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是关于自然与生活的观念
userphoto

2022.06.04 湖北

关注

TheMonkbytheSea,(1808–10)

卡斯帕·弗里德里希《海边修士》,1808-10年

绘画是一门再现的艺术。首先,艺术家对绘画主题的选择需要有清晰的判断,这种判断显示出他的观点、观念和感受;此外,在表现'再现对象'时,引入秩序(order)或加入图示(schematas)——艺术家对事物的描绘是具有一致风格的'习惯性建构',带有明确的属性。有一类艺术家,如乔托或普桑,他们看起来更加客观,他们会根据所再现的情境的氛围(mood)来改变这种表现性:为耶稣受难赋予悲情的性质,或为圣母的婚礼赋予礼仪或节庆的性质;而埃尔·格列柯却为所有题材都赋予了一种强烈的激动或喜悦,这似乎是他平常的感觉状态。

作为艺术家,仅仅拥有某种审美观念是不够的,他要钻研这些审美观,从形与色的使用方面考量其效果,考虑其对绘画想要达成的整体、和谐或某种特殊表现所产生的影响。那些在绘画中拥有审美理解力的艺术家,他看颜色与形式的方式,将重新塑造他在过去所学、所做的东西,并达到一个新的整体。它将更令人满意,更完满,也更适合于他自己对这一主题的感觉,更适合他的风格、情感及发展。

哲学作为具有最为清晰的世界观或思维模式的领域,格外适合对绘画的风格或内容作出解释——因为,绘画也是世界观的一种表现。

TheStagesofLife(1835)

Ameditationontheartist'sownmortality,depictingfiveshipsatvariousdistancesfromtheshore.Theforegroundsimilarlyshowsfivefiguresatdifferentstagesoflife.

卡斯帕·弗里德里希《人生诸阶》,1835年

TheSeaofIce(1823–24)

Thisscenehasbeendescribedas'astunningcompositionofnearanddistantformsinanArcticimage'

卡斯帕·弗里德里希《冰之海》,1823-24年

MoonriseovertheSea(1822)

卡斯帕·弗里德里希《海上月升》,1822年

SeashorebyMoonlight(1835–36)

卡斯帕·弗里德里希《月光海滩》,1835-36年

风景画是艺术家对自然的感知。艺术家对风景画中那些事实性的、具体的元素,比如风景的地点、季节、一天中的某一时段、某一时刻、规模、光线、色彩、质地的选择,及其处理的手法,所有这些都会进入作品的意义,构成其表现性的品质,即审美的成分。

许多风景画具有同样的主题,比如大海,自19世纪起就有大量谈论这一主题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DavidFriedrich,1774-1840)笔下的大海空旷、冷寂,充满神秘。《海边修士》中有一位孤独的中心人物,他一袭黑衣,正注视着天与水的浩渺无垠。他的渺小与广阔无边的物质构成鲜明的对比——就像笛卡尔的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据空间。

僧侣面向黑暗一片的大海,云层从远处的地平线上升腾而出,变得越来越亮,画面的整个上层区域散发出光亮——一如笛卡尔试图证明的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即思考(心灵)和外在世界(物质),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上帝或精神,通过光证明自己在自然中的存在。精神理解了作为其来源的圣灵,它渗透在自然中;肉身将以精神告终,就像物质世界最终在宇宙之光中达至顶峰。

弗里德里希风景画中的人物,往往拥有一个共同的'背影'姿态——他们不是真的浪漫于自然,而是一个个孤立的背影,凝固在对风景的观望中。这种背影人物在德语中叫“Rückenfigur”(背部人物),英语称为“rear-viewfigure”(后视人物)。这样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源于人类对自然崇拜的无限扩大,表达了孤寂的崇高感,以及对圣灵世界的向往。弗里德里希向来钟情于自然、山水,他说:

“我必须形孤影单,而且我必须知道我是独自一人,以便全面地观察与感受自然;我必须沉溺于我周围的一切,必须同我的云块和岩石融为一体……同大自然交谈我需要这种孤寂。”

