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诗歌报第三临屏诗创作室名人名作鉴赏(七 )
userphoto

2023.06.09 河南

关注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编辑:梓君

文档:冰凝儿

本期名人推介:牛波  吕德安  韩东

本期名人鉴赏:陈超

牛波(1960- ),诗人、画家、艺术家。1978年考入北京画院工作。1983年参加诗刊社第三届青春诗会。代表作有组诗《河》和《迷宫》等。有人称他为“一个黑洞级的艺术家”。

【牛波代表作】

赶路林中--致罗伯特·弗洛斯特

文/牛波(河北)

在林中小路上

树叶把天空铺满绿色的迷雾

我加快步伐,超过所有的人

从一排排站立的树桩后

忽然看见一双移动的脚向我走来

枝叶层层遮住了他的脸

他走路的姿态是那么熟悉

从容不迫又坚韧不拔

我知道我认识这双脚

这双行动中的脚

我认识他

他向我越走越近

我逐渐看见他随着脚步

晃动的胯骨和手臂

像在水底看着一个游泳的人

我们终于走到了

一起一瞬间面对面

然而擦肩而过,我们并不相识

我转过身,看着他远去

先是头颅,而后是身体

最后看见的还是那双熟悉的有力的脚步

我看着他一点点走进我的来路

走向我的起点,直到树林把他淹没

我继续赶路,向着他来的方向

我从童年走来

一路上度过了青春年少

我追逐着人生面临的一切

直到今天,我看见这个人

走向我认为已经走过的

不再留恋的道路

我还是要走下去

一直走到那个人来的地方

回来的时候也许已变成老人

但是,我仍会看见迎面走来的陌生人

和一双双熟悉的脚

【鉴赏】这首诗的题目与弗洛斯特的代表作《雪夜林中小停》有些类似。在这首诗里,诗人通过对这位大师的怀恋,表达了自己对艺术与传统的看法。在林中小路上,“我”加快步伐,超过所有的人,这组意象似乎是在暗示诗人艰苦的孤独的艺术探求。忽然,他看见一双移动的脚向他走来。“从容不迫又坚韧不拔”,这是那位大师独旨孤运的艺术足迹:他不为言必称“先锋派”的时尚所左右,坚持自己的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彼此“走向”的“诗歌之路”。诗人向往这位大师的艺术境界和对传统的全新融铸,向往他的朴实、深邃。他决定“继续赶路,向着他来的方向”。接下来,诗人追怀了自己在艺术探求中所走过的弯弯曲曲的道路。一直到今天,终于从 大师那里得到启示,“我看见这个人/走向我认为已经走过的/不再留恋的道路”。这说明,诗人牛波曾经有过 “为 '现代派’而写作” 的不成熟的过程。正是从弗洛斯特身上,他才理解了一个优秀的诗人对传统与现代性的整体性包容——超越的态度。尽管现代派已经被流行为一种风度,已经被一些肤浅的诗人当做了幌子,但牛波决定他偏是要到 “那个人来的地方”,偏是要坚定地走下去。他深信,传统是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存在的,它有迹可寻不是因为有废墟和遗言似的预言,而是这种废墟和预言就在我们的建立和实感中顽强挣扎着、生长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启示,任何一厢情愿逃离它的做法只能证明自身的软弱。

要欣赏这首诗,就要先搞清楚它的副题:“——致罗伯特·弗洛斯特”。我们将这种“致”的内含把握住了,这首诗也就豁然明朗了。罗伯特·弗洛斯特是美国现代诗人,也是得到公认的象征派诗歌大师。但他与众不同的是,在对传统的态度上表现得十分稳健。他的诗大多数是格律诗,可这并不能认为他是形式上的保守派。他十分深入地和谐地运用了英诗传统的抑扬格,写出的诗歌却是具有深刻的现代感和哲学意味的。这说明,传统是由无数个现代重新照亮的,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像丢一件旧衣裳那样丢弃它。重要的是诗人的感觉是否具有现代性,表面的语言效果并不能成为判定诗歌价值高下的尺度。优秀的诗从来都是共时性的,甚至《诗经》中的佳作我们仿佛还能看到诗人的身影。好了,现在我们可以轻松地进入牛波的这首诗了。(诗评源于陈超《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

