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小鹄 | 自强不息,始于“三人行必有我师”

自强不息,始于“三人行必有我师”

又是一年升学季。不少家长私下里向我打听,这所学校怎么样?是去公立学校还是花大价钱去私立学校?是去名校的普通班,还是去稍次学校的重点班?

说实话,我很头疼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不同学校的升学率确实有差距,学风也各不相同。从这方面来说,上名校、去重点班、找名师,总归是一条稳妥而保险的路。毕竟,人往高处走,名师名校名校名企,往往等同于先进和高处。

另一方面,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异,其实远远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大。换句话说,你未必能享受到名校和名师带来的机遇和资源,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喜报上的分母。高处不胜寒,也许,你入学第一次考试后就备受打击,苦恼三年,痛苦三年乃至更久。

前段时间,我的弟弟胡小鸿经历了新的分班,进入了新班级。我问弟弟,你感觉新班级好,还是旧班级好。弟弟不假思索地说,新班级好,因为新班级里几乎没有调皮捣蛋的同学,旧班级里总有几个同学喜欢上课说话。

我暗自发笑,心想着,估计你就是那几个上课爱说话的同学之一吧。

在过去,“名师出高徒”似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一来,过去没有系统的教学组织体系,各有各的教法,名师的见识更广,授课水平更高;二来,百年前知识传承相对封闭,想要学点真本领,少不得备厚礼登门拜师,扎扎实实跟师傅学几年甚至十几年,才有几分真功夫;三来,名师们往往会各自留一手压箱底的本领,不是勤勤恳恳追随自己学习多年,根本不会传给你。这么来看,“名师出高徒”,似乎真的有几分道理。

现如今,完全不一样了。现在,遍地是网课,四处是图书,学习资料俯拾皆是,学习更自由了,成本也不高。此外,大部分老师也比较卖力,毕竟年年要培训,月月有考核。试想,哪位教师不想评高级职称?哪位老师不想自己带的班成绩最好?

我个人认为,不同学校之间,单纯的课堂教学技能很难拉开真正的差距。真正影响毕业成绩的,一是生源质量,二是氛围营造。

因此,与其再固守“名师出高徒”这样的传统观念,四处打听哪位老师更优秀,总是担心老师讲课不好——不如姑且听我一言,与我一起学习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先来看看第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很好理解,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读懂,不就是说,几个人能在一起行走,一定有能够成为我的老师的人吗?

其实,深入分析,可以读出孔子的良苦用心。

第一,是“三人”,而不是“二人”或者“单人”。

这里的“三人”,你可以理解为“众人”,你也可以理解为就是三个人,不是四个人,也不是五个人。这无所谓。

但是,在孔子心中,自学无法成才,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所谓“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指望自己彻夜苦读、一朝开悟,进而扬眉吐气、金榜题名,这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在学习的起步阶段,自学是可能的。但是,想要深入学习,必须走出家门,与众人一起探讨交流。

另外,恐怕在孔子心中,两个人互相交流讨论,也略显不足。你有你的说法,我有我的讲究,到底听谁的?恐怕,在孔子心中,三个人乃至更多的人交流后,才能对一个问题产生比较成熟的看法。

所以说,学习中,不妨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结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讨论,你追我赶,共同进步,这样才更有动力。

第二,是三人“行”。

行,就是走路的意思。有的人不解,孔子难道是想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就能在走路时看出来谁能成为我的老师?为啥走路这么神奇呢?换成骑自行车行不行?

其实,行,也就是走路,只是一种状态的想象。走路很容易,两脚一动,就是走路。就这双腿交替的短短一瞬间,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位同学的身上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那就更不用说人生漫漫几十年,你会遇到多少比你更优秀的人了。

所以说,满招损,谦受益。取得进步高兴一会儿不要紧,但是切不可骄傲到目中无人。要知道,你骄傲了几天,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迎头赶上,甚至反超你了呢。

第三,是“必”有我师。

细心的人会发现,我写文章时,为了防止杠精抬杠,总会说“也许”“大概”“大多数”“几乎”“基本上”,很少把话说满说死。我都明白的道理,想必你也懂,孔子更懂。

那为什么,孔子这里把话说死了呢?三个人在一起行走,真的肯定有能够成为自己老师的人吗?

一来,如果你只看单次考试的学习成绩,看一次考试的排名和分数,那我想,在今年的高考中,应该没有人能够成为高考状元的老师了。

可是,你要是把尺度放大,放大到考纲涉及的各个知识点,恐怕那位考700多分的状元,也不敢说自己全部掌握了。如果把视角扩大到高考之外,无论是生活技能,还是人际交往能力,恐怕无人敢说自己有绝对的自信胜过他人。

要知道,孔子可以主张要全面发展,要学好君子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的。他可没觉得,只要学习好,体育成绩就不重要;他也没觉得,艺术生都是脑子太笨了才学艺术;他更没有像一些理科生一样,觉得自己学了数理化就完全看不起文科生,觉得文科生学不会数学物理就是弱鸡一个。

这样一看,确实是生活处处皆学问,不能只拘泥于书本教材。

二来,孔子作为大教育家,有三千弟子,也曾周游列国,想必和我一样,也见过不少杠精。

他肯定知道,确实永远有那么一小撮擅长一杠到底的杠精。典型的杠精发言是:成绩好人品就一定好吗?成绩不好就一定不幸福不快乐吗?学习好挣钱就一定多吗?挣钱多就一定会幸福吗?

