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躲在角落里的我们‖文/萧文心

躲在角落里的我们


变或前行,比如“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困局,那会导致我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倒退回家啃老的时候会有停滞感和恐慌感,而进一步去适应社会却又没有做到。

于是我们选择了闭锁,选择
在“丧文化”、“贩卖焦虑”等现象层出不穷的今日,我们这个时代仿佛一切都变得支离破碎,有时候我们这一代人也会被称为“颓废的一代”,焦虑与逃避焦虑的我们仿佛成了一场追与逃的荒诞剧。
那么我们现在是怎么应对呢?我们面对焦虑又做了什么?
我们不断地寻找娱乐活动,试图让自己分神,以避免思考这些要紧的问题;我们让自己工作,借由劳累的工作,以避免无聊;我们让自己“泯然于众人”,随波逐流,以避免孤独。
可是躲藏不能解决问题,焦虑也在我们逃避的时候,在看不到的角落里一天天的膨胀、逼近并逐渐摧毁我们的意志。
焦虑的根源,正是我们一直不愿意去面对的无意义感——我们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义。我们既不看书,又不会好好思考人生的意义,于是迷茫越来越多,我们不知道如何做,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随着大家的节奏往前走。时常出现的焦虑,也会被手边的烟酒和娱乐压制并忽略,或是依靠工作的劳累让自己暂且忘却这份焦虑。
我们称其为:“充实且劳累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终于逃避不了,积累的焦虑会把我们吞噬。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人12-20岁正是同一性建立的时期,也就是确立人生目标,建立三观的时期。如果我们没有成功确立,那么不仅以后的人生会一直充满迷茫与坎坷,这一时期积累的问题还会在中老年期,与中老年将要面对的死亡焦虑以及生活的停滞感等问题混合爆发,那种局面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我们始终避不过去这个问题,我们终究没有退路。
焦虑也分为两种:正常的焦虑与神经症焦虑。正常的焦虑是建设性的,是帮助我们积极应对现实的困境的。在面对歹徒的时候,血液循环加快,兴奋程度增加,这是正常焦虑,他提高了我们的生存概率。但是如果我们遇到了困境,而积极地改
了人格的退缩,我们放弃了所有的责任与自由,我们不愿意前进,也不甘心后退,于是我们退到了自己的小角落,试图避开这些选择。
就像是初入职场不适应,我们会去喝闷酒一样;或者是寒冬时节刚刚出门,我们会想退回房间的火炉旁一般。
我们所渴望的自由,正是我们所害怕的自由,焦虑让我们卡在中间,动弹不得。
焦虑本身就代表着人格崩解的警告,焦虑本身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人格本身在尝试调整状态,提醒我们情况危急,并且准备自救。
这种困境发展到最严重的时候,我们的人格最终做了一个决定,它要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如果我得病了,我就可以完美的避开这个问题,至少是拖延问题。于是我们欺骗自己,告诉自己得了病:癌症也好,浑身疼痛或者暴食症也罢,总之可以当作逃避的借口——当我们患病,就可以理所应当的休息且不做选择,安安稳稳地躺在病床上还得到照顾。
于是我们觉得自己真的得了病:浑身疼痛或者倒地抽搐都有可能。
我们也深切地相信自己确实身患重病,以至于心理上的相信反而影响了生理状态,在身体上就真的会患类似的病。如同是在原始部落里,部落的巫师说一个人将会死,于是他真的相信,然后他确实就会在焦虑和恐惧中死去。这种现象被研究者称为:“巫毒死亡”。
我们相信自己得了病,于是好像真的病倒了。这就是神经症性质的焦虑问题。
然而神经症并非单纯只是一种病,这只是我们人格对于外界的灾难做出的错误应激反应,就像是免疫过度导致的过敏,抑或演讲时的紧张焦虑。对于复杂的环境,我们选择了错误的应对方案。但假装生病只是一种面对冲突困境最方便的逃避策略。
但它带来的后果就是:我们会逐渐丧失对于自己命运的控制权。
我们“确定”自己无力控制自己的命运,以便于我们给自己逃避找理由。就像是我们面对考试工作从不努力,还告诉自己是早上闹钟不响,自己能力不足一样。
当尼采高呼“上帝已死”,当西方的“教条”和东方的“三纲五常”已经被打倒,我们还没来得及欢呼,却惊讶地发现——自己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了。被道德和宗教束缚了那么久,我们习惯于权威替我们思考,替我们定下生存的意义,我们早已丧失了质疑与思考的能力。我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迷茫,也是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是被禁锢了太久的我们,终究是不敢接受这份自由。
茫然无措的我们建立不了自己的意义,建立不起来真正理智独立的三观,甚至依旧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权威来求他替我们决策。此时我们却发现所有的权威与宗教已被我们亲手埋进坟墓。于是我们选择了一个很奇怪的崇拜对象——理智与科学。我们将空缺了好久的权威的位置让给了科学,奉献上狂热的信仰。
我们相信科学能解决一切,即使是我们并不理解原理,我们也会“迷信科学”,无论是“量子波动速读”这种伪科学,还是打着科学的名义到处攻击中医与传统文化,都是一样的心态:我们相信科学能解决一切,它和神明一样是无所不能的。我们还是把独立思考的权力交给了一个新时代的“崇拜对象”,尽管这不是科学的初衷。
但这并没有用,自己的意义还是要找,权威没办法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自己的命运终究还是需要自己去探寻。
笔名:萧文心
个人简介:大学内任文学社长和校级刊物编辑,曾18次主讲社团课程;喜欢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喜欢读书和写作,兴趣广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材料)关于“多元文化”“多元价值”
9分钟读完:《不再害羞》
焦虑、抑郁、失眠、人格分裂?道家智慧中有解救身心困境的方法!
九型人格——六号忠诚型(史上最全知识点)
教你如何做一个有主见的人?实用!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二:选择不能的焦虑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