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雪凌《母亲节里忆母亲》

◆ ◆ ◆ ◆

母亲节里忆母亲

◆ ◆ ◆ ◆

一转眼,母亲去世已快到四年了,但我们依然都很想念她。有时候在路上看见和我母亲很相像的老年人,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多看几眼,生怕是遇见母亲而错过了。

我母亲1932年农历10月22日出生于风光美丽的凤落(丰乐)河畔。我外公是当地很有名的商人,家境很好,可惜解放前后就因运随时败落了。外公虽然很聪明能干,却很封建迷信,不让女孩读书。环境使然,母亲没能进过学堂,但为人处事却很有大驾风范。母亲常说:家里吃填阴沟,外人吃传扬州。得益于母亲的影响,我们也总是很好为人。

现在的女人绝大多数都是对娘家人格外关心,对婆家人无所谓,而我母亲不是。我的叔伯姑舅姨,无论谁家遇到难事,母亲总和父亲主动站出来鼎力相助。所以,我的堂兄妹表兄妹们二十多人,如今只要提到我母亲,没有谁不赞叹不怀念她老人家的。是的,人生在世就那么几十年,无论你生前拥有多少,你不为人,身后谁会对你有好评?虽然我母亲极其普通也极其平凡,但她却很善良,对人总是一副热心肠。

母亲一生不善农活,却能做一手很好的针线活。我在上初中前,穿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当然那时添置的衣服少之又少,我还好点,我的两个哥哥因为是男孩子更没得新衣服穿,妹妹也是尽穿我的旧衣服。母亲做的最多的就是鞋子。我们小时候穿的鞋都是母亲一手做的。晚上,家里的大桌中间放一盏煤油灯,我们趴在桌子上写作业,母亲就坐在桌子边做鞋,这种画面是我们对母亲最温暖的回忆之一。

母亲烧的饭很好吃,不管是三婶还是大伯母家,只要谁家来了客人,总是叫母亲去烧饭,母亲也总是乐于助人。可惜小时候母亲也没啥烧给我们吃,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所谓的好吃的。在没分田到户大包干前,家里总是粮食不够吃。父亲农闲时总是出门做点小生意来补贴家用。只要父亲不在家,母亲总是为了节约粮食而让我们吃稀饭。尤其是冬季,我们家的晚餐就是中午的剩饭兑上水烧开,焖一会就好了。有时母亲加许多青菜放点油盐,便成了我们的美味佳肴----菜折饭。

在那样缺衣少食的年月里,母亲含辛茹苦地帮着父亲把我们养大,还供我们上学,其间的辛劳一言难尽。万幸的是,她的儿女除了我之外,都很优秀。所以我会一生愧对我的母亲,就像我一生愧对我的父亲一样。

母亲自六十几岁就患了严重的心脏病,却坚持了二十年。主要是因为我妹妹是个医生。女儿是最疼妈妈的,妹妹总是想方设法为母亲调换用药,好让母亲减轻病情。起初还好,但父亲去世后,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最后几年经常住院。那几年是我最忙碌的日子,儿子上中学,我上班还经常要加班,一遇到母亲住院,我的时间都得用分秒来计算。至今回想那几年的操心、受气和委屈,我仍不由得头皮发麻。

风烛残年的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活着不受气,不生病,不拖累子女。每当想起母亲最后几年的日子,我总是无法坚持写下去,只有含泪将此深深地埋入心底。

母亲在世时,儿女孝顺,能算得上是个有福气的人。母亲在天堂,我们都很想念她。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无论多少言语也无法说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爱我家】我的母亲/刘会艳
侯宝林:身世之谜折磨他一生
乡村纪事:城里的母亲,嫁到我们这个贫穷的小村子,一呆就是四十年!
侯宝林被身世之谜折磨一生 父亲出身是永远的痛
时光催人老
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