眠安稳,呼吸通畅,关节不疼,肿瘤消失等。心想事成,果然能成。最容易入门的功法是松静功,躺、坐、站都可以,想象淋浴时的感觉,从头顶到脚底,一遍遍地放松,从体表到内脏完全放松,感到随着呼吸,全身气血充盈,浑然一体,温暖舒服。这个放松过程主要是精神放松,排除思虑烦恼,给身体一个单纯平静的内环境,让身体自己按它的规律自行调节,从而恢复功能。许多人只有愿望没有行动,或知难而退,所以感到练气功难。我坚持练气功,活动肢体,朗读诗文锻炼呼吸,以及自理生活,自己能做的事决不麻烦别人。这些都是自然的康复锻炼。

  融入社会是康复很重要的环节,长期的实践,我深切体会自我康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身努力,二是环境支持。我一直受益于组织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学会融入社会的方法,因此能够获得更多的环境支持,包括亲人的关爱,社会的帮助和法律的保障。母亲、哥姐及他们的孩子几十年的照顾,老同学几十年的呵护,邻居、居委会、中小学助残小组以及许许多多的人,不但帮我解决了具体的一个个困难,而且给我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这是自我康复的重要内容。

  一种误导是只强调社会应该帮助残疾人,而忽略了残疾人与社会的互动。残疾人也要主动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融入社会。我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帮助,是因为我一直尽力帮助别人,说说心里话,出出主意,联系朋友,介绍信息,排解纠纷,介绍对象等等,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为了能和别人充分交流,必须不断学习,随着素质的提高,交流不断的扩大,同时得到的帮助也更多,很自然地融入了社会。

  环境支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物质的保障,政府的救济和社会保障,残联的补助,同学的互助金,哥姐每月固定贴补,以及热心人士的捐助,使我衣食不缺。最近广播说,政府在农村也开始施行社会保障制度了,这真是农村残疾人的福音。但是,现在的社会保障不包括医疗保障,这是很大的缺失。我的自我康复离不开中药调理,离不开住院治疗,残联能够给我一些医疗补助,是对我特别的照顾,大多数贫困残疾人和农村残疾人还得不到应有的治疗。

  自我康复,是我一生做的诸多事中最成功的一件。成功有三个要素:理想、智慧和信心。成功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理想是方向,智慧是道路,信心是脚印。我的理想是战胜重症肌无力症,要走的路是通过自我调理与疾病打一场持久战,目标就是做一个生活能够自理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成功心理学》研究成功的秘诀,最大的发现就是“相信成功就能成功”。失败的人给自己找许多理由论证自己一定失败,结果总是不出所料。成功的人态度是正面的,所以才能成功。吸引力法则认为,你被你自己的期望所吸引,结果将循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有幸读到美国奥·卡尔·西蒙顿等人著的《康复——癌症的心理治疗和预防》,书中介绍的一些康复方法,与我的康复自救相契合。自己摸索出的康复方法能够得到远在美国的癌症专家研究理论支持,我倍感兴趣和鼓励,于是邀约小邹和他的朋友小蔡一同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小邹患肾癌十几年,术后坚持自我康复,读到这本书后的感受与我完全相同。我们希望更多被绝症困扰的人们,能够从这本书中获益,哪怕只是观念上的点滴启示。这书成为我继续康复的理论指导,奥·卡尔·西蒙顿是我的导师,我是他的病人,我真想有机会告诉他,在中国,您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卡尔的康复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一个人生病,不仅是身体问题,而且是整个人的问题,既包括躯体,也包括精神和情感。因此康复就不能仅仅采取生理治疗的方法,仅仅对身体施予药物和手术,而要同时对精神和情感施治。树立坚定的自救信念,对于一些医生已经诊断为“不治之症”的疾病,谁想活,活得有希望,就应该自己认真对待它,变被动为主动,坚信一点一滴的积累,身体终归会好转起来。

  每天早晨起床时、午饭后和晚上睡觉前,是我的康复功课时间。能坐着时尽量坐着,双脚平放在地上,不能坐起时就躺着。两眼微合,如同浮在水面或云中,怡然自得,飘飘欲仙。身体放松,从脸部开始,让周身每一块肌肉放松,想象自己在美丽、幽静的地方,坐在树下,小溪在歌唱,畅想一切愉快的情景,自己已完全恢复健康,像健康时一样奔跑。想象服下去的药,服用的兴奋剂,如大力水手的菠菜,吃下去便力大无穷。我似乎看到自己的身体充满能量,心中充满爱,感觉爱是一个个活跃的生命粒子,正通过血管流向全身,每一个健康的细胞都因爱而活跃,病毒细胞迅速死亡排出体内。爱自己的生命,就千方百计和病斗争;爱亲人,就关心帮助他们;爱自然,就欣赏哪怕一声鸟鸣,一丝光影;爱科学,就时时学习思索。看到自己的生命葱郁繁茂,心中充满喜悦,通过做事和助人,爱的粒子不断传递,在我的体内,在我的体外,我感受到一个力场,是爱形成的能量场。

  很多人理解康复就是通过医疗手段立竿见影地回到完全健康的状态。什么是康复,应当怎样康复,康复究竟为什么?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疾病的影响和使患者重返社会,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患者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指调整患者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他们重返社会。康复不是被动的治疗,也不是自己盲目地锻炼,而是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所在的社区与医生的相互合作。参与自我康复的过程,不仅通过锻炼、饮食等较直接的方式,更需要我们对待生活的信念、认识和态度。患者对前景的乐观和对医生的信任,带来自身康复的信念,好的精神状态能让身体的免疫功能处于平衡的最佳状态,也给了医生对抗疾病的信念,两个信念相互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康复不是恢复病残以前的状态,也不是恢复到健全人的状态。期望值过高,或急于求成,都会导致因目标难以实现或尚未实现而对康复失去信心。我对康复的期望非常的具体,不能睁眼时,我就只期望着能够睁眼,能够抬起眼皮就是成效,就给自己增加信心,给自己鼓劲。

  康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滴水穿石的作用,因此对康复的点滴成效要认真体会并及时肯定,这样才能给自己信心,才能坚持下去。我认识一些摔倒在康复路上的人,他们往往关注的是疾病本身,满脑子里想的都是疾病导致的不良后果,每根神经关注的都是疼痛,对人诉说的也是疾病和痛苦。总想着自己不要的不喜欢的事,结果这些事反而被吸引过来了。不希望患病,可病的症状却占据了他关注的主要位置,终日焦虑、恐惧、紧张,疾病因为过度关注而膨胀,成为心理上强有力的对手。反而忽视了对康复的关注,看不到康复的微小成果,因此也丧失了康复的信心。

  一个心里总想着疾病的人是不可能健康的。我对康复的体会是不执着于自己身体的不适,转换思维,想的是疾病已去,症状已轻,或者干脆无视它,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自己感兴趣、力所能及的事。随时关注身体康复的些微变化:能够睁眼了,能够正常呼吸了,能够吞咽了,能够翻身了,能够穿衣了,能够站立了,能够行走了,对每一点改善我都心怀感激和喜悦,对康复更具信心。我的康复,每一点进步都是要用数年的时间去努力,信念、信心、快乐,是自我康复坚持不懈的法宝,正因此,才有了人们称赞我的康复奇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九篇 上山-解典
心理疗疾有奇效
关爱残疾人,普及健康知识
失眠者如何自我调节?首先要积极地自我暗示,树立信心找回睡眠
别担心,抑郁症是可以康复的!
【动态】北京:社工参与社会救助 让困难群众“暖”到心坎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