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沅沅《过年随笔》

过年随笔

便捷的交通简化了许多传统拜年仪式和习俗,至少我觉得我们家十年前和现在的拜年走亲就大不相同了。一直觉得拜年是一个意义十足的传统习俗,它让平时忙于各自生活琐碎无暇碰面交流,身体中却淌着相似血液的人们得以会聚,分享如今生活的富足美满,世事变迁或是对着斑驳的相框回忆从前吃糠咽菜,泥地打滚的峥嵘岁月。

七十年代以前还没有计划生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观念深深根植于广大农村,因此父母辈的人兄弟姐妹很多,除了几个远嫁的姑姑,剩下的叔伯舅姨们过年时都要一一拜会。七八十年代的人们头脑发热满腔发财致富的热情,务农、学医、开饭馆、商店、制棉衣、跟车跑长途等等都是奔小康的好出路。撑船靠水,打柴傍山,地利因素太过重要,所以从事各行各业的亲戚们住得并不集中。所以每年拜年从父亲这边的叔伯姑姑开始到母亲那边的姨奶奶舅舅们没个十来天是走不完的。我几岁时,父母尚不算老,五十出点头,年年带着长兄长姐和我这个小尾巴拎着大包小包去拜年,拎的可能是自家的腊肠腊肉和鸡蛋,也可能是别人送给我们的“高级”点的拜年礼:鱼肝油、纸包红糖、国公酒或者竹框椪柑什么的。让我印象颇深的是去二姑家拜年,二姑虽然嫁的不远,没有出省,但也不算近,需要翻山走上个把小时才能到。当然我现在说的走个把小时是一个成年人的脚程,这个距离对于当时幼小的我来说却是个不小挑战。大人们总不让我跟着,说是太远,我走得慢跟不上他们,让我就在家看门。能老老实实听从这种命令的小孩那就不是小孩了,我会硬气的说:走不动又不会让你们背!我就要去!然而大人的话总是有道理的,刚出发时信心满满,一蹦一跳地远远赶超在前,偶尔扯把路边的野草潇洒地漫天抛,不亦乐乎。过了十来分钟走完了田间小路到了山脚,冬天的光线昏暗密密的丛林和枯黄的茅草看着渗人,再不敢上前,停下来老老实实地等着大人同行。山路难行,尤其碰上大雪天,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跟在大人身后,出门前仔细擦干净的小皮靴,底部已经沾积了一层厚厚的黄泥,举步更加沉重,如果上坡时不慎滑了一跤大人们会回过头来,眼角眉梢都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戏谑笑意。笑归笑,我实在走不动了,父亲只好交些东西给哥哥空出手来,数落几句后走到我面前随手折根枯枝躬身嵌掉我鞋四周和鞋底的泥,背过身蹲下示意我上来,这时候我也知趣,知道将双脚打的老开免得碰脏父亲的衣服。现在想起来觉得被父亲背着是多大的幸福,当时伏在父亲的背上却是百无聊赖,呆呆的看着远处山峦和灰蒙蒙的天衔接的那根线随着父亲的步伐和不平地势忽高忽低。目光终于渐渐涣散,意识渐渐模糊,心里却还记挂着这一路必经的有趣景点:一棵粗壮的老树和树下的土地庙,忍不住嘱咐父亲到了那一定要叫醒我起来看看。小孩子没意志力不强,迷迷糊糊听见一句“丫头!别睡,就快到了”之后耳边终是万籁俱静,沉沉睡去。醒来时看见已经在姑姑家了,被父亲半抱在怀里,双脚垂在柴灶前,红彤彤的火舌贪婪地探出来,不知已经烤了多久,我的小腿内侧已经隐隐发痛。我又是一阵闷气,怪父亲不早点叫醒我。大人们却围着柴灶烤火嗑瓜子,言笑晏晏,孩子的小脾气根本不以为意。姑姑见我醒了,伸出手亲热地捏捏我的脸颊,又塞给我一把糖果,对着母亲说:长了长了,不经意就这么大了呀,亏哩你躲哟!(我是超计划生育的孩子)我不乐意听这个,挣开父亲的手,跳下凳子跑到院子里去捡漏爆的炮仗,对身后“还是没懂事啊、贪玩得很”等评价置若罔闻。

在我幼年时也就是两千零几年,大家的生活质量已经算是不错,过年的肉食和零嘴已经不再稀缺,但是贫瘠年代从年头熬到年尾等一餐肉的欣喜和珍视以及一家人围着一盆劣质炭火清茶话闲、甘苦与共的情感似乎已经淡化了。如今的拜年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只是一种任务,既然当成任务,效率就自然高了,自己驾车出行不用一天就可以把父母两边的亲戚都串遍。父母年纪大了早已不出门拜年,拜年这项任务很自然地落到我们兄妹几个头上,姐姐难得回来,每年拜年都是哥哥领头带着我和嫂子还有小侄子去。现在也不流行提东西了,鱼肝油、纸包糖等拜年礼早已销声匿迹。出门拜年只需准备现金和红包,虽然方便,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大约是赤裸裸的红票子远不如费一番心意挑选的礼物贴心吧。真的很想念小时候瞒着母亲偷偷拆开别人送来的拜年礼的那份刺激和窃喜,至今还记得剥开糖纸把糖塞进嘴里,甜甜的津液滑进喉咙里的感觉,也记得碰巧被母亲撞上恐慌两秒马上反应过来假装若无其事蒙混过关的小小侥幸感。我知道这些如今再也不会有了,因为长大了,因为自己变了,世界也变了。

不知道是不是年龄渐长的原因,我觉得年味这东西一年淡过一年。所谓年味,大约是许多人怀着相同的祝愿和祈盼齐齐做出相似的行为,相互交流探讨同一主题衍生出的一股热闹劲儿。用我不多的阅历解释为二十九那天一个村子某户杀只肥猪,村里的壮汉都来帮忙,拽脚的拽脚,扯尾巴的扯尾巴,每户的女人们都来分点猪血做晚餐,或者每家每户急切地等着轮流使用村里唯一的石槽舂糍粑,又或是三十晚上砧板剁肉的叮叮哐啷和大灶里火星子爆裂的声音。而以上这些事情在如今只需要去趟超市就能干净利索地解决,省了不少功夫。

许多人怀念以前淳朴平凡的苦日子,怀念一个院、一个村过大年的热闹喜庆。可是日子是自己一天天过来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是因为周遭的变迁更是自己选择和努力的结果,殊不知如今便捷富足的生活也是从前吃糠咽菜的人们所梦寐以求的。所幸的是我们有记忆,一声炮竹牵引出一段往昔,苦辣酸甜都是珍贵的剪影,今年明年年复一年,不变的俱在脑海中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6岁少女母亲猝死父亲染毒病逝 自立自强维生
人们常说的“六亲不认”是指哪“六亲”?诛灭九族是哪“九族”?
父亲山东即墨县人宋绍密 母亲是山东莱西县人孙桂英
我的父亲母亲
随笔:每逢佳节倍思亲
心情随笔(5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