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诗歌报:当代诗歌没落的根源

走入当代诗坛,很多人都惊呼,当代诗歌怎么这样了,主题模糊,写作意图的可感性降到了自有新诗以来的最低点。人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仿佛走入了文字迷宫,被玩弄得晕头转向,最后花费了心力,却仍然对诗作是一头雾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徒然只能觉得诗作里面有一种印象,一种感觉而已。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已经不能很好的解读诗歌,解读诗歌成为了一种彻骨的痛苦,人们纷纷对诗歌敬而远之,甚至不闻不问,这到底谁之过?。它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有人埋怨是读者的素养太低,缺乏诗歌鉴赏能力。其实不然,模糊晦涩的主旨,过于依赖主观捕捉的意象,不合实际的隐藏写作意图是罪魁祸首,作者在读者面前构建了一道正常人性永远都无法跨越进入的心理门槛,导致了读者的纷纷逃离,这才是它的根本原因。

追根溯源,诗歌自古以来就有含蓄蕴藉,言尽而意不尽的,朦胧如梦美学风格,正式这种美学特质,诗歌才迷倒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甚至普通大众,然而,这一美学特质却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就是含蓄朦胧,如美人半遮面,美丽更生。用不好就是古奥晦涩,如黑夜漫漫,不见明星。

历史上,中国的诗歌在这一美学特质上都把握得很好,唐诗宋词随处都可以见到含蓄蕴藉,言止而意不止的作品,历代的许多文艺学家也对其作了精辟的论述。中国的诗歌自唐代以后,这种美学特质一直在历朝历代的诗人中被传承,被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诗歌的一大显著特色。到了80年代诗歌的这一美学特质被发挥到了良性方面的极至,朦胧派诗歌横空出世,涌现出一大批有历史意义诗人,顾城,北岛,舒婷,海子,都是这一时期诗人的杰出代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成为传唱不衰的名篇。中国古典美学传统与新诗实现了一次完美的融合。

而朦胧诗歌在80年代的成功,也为日后诗坛晦涩之风埋下了祸根。由于朦胧诗派在当时巨大的影响力,其他诗歌流派迅速地衰落,朦胧诗派占据了诗坛,诗人们纷纷学习朦胧诗歌的写作技巧。大量借鉴西方以象征为主的诗歌体系,以隐藏晦涩为美。而朦胧诗歌在他的发展之中也显示出了它的巨大缺陷,就是过度的靠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一些必要的明白思想被完全省略,诗歌主旨被过度隐藏,造成了诗歌解读上的困难。早在朦胧诗歌诞生之初,就有老诗人在传媒上发表文章《令人气愤的朦胧》说朦胧诗歌难以看懂,直指朦胧诗歌的弊病,而令人惋惜的是,并没有引起诗坛的注意。这时诗歌美学的含蓄蕴籍的特点,在朦胧诗歌主导诗坛的情况下,走入反面,整个诗坛刮起一股艰深晦涩之风。

进入90年代至今,当代诗歌的弊病有增无减,越演越烈,诗人们打着诗歌革新的旗帜,在朦胧诗歌余风的影响下,刻意隐藏自己的主观感情,大幅都的切割诗歌的语言形象,片面追求想象的奇特,刻意追求诗歌想象上空间,过度省略,造成了表达上的极度残缺。最终,诗歌整体形象上的支离破碎,也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的进一步加重。

当读者对一大堆文字谜语望而生畏时,自然纷纷离开它曾经光辉的视线,另作他求,读者群体在极速锐减。而读者群的直接锐减,最后的后果就是曾经风光无限的诗歌快速地淡出社会的视线,退出公众的关注,成了边缘文学,以致今天的无人问津,只有少许写诗歌的人在坚持。

由此可见,诗歌已经走入没落的境地,这是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而这一切,朦胧诗歌的兴盛,片面的发展,过于强调用意象代替思想,刻意的省略必要的明白连结,片面的追求诗歌艺术上的精深,是今天这种局面的直接根源。(捉风笑月)

(本栏主持:赵海洋

本栏电子邮箱:zgsgb1@126.com

中国诗歌报公众平台微信号zgsgb88

中国诗歌报公众平台

主编:诗花

执行主编:赵海洋

副主编:孟飞 江海婵 刘心莲

编辑:艾文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当代诗歌写作的几点看法
还记得当年纵横诗坛的他吗?终于出新书啦
远人:抵达边界的抒情
诗体,诗的形式美学要素(外二则)
素心雅趣/上海T·W(技术·智慧)写作工坊 ·TW对一则“诗坛十问之问答”的截评
臧棣:有读不懂的诗,可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