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悟则感|后喻文化、体育老师及诗歌

在我们日常的调侃中,不论是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总之只要不是体育项目的任何学科,一旦出现超出常规的蒙圈,就会来一句:你的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可见体育老师有多万能,啥都得会。至于真正的专业方面嘛,我也领教过。
我有一朋友,曾任体育课教师多年,不过我们认识的时候他已经转行,我并不知道他的这番经历。十多年前,我刚刚年届四十(这点在本文中很重要),还算年轻吧?那年我们在阆中古城游玩,路过一个小广场,地面上铺的是一米见方的地砖。也不记得是谁突然有了兴致,说立定跳远,谁能跳过两个方格?我高中时代,立定跳远的最高记录是2.6米——厉害吧?平常怎么着也有个2.2米,想着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在同龄人里还算是佼佼者,跳个两米应该还是没问题。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

于是自告奋勇说我能行。这位曾任体育老师的朋友说小心别闪了老腰。我不服气加上那么一点点心虚(两米还是太远了)说:“我就算跳不过两个格子,但绝对比你跳得远,不信,咱们比一下。”

这时,一众同行者用古怪的眼神盯着我看,全都不说话。当时的我自然没能理解这种眼神和沉默。关于我们这场跳远比赛,被看热闹的伙伴用手机录了下来,这些年来开心不开心的时候,他们就翻出来播放,然后就更加然后了。

视频里,我起飞姿势很专业,空中姿态也好看,就是落脚点有那么一点点近,一点点啦,刚过一个格子。而朋友没那么多身体语言,就随意一跳,差一点点越过三个格子,是脚后跟压线。我在之前的文字中说过,当年除了两个干女儿之外,周围不论男女老小全都称呼我为“放”,尤其是小姑娘们卷着舌头甜糯糯地叫一声,煞是心醉。等我们比完,周围的哈哈大笑中,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放啊,你搞那样啊?” “ 放,你个小糟老头子,一个文弱书生跟年轻力壮的体育老师比跳远?”

后来他们倒是很意外,说我竟然不知道朋友是体育老师,好嘛。

我们成为朋友是后来的事情,最早我们是同事。那些年公司经常性地举办小活动,记得某个周末上午举办知识竞赛,下午是游泳比赛。知识竞赛两人一组,自由组合。我和一白美小姐姐同组。抢答成功后都要击掌庆贺——话说年轻妈妈们是不是经常性和孩子击掌,然后还要顺势在脸颊上亲那么一下?这位小姐姐好几次差一点点就习惯成自然,很可惜没有然后:以吹气若兰为止,然后就硬生生收回去了。

知识竞赛我和小姐姐肯定是第一,不然太说不过去了。然后游泳比赛,拿了个第二,厉害吧?下水男同胞一共四人,其中一个突然抽筋,放弃比赛;另一位年轻小伙子不会游泳,耍赖说下水了就算,在浅水区撩了几下妹妹水,了事。然后就是我和这位体育老师。等我在浅水区游一个来回(中间休息若干次)完成比赛,人家已经在深水区游了一圈(是一圈),上岸抽了一支烟。

后来就经常和他去游泳。在我的带动下,从来不戴泳镜的朋友在第一次佩戴泳镜后兴奋莫名:你个小糟老头子坏得很,原来有这个好处,看得好清楚啊。呃,是说在浮力作用下,泳衣的边衬盛开若荷叶。

偏题这么多文字,下面该写正文了。有关诗歌,也有关一位任教体育的老师,不过我并不认识这位白老师。

对于我们以秒计算时间颗粒的设计师而言,工作不仅仅是繁忙,也还是有兴奋点存在,比如,设计一本(不是自己的)诗集。诗歌是否还有人写?这是一个伪命题,根本不用去求证。但在潜意识里,始终觉得写诗的人,多少有被选中的意味。作为一项普通爱好,我不知道这种爱好在年轻一代人占多大比例。自从成为“前辈”以来,我始终关注着年轻一代的诗人,认真向他们学习。这不是一句谦虚的话,毕竟,当下是一个后喻(反喻)文化特征明显的时代。甚至说人类的历史进程,始终就是后喻文化作为暗线在主导。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也凸显出了这一点,年轻人拯救了地球,依靠他们的脑洞、勇气以及行动能力。上些天看过姜文的一个访谈,他在节目中说,年轻人喜欢的东西,都不是年轻人自己设计制作出来的。都是中老年人打造出来来迎合年轻人。

对啊,这不正好说明,年轻人决定着未来的走向?年轻人喜欢什么,你就得想办法来满足,而世界就在自觉不自觉中朝着年轻人喜欢的方向行进。这也是我关注年轻诗人的原因,我得了解诗歌创作的走向,以免固步自封,沉溺于自己老旧的创作手法中。再者我说过,在诗歌创作中,我愿意朝着永无止境的高峰去行进,哪怕一小步,一碎步都会有成就感,所以得跟上诗歌时代的步伐。

也正是由于只关注青年诗人的创作,相对于这些相对成名的创作者之外的,普通诗歌创作群体我没怎么关注——也无从关注,毕竟我身边没有哪怕一位喜欢诗歌创作的青年人。

这就是我看到这位任教体育的白老师在进行诗歌创作而心感喜悦的原因。最起码说明,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在年轻人中还是存在着的。只要存在,就会影响到未来的走向,这足够了。

作为同路人和设计师的双重身份,我对这本诗集的设计投入超出了以往单纯业务项目。在设计中我没有沿用自己前几部诗集和师妹两部诗集的简约风格,而是增添了一些“期刊”元素。我想年轻一代人比较喜欢这种风格,异素同构或者说混搭是当今设计审美走向:一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而要透叠着若干象征;这也是书籍设计的一个方向,至少是之一吧。作业已经交了,是否满意,等客户反馈。白老师作为作者,理应参与审核,就先在这里以这篇文字向同路人致意









同路同行
无言相伴

…………………………………………………………

关于作者舒放,力求避免油腻的中年男子。流浪各地,但定型于高大陆青海。写诗多年,一直坚持着,哪怕诗歌从大众变成小众乃至现在的旁门,喜欢不减,且欢喜有加。

世界薄寡,请允许我用诗歌撩你。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我 

本人近年作品集


所以,还是有人在写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在快手上写诗的普通人,诗集看哭网友
写诗崇尚一个字 ——读傅天琳两本新书
【撷芳亭】姚登恒||直把平生写作诗
写诗是对自己精神生活的建构——陈新文访谈录
众神保持缄默的姿势很久了——《女性的容器》新书分享会
军诗访谈 | 赵琼:每一颗星星都不是多余的石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