FishermanatSeabyJMWTurner,1796

透纳《海上渔民》,1796年

TheWreckofaTransportShipbyJMWTurner,1810

透纳《一艘运输船的倾覆》,1810年

TheSlaveShipbyJMWTurner,1840

透纳《奴隶船》,1840年

SnowStorm:Steam-BoatoffaHarbour'sMouthbyJMWTurner,c.1842

透纳《暴风雪》,约1842年

西方国家大多临海,需要通过海洋和海路航行去建立和世界的联系。奴隶制时代的希腊罗马人长期艰难的海上开拓,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西方人的开放意识和勇于探索的冒险精神。他们明确认识到海洋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而社会对海上开拓、探险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这种思想是西方古典文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和中古时代北欧人的海洋意识一起,成为近代西方人海洋意识的主要源泉。

所以,不难理解,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与壮大建立在海洋文明之上——海上霸权意味着资源、力量和财富。海外扩张和掠夺成为推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大海成为西方世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艺术家关注和描绘的对象。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海都是一个充满了神秘力量,不能够被完全掌控的物理空间。因此,挑战大海,成为人类测试自我勇气和自身能力的象征。这也契合了18世纪后期的艺术家们追求“崇高”(Sublime)的心理体验。风景画的题材得以拓宽,暴风雨、海难、雪崩、山洪等险象环生的戏剧化场景成为受到追捧,“令人愉悦的忧郁”和“宜人的恐怖”是当时两类主要的审美趣味,而后者正是“崇高”美的重要特征。1749年,大卫·哈特利曾描述过这种特殊的快感:“眼见美景之中有绝壁、急瀑、雪山等,害怕和恐惧的念头油然而生,不断加强,激活了其它念头,感觉挣脱了痛苦,逐渐愉悦起来。”

英国画家威廉·透纳(WilliamTurner,1775-1851)执着于描述大海。他的第一幅油画《海上渔民》具有神秘而扣人心悬的视觉特色。月色的冷光与渔船上透出的暖色调形成对比——画家将人类生命的脆弱、征服自然的勇气和人类对自然崇高力量的致敬并置在一起。海洋,成为透纳一个标志性的绘画主题,他把自己对于人类探索精神的赞叹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他的海景画,自然力量和人文力量共存,且充满戏剧张力。1840年展出的《奴隶船》,是艺术家对海洋力量之迷恋的另一个突出的例子。

透纳就像尼采所崇拜的英雄,蒙田、歌德和司汤达那样,这几个人都有其共同点:富有好奇心,有艺术天才,且精力旺盛。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具有尼采称作为'生命'的东西——勇气、野心、尊严、人格的力量、幽默感和独立性。他们是探索尼采成熟期心目中完美人生的最丰富的索引:

1787年,歌德曾访问意大利游览帕埃斯图姆的希腊神殿,爬过维苏威火山,逼近需要躲避碎石和泥浆的火山口。尼采称他'了不起,是让我肃然起敬的最后一个德国人';

司汤达曾随拿破仑的军队转战欧洲,七访庞贝废墟,在凌晨5时的满月下欣赏加德桥;

而透纳,据说他曾经在暴风雨的天气中,把自己捆绑在大船的桅杆上,就是为了亲身体验暴风雨的力量与景象。

'艺术是生命的伟大刺激',尼采如是说。尼采认为,人的计划最圆满的完成是与某种程度的磨难分不开的,我们最大乐趣的源泉是与我们最大的痛苦别扭地联系在一起。没有人能够毫无经验而完成伟大的艺术作品,或是平步青云得到世俗的高位,或是初次尝试就成为情圣。在开始失败与后来的成功之间,在我们向往的功成名就和现实黯淡的间隔中,必然充满痛苦、焦虑、妒忌和屈辱。就像蒙田的杰作《随笔集》就曾经历了作者无比艰巨的推敲,那些堆积如山的修改和补充稿可以证明。

尼采这一哲学思想是奇特的混合体:一方面是对人的潜力的极端信任,一方面是对命运极端残酷的预警。

文/熊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艺术是关于自然与生活的观念——从不同风格的海景绘画谈起
弗里德里希与他的时代:神性的风景
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卡斯帕·弗里德里希:浪漫的风景画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浪漫主义风景油画赏析
萧莎|西方文论关键词:如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