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野性的年纪‖文/笔翼

野性的年纪


在外工作多年,即使在城里已经定居买房,娶妻生子,有固定的朋友圈子,很多时候觉得我对这个城市来说,是一个外来人,只有老家,我出生的地方才是家,才有家的味道。因此每年都得回个三五次,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回家看看自己的家人和熟悉的环境。

6月初,正好有时间,于是和老婆驱车300公里回到了老家。6月份的农村本应该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茂盛,春鸣鸟叫-------但是给我的感觉多少还是有些颓废,偌大的村子,按户口来算就有500来人,但是从村口走到家里,基本是从村子东面穿到了西面,没看到几个人,要不就是上了爷爷辈的老人,要么就是吃饭还需要喂的小孩,对于年纪长的老人我还多少有些印象,会叫上一声,但是他们也不记得我是谁或是谁的儿子,谁的孙子,当然, 对于小孩我也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

除了这,还有那房子,村里面的房子有两种,一种是建在马路的两边,都有3-4层高,外面都是瓷砖贴墙,不锈钢的大门,甚是气派,但是里面没有人住,大部分的房子只有到了春节的时候才会有人气,还有一种房子,和马路的房子形成鲜明的对比,看上去已经是断壁残垣,很多房子在醒目的地方已经被政府悬挂“闲置房屋”或是“危房,禁止靠近”,的牌子,两种房子从结构外观风格来说都不一样,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人气少。

村里面追热闹的时候是在2000年前,那时候去外地打工的不多,种田是他们最本职的一份职业,而且2000年前的前10年是我们村人口出生的高峰期,我就是1900年出生,一个村和我同岁的就有近10人,和我年龄上下相差两岁的人竟然有30左右。因此我们的童年从来不缺少同伴,亦不缺少乐趣。

下午放学,一路追赶这回家,回到家,把家里大人安排的事做完后,就一起跑到河边洗澡,那时候农村的家里没有浴室,冬天洗澡,只能用一个很大的脚盆乘一大盆温水洗澡,夏天就是到河边。河的上游是男生洗澡玩耍的地方,在下游约200米的地方女生洗澡玩耍的地方,200米的距离并是不规定的,只是洗澡的地方需要河底比较平滩,然后河岸比较开阔,刚好有两个这样的地方相距200米。傍晚的河边是村里人员聚集第二多的时候,从傍晚6-8点都是像下饺子一样。

那人员聚集排第一的呢?就是村里的白喜事,死者为大,要越热闹越好,同时村里开村时间并不算久远,往上走5代,基本都是一个娘胎出来的,因此,多少有些沾亲带故的。只要碰上百喜事,村里的学校(村里学校两个教师,教师外有块很大的操场,附近七八各村子都需到这里读三年纪和四年纪,人数有120名学生左右)就要面临停课,因为白喜事的饭局需要在这举行,白喜事除了道士是外请的外,其它的都是本村人做,劈材的、洗菜的、倒茶水的、借座凳(到每家每户去借,30-40套座凳,然后在背面写上户主的名字,用完后,洗干净再还回去)的、做账的、炒菜的、开穴的、抬棺的等,甚至我们也有任务,出殡当天的一些旗子,花圈等需要我们拿到山上去,因为额外有一笔巨额(从我记事起是5毛,后来涨到1远2元,现在到了20到50倍)有时候碰到僧多粥少的情况,为此大家不顾平时情谊,还大打出手,但是等巨款到手,去买了零食后大家又会一起分享。

小的时候没有玩具,只能自制,这就不得不说铁环了,因为他制作起来比较困难,一来缺少材料,没有钢筋,要是我们在放学路上捡到一节,或是在家里翻出一段,就像寻到宝一样,二是加工不方便,需要焊接,这个是自己做不了的,镇里有一个修车的,他有焊机,可以加工,是我们村的。若是需要加工就得到他那里,很多时候,我们得等很久,因为他那里很忙,放学后,只能等着他,忙完后才做这额外之事,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只要帮我们焊好,我们等多久都是愿意的。制作完成后,我们就打好好的展示一番,一种是,在村里的巷子沿着固定的路线在村里绕圈,看谁快,且不倒,第二种,就是两人相对,铁环撞铁环,看看谁最后倒下。

玩的东西我们自己做,当然吃的就更不说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虽说要帮家里做些事情,但是我们的时间一直很充裕。钓青蛙,这是一门技术活,为此我们都习惯排号,谁的技术最好。当然年龄就不仅仅局限在和我同样大小,一个大我十岁的叔叔,在村里面是独孤求败的存在,弟弟(小我不到两岁)在我们这个年龄阶段也是佼佼者。钓的青蛙,小的用来喂鸭子,大的可以用来吃,改善一下伙食,要是有黑皮青蛙,我们会提到集市上去买了,不吃是因为觉得它脏(现在看来是一种错误观点,并且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拿去卖是想换点零花钱,当时价格是2.5到3元一斤。

回想这一切,犹如昨日,但是这已经成了我永远的回忆。现在大家也不会再去滚铁环,也不会冒着太阳去钓青蛙,马路边的房子都有浴室,也不用到河里去洗澡了,唯一存在的,就是村里老人去世,村里面还是会很热闹,只是当年抢着拿旗子的人,现在做的是切菜洗菜之类的事。一直认为村里的白喜事是最具有仪式感的一项“活动”,但是我也不确定还能延续多久,现在的道士已经60了,但是听说没有徒弟,没有人愿意学,即使这个很受人尊敬,开穴有的地方已经不需要人工,直接用挖土机,以前两天的工作量现在几个钟就好了。村里以前赫赫有名的8大金刚(抬棺)也面临后继无人,大家不务农,肩膀很难承受这份重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农村红白喜事的“总管”,曾在村里的威望很高,为何如今后继无人
太奇怪了! 明明是村子却看不到一栋房子
农村过大年,房子高了路宽了,村子里却不热闹了!- 关注宿迁 - 宿迁零距离
《启蒙六十八》心稍安
济南最大民俗村“现形记”,紧俏短租房一晚1680元
一次偶然机会,74岁大爷跟保姆回农村,发现农村养老比城里好百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