吕德安,1960年出生,福建人。当代重要诗人,画家。著有诗集《傍晚降雨》《南方以北》《顽石》《适得其所》《两块颜色不同的泥土》,著有散文随笔《山上山下》《写诗,画画,盖房子》等,现居西雅图和福建。

【吕德安代表作】

沃角的夜和女人

文/吕德安(福建)

沃角,是一个渔村的名字

它的地形就像渔夫的脚板

扇子似地浸在水里

当海上吹来一件缀满星云的黑衣衫

沃角,这个小小的夜降落了

人们早早睡去,让盐在窗外撒播气息

从傍晚就在附近海面上的几盏渔火

标记着海底有网,已等待了一千年

而茫茫的夜,孩子们长久的啼哭

使这里显得仿佛没有大人在关照

人们睡死了,孩子们已不再啼哭

沃角这个小小的夜已不再啼哭

一切都在幸福中作浪沫的微笑

这是最美梦的时刻,沃角

再没有声音轻轻推动身旁的男人说

“要出海了”

【鉴賞】诗歌中的自然内容,可以是一种生命情调、生命意志的物质表现,也可以是自然本身的“动作”和“呼吸”。前者如埃利蒂斯的《疯狂的石榴树》,后者如耶可布森的《嘘﹣一轻点》。这是两格,只要营造得到家,是难以较出高下的。吕德安的这首诗属于后者。

这首诗写得格外蓬松柔润、静远虚晁。诗人仿佛在瞬间身心俱忘而深深化人了沃角之夜的奥美惝恍之中。“女人”在这首诗中没有出现,只有最后两句暗示出来,可见,诗人是将沃角之夜的温柔宁静充满凶险的诱惑,比做女人的。那么,此诗的核心还是沃角而不是女人。 

第一节,诗人用一种与自然合一的纯净安详的喜悦,写沃角的形状和夜晚。这里有两个意象是关键的。一是“它的地形就像渔夫的脚板/扇子似地浸在水里”,这使我们想到,沃角美丽柔缓的地貌以及这里的渔人和大海间亲呢的诗意。“扇子”是使人产生轻柔凉爽雅致感觉的东西,用来形容沃角,真是深亮!它使人产生的感觉绝不是诸如“像贝壳”啦、“像小船”啦等近距离交易法所能比肩的。另一意象是,“海上吹来一件缀满星云的黑衣衫”,这14个字造成了我们心理感觉的徐缓感悬浮感,很快读过去但徐徐地漂着漂着……这是微波粼粼的海湾之夜,诗人写得多么空渺澄静,多么自然淡泊!

如果此诗顺着这一脉柔波流滴下去也会不错,但那样,它顶多是一首不错的诗而不会是一首优美的诗了。诗人深知诗中三昧,在第二节开始出现静谧中潜藏的骚动和不安。盐的气息使人感到深海的呼吸;而“已等待了一千年”的海底巨网,肯定不会是渔网,而是一种不可卜知的宿命的象征,它在等着把什么收去?把什么人最终安顿下来?无边的长夜,“孩子长久的啼哭/使这里显得仿佛没有大人在关照”。这是一笔两写,在写实的层面上有着超现实的一面。人类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在这里并没有价值判断意义上的悲观,而是一种认同。诗人顿悟了自然,它的美和凶险都具有魅力啊!这不是诗人在“说”,而是沃角之夜自己“说”的。