我只是闲来无事写写文章,孔子当年可是真真切切有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是真的想办大事的。他所经历的辩论,一定会更激烈更深入;他所见过的杠精,也一定会更擅长拿渺茫的不确定性去怼你整个立论。

想必孔子也为此烦恼过,不如这次自己也把话说死了。真正聪明的人,更会识大体顾大局,不会计较仨瓜俩枣式的例外情况。

最后,孔子的这句“必有我师”,其实也给了所有人以最基本的自信。你不用妄自菲薄,不用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事事不如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是不可能的,你一定有他人不具备的闪光点。你不是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别人要是在你的背景环境中成长,说不定还不如你。

第四,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既然人人互有长短,那何必非要死要面子活受罪呢?为什么不能学学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呢?你学了,也不代表你就此彻底不如人,反而有可能反超对手啊!

另外,也不是处处都学,要选择最重要的部分,对照自己和对手。有的同学喜欢盯着同学看,同学看什么书,我没看过就要买来看看;同学做什么题,我没做过,就一定要买来做做,不做心里就不踏实。诚恳地说,这种心态是好的,我当年也是如此,总是做完比别人更多的题,无可厚非,还挺值得表扬。

然而,这也不是孔子的真意。因为,“善”与“恶”是相对的,是比较出来。

换句话说,你应该更关注人人都经历的那部分,这样才更好比较。比如,与其课下开小灶上这个班听那个课,不如老老实实想一想,全班同学都上了整整一天课,你的听课效率是比较高的那一批同学吗?你的自习课效率又如何?

做好最基本的,若有余力,再干点别的。一日三餐不好好吃,倒是挺喜欢吃零食小吃,身体能健康吗?

第五,是“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的家长认为,一定要让孩子跟优秀的孩子交往,坚决不能让孩子和那些不求上进的孩子接触。这个想法,在现实中确实有几分道理,因为现在中国社会已经严重撕裂了,同样是十多岁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道德水平,可能有天翻地覆的差距。再者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万一自己的孩子被“污染”了呢?那可咋办啊?

但是这个观点,起码在孔子这里,是不完美的,或者说,是不足的。因为,“不善者”照样可以为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反面典型。

在班级里,一定会有调皮捣蛋的孩子,这是肯定的。无论你上哪个学校,班主任是哪位名师,都是如此,没有例外。假如你只是简单跟孩子说一句,不要跟那个谁谁谁玩,他不爱学习怎么怎么样,那就又让孩子失去了一次成长的机会。

让孩子认识到什么行为是“不善”的,并且主动反观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毛病,这种反躬自省的精神,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

最后,三人行,必有可以成为我的老师的人,也必有我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的地方。所以,姑且乱解一句,如果这个人确实是你的朋友,也不妨帮帮他,指点出他不对的地方,监督他改正。这样,既能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也能巩固自己的好习惯。

胡言乱语这么多,最后发自肺腑地说一句,再好的名师,他能教给你的,也远远不如你能从同学身上学来的。换句话说,上名校,不是为了拜名师,而是为了和优秀的同门在一起。

很多时候,我不愿意随便给别人提各类建议,不是因为我懒,是因为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分析起来千头万绪。

我给准高三学生当家教的时候,要先问清楚他的平时作息和时间安排,再问各科的基础水平和起伏变动,最后还得兼顾学校老师的安排,才能一起整理出一份靠谱的、可行的提升方案,这样我觉得才算尽职尽责,对得起人家的信任和学费。

同理,暑假期间,请再好的家教老师,上再好的辅导班,各路老师职称再高经验再足,他们也不可能跟你促膝长谈,一对一地了解你的学习状况,亲手翻阅你的课本和积累本,综合各方面信息,给出真正接地气和可行的建议。

所以说,我今天敲下来这篇将近四千字的文章,一来是想分享自己读了四年国学专业的心得体会,二来是想告诉正在迷茫和彷徨的同学们,不要再抱着拜神仙的心态,四处求指点求建议了,基本没用。

与其看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各路学霸们的经验,不如先看看,自己能从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身上学到什么。毕竟,你们是一套老师一套教材同样的资料同样的作息,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差距呢?

唯有真正独立的人,才能读出孔老夫子这句“三人行必有我师”背后的虔诚而坚定的向学之心,才能开始从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出发调整自我,从向身边人学习做起,走上自强不息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启示录235:一句玩笑看盲从
读书改变命运(连载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李继槐
学后知不足,学无止境!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说:打开手机,抖友都是我的老师。
从名师出高徒到高徒产名师
名师谷运增谈教研:90%小升初名校录取率是如何练成的
像我们这样的人,生来彷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