夜深沉。一切生命都安歇了,“孩子们已不再啼哭/沃角这个小小的夜已不再啼哭/一切都在幸福中作浪抹沫的微笑。”浪沫的微笑这个意象,具有鲜明的动感和神秘的意味,它无际无涯地喁喁低语,大海的微笑是多么宽厚多么抚慰人心。那把生命与自然化作同一音响的人是幸福的,有大海的蔚蓝色的注视,有浪沫情侣般的浸润,“小小的夜已不再啼哭”,一切都是同律而谐和的。最后,诗人展现了一帧日常经验化意象。他写“再没有声音轻轻推动身旁的男人说/要出海了'”,但让我们感到的是这个“再没有”的声音。这很奇怪,为了没有声音却恰恰有了声音,这声音对我们产生一种幻觉,眼前浮现了沉睡着的粗犷豪壮的渔人和他健康温柔的妻子。沃角之夜的美,有了这一双夫妇的出现,更散发出一种宁静纯朴的人间气味……

  这就是纯粹自然的动作和呼吸。你看,它们不也和人一样,具有自己的鼻息和心声,具有明亮的或阴晦的眼睛,具有亮闪闪的肌腱吗?谁说自然只能代表人类,而不代表自身!(陈超)(资料来源于《中国新诗名篇鉴赏辞典》)

韩东,汉族,1961年5月17出生于南京。早年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曾主编文学民刊《他们》。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爸爸在天上看我》《重新做人》,散文随笔集《韩东散文》《爱情力学》《幸福之道》等,诗文集《交叉跑动》,中、短篇小说集《树杈上的月亮》《我们的身体》《我的柏拉图》《明亮的疤痕》《美元硬过人民币》等,长篇小说《扎根》《我和你》《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知青变形记》《中国情人》,电影剧本《在清朝》《北京时间》《爱你一万年》等。曾获《青春》杂志文学奖、刘丽安诗歌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长篇小说奖。资料来源于《原乡诗刊》

【韩东代表作】

在早晨睡去

文/韩东(湖南)

听着这音乐

你在早晨睡去

你不是刚刚起床吗

外面阳光很好

玻璃擦得干净

你在一把椅子上睡着了

头垂下来

像在用心倾听睡在耀眼的晨光中

房间里没有别人

你睡去不醒来简直像幸福的昏迷

生命的尘埃纷纷降落

又聚集到你的身边

没有人来敲门

你睡去

然后醒来

一切都无法解释

在自己的家里

像倒在途中的一个客店

包括早晨也有某种异常的气味

使你迷惑

现在你只感到腹中空空

【鉴赏】韩东的《在早晨睡去》是不乏传统风神意态但又别具现代风采的小诗,可视之为新古典主义的又一类型。

读这首诗,你首先会为它语言的干净、清淡所吸引,继之为它的格高境奇所打动,这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值得简单一提的是,这首诗的用意并不在显见的层面上,你看到的只是诗的表层,而诗的深层却往往容易被忽略掉。实际上,这首诗写的不是音乐的魅力,也不是叙写一个人听音乐并为之陶醉的过程。它所要表现的,其实是一种超然尘世之外的韵致,一种精神的模样和风度,或者说,是一种气质,一种对生命的理解。这种风度,不是放浪不羁的伪现代派,而是超逸安静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他们遁人内在生命的核心里感知生活的方式。这支乐曲是安放“你”灵魂的地方;是使“生命的尘埃纷纷降落”的地方;是使人生中的某些早晨带有“某种异常的气味”的契机。可见,“在早晨”发生的事情被韩东利用了,成为一种第二性的材料——就像纸张对于文字那样。这首诗很短,但它的体验却呈现出一种不断扩大的状态,文字有所节制,但形迹毫无拘束,既有端凝又显出舒放,力有余劲,别有洞天,情与气偕,堪称上品。(陈超)(资料来源于《中国新诗名篇鉴赏辞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商隐的诗鉴赏,李商隐代表作赏析
【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结合高考真题)
搜书记(十二月)
山间诗人吕德安:他给山里人写的诗,好美
让言说回归现实 | 吕德安读蓝蓝
高考诗歌鉴赏题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